春從天外來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春從天外來 >>春從天外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革

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革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29日  作者:章魚鳳梨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章魚鳳梨 | 春從天外來 
VIP卷

//天才第一步,記住//

//天才第一步,記住//

多謝我是誰家的太后、迷幻仙姑的粉紅票,多謝多謝

現如今,可貞和蘇慎名下有田莊山地八處共兩百多頃,可貞自己的陪嫁中不算田皮,正正經經的田莊山地共四百六十多頃。搜““VVVVVVVVV.3_9_T_X_T.C.0M39"

不管是公賬上還是陪嫁里,田地的性質都是一樣的,不僅有上好的肥田,還有桑園、果園、茶園、山林、河塘。

這些田地山塘,都和可貞最初的那二十頃地一樣,都是套種套養的一田兩用或是三用,雖說休耕的制度一直在運行著,可這出息還是比旁人家的田地都高出不少的。

僅僅上半年的小麥、油菜等春花這一項,就能凈收三萬兩銀子。還有春茶、果子、河鮮,又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厚厚的幾本賬簿子,可貞帶著柳月桐月坐在書房里,擺開架勢打了半日的算盤,也才盤出了兩成來。

等到酉初蘇慎回來了,可貞收了筆,柳月桐月留在書房里盤到三更天才各自回去歇息。

哄著兩個孩子睡下了,蘇慎也洗漱好了,可貞過來把楊宗帶來的金陵湖州兩處的那摞書信一一拆給蘇慎看,一面收拾著床鋪一面和蘇慎說起了田莊上的出息。

這些年來,兩口子在一處的辰光真是少之又少,雖說可貞從來不會瞞著蘇慎什么,家里置辦了多少產業有多少出息都會和蘇慎說一說。只不過,那時候的蘇慎雖也頗通庶務,可到底對農事這一塊并不熟悉的。

雖也知道一頃是一百畝,一畝是二百四十方步即十分,一分是二十四方步即六方丈。也知道一石是十斗,一斛是五斗,一斗是十升,一升是十合。也知道現如今金陵湖州等地的糧食作物基本上都是兩年三熟制。可再深入下去。就一摸兩只腳了。

還是到了掖縣后,看了那么多文牘案卷,又親自下鄉走訪了一番,才對農事有了稍稍深入的了解奇術色醫。搜““VVVVVVVVV.3_9_T_X_T.C.0M39"

搜““VVVVVVVVV.3_9_T_X_T.C.0M39"

而等到了解過后,他心里也壓上了一樁心事了。

蘇慎上任伊始,就正好遇到了一年兩度的征收田賦,他也曾多次率同戶房倉房吏員及三班差役下鄉催科。雖說并沒有遇上什么任意克扣份量、指名額外勒索、肆意責打辱罵或設法刁難訛詐等等不一而足的手段,可卻看到了老百姓自給不足的狀況。

這些年來,隨著朝廷統治日益穩定,加上生產力的發展。攤丁入畝取代了人頭稅這一賦役制度,再加上“多子多福”的傳統生育觀的恢復,本朝的人口有增無減。而且增速驚人。

不僅平原地區人口密度翻了兩番,就連前朝中葉還是“土曠人稀,一望多荒落”的沂州、登、萊三地到目前為止人口增長也十分迅速。雖還談不上人滿為患,可看這架勢,這樣的局面也不會太遠了。

可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掖縣西北瀕臨渤海灣,東南又多丘陵山地,其余的土地耕地質量也是不佳,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宜五谷的鹽堿砂磧地,更有人稱之為廢田。所以也導致人均可用耕地不足五畝。而且,這還是經過了外延式開發后可用的耕地。

無田可種,即便豐年亦是自給不足。畢竟。這時候的糧食畝產實在是不高,南方水稻畝產稻谷都在二石左右,北方旱地的麥菽黍稷的畝產也只在二石左右。

而這時候的人沒有油水下肚,吃再多都覺著餓,自家打的那點子糧食是根本不夠吃的。再扣掉七七八八的田賦。很多人家打的糧食不用等到青黃不接已經殆盡,差不多一年里有半年是處在食不果腹的狀態的。搜““VVVVVVVVV.3_9_T_X_T.C.0M39"

蘇慎親眼所見。好些農戶人家,就算這兩年年景還不壞,可也只有在農忙雙搶的時節才能吃上一頓干飯。早上吃頓干飯,這樣才有力氣下地干活。而到了晚上則又是吃稀飯,反正就要睡覺了,睡著了也就不餓了。

而平時的時候,也就是一年里的大半年,一日兩頓飯基本上頓頓都是稀的。而且就是這稀的也都是雜糧,什么高粱、糜子、豆面、榆皮面的,反正都是他不曾吃過的。其實若都是雜糧那也就罷了,到底也能充充饑。可即便是稀的,也不全是糧食的。一大鍋子稀飯里頭大半都還是什么雜菜野菜,一勺子下去黑黑綠綠的,難得才能看見一星半點的黃色紅色灰色的糧食,看的人那叫一個心酸。可很多人家,長年累月或者說這輩子都是這么過來的。

