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泉這十多年來很少回老家,喬老爹只是覺得面熟,但認不出葉泉,只好笑道:“你這后生是誰?老漢記性差,都認不得了”
葉泉只略略一說,喬老爹頓時就知道了,笑道:“原來是桃源村的大學生,都說你現在成了大老板了,還投了大錢在村里搞旅游,怎么一個人進山?快進來歇著”
經過介紹,那個年輕人是喬老爹的孫子,名叫喬平
南山屯離桃源村只有二十來里,兩個村子之間想到通婚,平時的來往也很密切,不過葉泉長年在外,只認得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對比他年齡還小的那一輩就極少認識了
喬平話很少,倒是喬老爹很健談,在深山里碰到了,很有些“他鄉遇故知”的味道,十分熱情
木屋蓋的是茅草頂,但四壁建得厚實牢固,面積很小,只有四五十個平方,卻分隔成了兩間,里面的一間略小,擺放了一張矮腳竹床和一張簡陋的桌子,竹床上放著兩個背簍;外面的一間略大,中間是火塘,兩個角落分別擺放著一堆木柴、四個木樁凳子和一個陳舊的木柜
葉泉剛放下背包,喬老爹從背簍里取出一只山兔、一只野雞還有一只白色的大鳥,又打開墻角的木柜,只見里面放了五個大瓷碗、幾雙筷子、一包干辣椒和一包用過的粗鹽,還有一個用來煮飯的錫鍋和一口用來煮湯的鐵鍋
喬老爹道:“我們也是剛到,正準備升火呢阿平,你去后面的泉眼里打水,再割些茅草回來”
靠近水源是宿營的必備條件,木屋之所以建在這,也是靠近水源原因,不過也不能挨得太近,以免遭遇過來飲水的野獸葉泉依稀記得離木屋約三百多米遠的地方,就有一口全年不斷的泉眼
到了山里,你就是主人萬萬沒有客氣的道理,葉泉見三只野味還不夠明天早餐的分量,便從背包里取出獵弩道:“喬老爹,我再去打點野味回來”
喬老爹看了看天色,勸道:“天快黑了,還是別去了,我們帶了一斤米,路上還挖了幾窩山藥和葛根,夠三個人填飽肚子了”
葉泉笑道:“沒事,我就去半個小時,打不打得到都回來”
葉泉這般自信滿滿當然是有底氣的,即使打不到獵物大不了就去弄幾只空間里的動物出來,總會滿載而歸的
他養在空間里的七彩山雞、肉鴿、斑鳩和兔子等動物,即使有勞工和一些肉食動物的禍害,數量依舊越來越多,如果不是空間升級了面積大了十倍,恐怕都要泛濫成災了
不過,有精神念力進行搜索,又有虎妞這個大幫手,加上運氣還不錯,只花了三十分鐘的時間葉泉就用獵弩打到了兩只環頸雉,如果不是怕引起懷疑,葉泉甚至想捉兩條冬眠的蛇來打打牙祭
回到木屋時,火塘已經升起了火,喬老爹淘好了米,正準備用錫鍋煮粥,喬平在外面正給山雞和野鳥撥毛
葉泉見鍋里的米不多,連忙從背包里找出一袋兩斤左右的響水大米,遞過去道:“喬老爹,我也帶了米,你往里面放一些”
喬老爹也不推辭,打開米袋,見里面的響水大米顆粒豐滿,質地堅硬,色澤青白如玉、透明純凈,不由點頭道:“這米真好看,想來味道也好,正好多煮點,明天一早熱一熱就行了”
說完往鍋里加了半斤,這響水大米是空間出產,品質比真正的原產地貢米還要好上數倍,即使加了其它的米,煮出來的粥依舊漿汁如乳,清香誘人
喬老爹本來還想往米粥里放一些山藥,聞到米粥的清香味后,頓時改變了主意,什么都沒加
煮好粥后,大家留了山兔和一只野雞準備燒烤,剩下的砍成塊,都用鐵鍋燉了,喬老爹還往里面加了幾味中藥,葉泉只認得其中一種是雞頭姜,也就是黃精,這種中藥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等功效,可壯筋骨、補精氣,對糖尿病也有奇效
因為東西夠吃,煮好的粥準備明早熱一下當成早餐
但響水大米非同凡響,吃起來柔軟適口,味道鮮美,香味撲鼻,喬家爺孫本來準備只吃半碗,但品嘗到味道后,實在按捺不住,吃了兩碗后才動鍋里的山雞肉
葉泉平常喂虎妞都是用牛肉或整只雞,現在有外人在,只好委屈一些,負責消滅大家吃剩的雞骨和兔骨
喬老爹活了幾十年,眼力自然不錯,見虎妞神態機警,又乖順聽話,連連稱贊
填飽肚子后,時間還早,三人就圍著火塘聊天,葉泉對采藥十分感興趣,聽喬老爹說了許多進山采藥的經歷
住在山里的人,大多能認識一些覺的草藥,像喬老爹這樣的采藥客甚至能認識一兩千種草藥,采來的藥除了出售之外,自己也配制一些草藥,給鄉親們治療常見的小病小痛,算是民間的草頭醫生,在農村醫療系統沒有完善之前,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隨著西醫的發展,即使是在偏遠的山區,進山采藥的人也少了,但近年來,隨著人民對健康的重視,野生草藥也受到了許多人的重視,一來許多草藥還無法進行人工種植;二來人工種植的草藥在藥效上比不上野生的,許多野生名貴草藥的價格是節節攀升
普通的中草藥在南越嶺隨處可見,但一些值錢的名貴草藥,卻只能在深山老林里尋找
采藥不分一年四季,隨時都可以進山,但什么季節采什么藥,采哪一部分都有講究,例如春天采枝葉,夏天采花,秋天采果,冬天采根等
南越嶺的采藥客們,在千百年的采藥實踐中還形成了許多規矩,比如對于那些稀有名貴的草藥,向來只采藥不采根,即使用根的草藥,也只挖一些須根或老根,而留下主根,防止藥源斷絕
不過,對外來的人,或急功近利的人來說,根本不管長遠利益,能挖多少就是多少
葉泉翻開兩只竹簍,見里面分類存放了上百種草藥,植物的枝、葉、根、果等樣樣都有,葉泉以前耳濡目染,偶爾還看看《本草綱目》之類的書籍,但也只認得十多種,其中最吸引他的是一塊何首烏
何首烏在南越嶺中并不少見,葉泉甚至能辨別出大致的年份,竹簍中的何首烏表皮紅中透亮,個體充實飽滿、肉質血紅,重量在五斤以上,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年份,不過樣子可不是傳說中的人形,就是長長的一根,毫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