“……小麥大豆倒還罷了。我聽說,魯西南的曹縣,魯西北的沾化縣、清平縣、高唐州都已在種植棉花,而且都已是和當地的春花秋禾平分輕重了。還有煙草,魯西南的滋陽、濟寧,魯西北的冠縣、館陶,基本上都已是遍地栽種了。這些收益都比種春花秋禾來的高,只可惜,棉花和煙草的種植對于耕地條件的要求還挺高,只有平原沃壤才能栽種,咱們這是指望不上了。”

這會子聽得可貞和他說起了田莊上的出息,便來了興致,詳詳細細的問了可貞很多話,可貞來了這么多年,對于農事,還真是死磕過的。所以但凡蘇慎問的,也都能說出來一些。蘇慎問著問著,就和可貞說起了掖縣的情況。而且說起這個的時候,眉頭微皺,很有兩分無奈。

自打在下鄉催科時看到了這個情況后,蘇慎就一心想要做些什么。多方察訪后,也明白了這城外大半的土地都是不適宜栽種糧食作物的,所以就百般的想法子想要增加經濟作物的品種。

只不過,這效果實在是不佳。很多鄰縣能夠栽種的經濟作物擱到自家這地面上,不是直接發不了芽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了。

也是,這田是廢田,就算你種子上過天也不中用不是。

土地在這里,再怎么改變都不中用。所以關鍵的,還是得改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結構,這才是根本。

而且在可貞看來,現如今的情況下歡喜如初。還是得先穩住糧食生產。糧食能增產,米袋子有了保障,農民能吃飽肚子。再來加強棉花、油料等經濟作物的生產,來增加農戶們的收益。

只不過,可貞也明白為什么蘇慎最先想到的是各種經濟作物,而不是任何的糧食作物。

畢竟,水稻、小麥等等的傳統糧食作物大多不能種,現如今由美洲傳入的高產農作物甘薯、土豆、玉米又還都是非常珍貴的舶來貨,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起種的了的。這樣扳著手指算一遍,能種的都種了。其他也就沒啥可種的了。

歷史的軌跡出奇的相似,經過這十多年來好不間斷的了解,可貞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在這片土地上。也曾先后出現過三次農業革命。

第一次農業革命是在商朝的時候,產自西亞的小麥和大麥,沿著中亞、新疆河西走廊這條渠道進入了周人祖先的起源地——陜西。豆類退了一射之地,不再是國人的主要糧食了。

第二次農業革命是在北宋時期,越南的水稻品種占城稻傳入中國。在南方普及,解決了南方對于糧食的需求。

第三次農業革命距離很近,就是在前朝的時候,產自美洲的農作物——玉米、甘薯、土豆相繼被引入。

只不過,到目前為止,和第一次第二次農業革命有所不同。或許是時間還太短。這些糧食作物還并沒有大顯神威,還不曾改變糧食結構,也還沒到時候使國人在其后的幾百年間度過一次一次的天災39txt小說。讓很多地方的百姓們吃紅薯玉米吃到這輩子都不想再吃的程度。

目前為止,這些糧食作物還都是珍貴的舶來貨,還只在小范圍種植過,并沒有推廣開來。

像是甘薯,那是名貴的佐料。是用來做紅薯粉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起也夠格吃的。

而土豆。那更是非常名貴的吃食,還是貢品,主要是用來燉大鰉魚的。這大鰉魚可是上八珍,在本朝那只有宮廷中才能夠享用的,民間擅吃大鰉魚那是死罪。于此可見,也知道這土豆到底珍貴到什么程度了。

最后的玉米,那也是稀罕物,普通百姓之家那是看不到的。大戶人家家里即便有,那也是用來待客的珍貴物什,也不曾十分普及的。

況且,這些作物雖說產量高,而且對土地的質量要求并不高,但是這三種作物都有明顯的缺點。

像是玉米就不怎么耐旱,比較適合山地種植,若在良田種植那產量還不如稻米小麥。而甘薯和土豆,則都非常消耗土壤的肥力。掖縣的土地本就多是不宜五谷的鹽堿砂磧地,再種植這些對土地消耗非常嚴重的作物,那真可謂是雪上加霜了。對于掖縣的生態環境那更是滅頂之災,因為沙化、水土流失等等的問題是肯定會造成地質災害的頻發的。而掖縣又是山地丘陵居多,一旦山體滑坡,那后果不堪設想。

而這點,也正是因為為什么現如今土豆甘薯玉米的產量雖大,可推廣卻很慢的原因之一。

知道了蘇慎的心事,可貞又抽空把來掖縣這一路上做的那些個記錄拿了出來,又把自己歷年來收集的那些個農業方面的資料收拾出來翻看了一遍。

考量再三,撐著下巴和蘇慎商量,“躬懋,你有沒有想過,咱們這的田地倒是正可以種植落花生的。”

配了調理氣血化瘀散結的藥吃,跟我說雖然吃藥,但是還是要自我調節,多休息多睡覺多運動多喝水不能挑食保持心情愉快我就覺著這都是廢話,要是有這么一天,我睡覺都會樂醒了,自然不用吃藥了

還有狡猾的老鼠推薦的粉刺三寶,待會我去淘寶瞄瞄。我朋友也推薦了一款面膜,據說對封閉性粉刺效果不錯,等我用完了和姐妹們通報效果

最后,下午加更

“VVVVVVVVV.3_9_T_X_T.C.0M第一,“VVVVVVVVV.3_9_T_X_T.C.0M第一,


上一章  |  春從天外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