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王傳奇第447章 大哉乾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之帝王傳奇 >>穿越之帝王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7章 大哉乾元

第447章 大哉乾元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16日  作者:菜無心不活  分類: 歷史穿越 | 不堪風雨的南宋重新走向世界之巔 | 菜無心不活 | 穿越之帝王傳奇 

一月二十二日上午,負責蒙古大都新城城市規劃的劉秉忠在朝會時向忽必烈詳細介紹了大都的新城布局,按照劉秉忠的規劃,整個大都新城成南北略長的長形格局,皇宮位于城市的南部,為一方形,其中湖水占據了近兩成的面積,分為南湖和北湖.大都城的城門定為十一門,北面是健德門、安貞門,南面是順城們、麗正門、文明門,西邊時肅清門、和義門、平則門,東邊是光熙門、崇仁門、齊化門。

忽必烈聽完介紹,看著平面規劃圖道:“劉愛卿,照此修筑即可。今皇城的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工,那整個上都新城的建設需要多久?”

“回大汗,臣預計再有兩年的時間便可初見其端,全部完工則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

“好!”忽必烈滿意道,“劉愛卿,在修筑大都新城時,無論遇到什么問題,你都可以直接來找本汗。”

“是,大汗。”

劉秉忠設計規劃的上都新城,為日后明清兩代的都城北京奠定了基礎。大都在歷史上被稱為元朝的冬都,而原來的中都開平則被稱為夏都。

忽必烈哈哈一笑,對大帳內的一眾官員道:“本月初,頃者耆宿(指僧子聰,即劉秉忠等)詣庭,奏章申請,謂既成于大業,宜早定于鴻名。此事本汗準奏,各位愛卿,在下月初一的朝會上,擬定我朝的新國號。”

“是,大汗。”

蒙古國師八思巴奏道:“大汗,臣奉旨所創蒙古新字已于日前完畢,請大汗審核。”

“國師,本汗會于近日同你等商議此事,退朝。”

八思巴所說的蒙古新字是根據當時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用以取代標音不夠準確的蒙古文字。

二月初一,忽必烈在大都行宮的大帳中召開了一次特殊的朝會,以商議蒙古國更改國號事宜,參與這次朝會的只有蒙古國的高層以及天涯神尊印天涯。

“臣等參見大汗。”

“免禮。”忽必烈道,“各位愛卿,今日就我蒙古國新國號一事進行商議,諸位有何建議?”

劉秉忠首先奏道:“大汗,臣提議,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

大哉乾元一詞出自《易經》,其意思就是,“天,非常的廣大。”

郝經、姚樞、許衡等漢臣自是明白大哉乾元的含義,紛紛贊同道:“大汗,劉大人之提議甚好,臣等附議。”

印天涯代表薩滿教表態道:“我朝浩瀚無邊,用‘大哉乾元’來表示十分貼切,本尊贊同。”

隨即,真金、伯顏、八思巴、阿合馬等蒙古國各派勢力也相繼表態,支持劉秉忠的提議。

“大元,大元,‘大哉乾元’,好,好個大元。”忽必烈哈哈大笑道,“就這么定了,真金,你與帝師、劉愛卿、姚樞姚愛卿三人一起辦理此事。”

“是,父(大)汗。”

忽必烈心情頗好,接著道:“劉愛卿聽封。”

“臣在。”

“劉愛卿,為表彰你設計督建大都城及新皇宮之功,本汗封你為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晉升從一品銜。”

劉秉忠驚訝片刻,跪謝道:“臣劉秉忠謝大汗恩賜。”

光祿大夫雖然只是個文散官的職位,但從元朝時期起,便是從一品的官銜,其爵位相當于郡王一級。在整個元朝,漢人獲得如此尊貴榮譽的大臣,僅劉秉忠一人也。劉秉忠死后,忽必烈贈其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元成宗時期,又追贈為太師,謚文正。仁宗時,再次進封常山王。劉秉忠精通易術,又得印天涯傳授薩滿秘術,數年后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成為元朝最為杰出的易學大師。

在后世的傳說中,劉秉忠能知道上下五百年之事,據明朝首輔朱國楨所著的《涌幢小品》記載,明嘉靖年間,劉秉忠墓被盜,內有石刻寫明:為盜者李淮。事情傳到官府,盜墓者被捕,果然是李淮。當然了,古籍記載的準確性是有待于考證的。

“劉愛卿,平身。各位愛卿,根據神尊的建議,本汗決定于本月的良辰吉日,二十五日進住新城皇宮。”

在《元史。世祖本紀》中,有一段至為簡單的話,可以概括地說明忽必烈從蒙古大汗轉換為中國皇帝的原由,這段話精確而又恰當,其文曰:“世祖度量宏廣,知人善任,信用儒術,用能以夏變夷,立經陳紀,所以為一代之制者,規模宏遠也。”

從表面上看,元朝和蒙古國只是國號不同,但其含義卻頗有差異。

二月二十五日,忽必烈進駐大都新皇宮,并在新皇宮中召開了第一次朝會,第一次大元王朝的朝會。

忽必烈高坐于大殿正前方的金階上,滿意地看了看整個皇宮大殿,在接受百官的大禮跪拜后道:“各位愛卿,本汗在此宣布,我蒙古國從今日起正式更名為大元帝國,國號大元。本汗乃是大元帝國第一任皇帝,我大元帝國不僅包括蒙古族人,西域色目人,也包括漢人、金人、吐蕃人等,卿等各司其職,維持原狀,等消滅南朝,一統天下后本汗會論功加以賞賜。各位,關于更改國號的意義所在,本汗已經反復強調過,那就是本汗既要始終如一地維護蒙古帝國的統一,維護蒙古族的傳統,也要成為中原王朝的統治者,下面,本汗首先宣讀《建國號詔》。”

大殿中的大臣們個個神情肅穆,仔細聆聽著忽必烈的宣言:“誕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紹百王而紀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且唐之為言蕩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為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雖乘時而有國,不以利而制稱。為秦為漢者,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見聞之狃習,要一時經制之權宜,概以至公,不無少貶。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頃者耆宿詣庭,奏章申請,謂既成于大業,宜早定于鴻名。在古制以當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茲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資始之功;予一人底寧于萬邦,尤切體仁之要。事從因革,道協天人。於戲!稱義而名,固匪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負于投艱。嘉與敷天,共隆大號。”

忽必烈聲音洪亮,中氣十足,直讓大臣們聽得清清楚楚。

從這份《建國號詔》中可以看出,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乃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延續,是堯舜禹湯,秦漢隋唐的繼續,所謂:“紹百王而紀統”。詔書又把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這份統一大業,看作是“歷古所無”的“大業”,即是說這業績是古代任何一個君主都無法比擬的,因而用“蒙古”這個民族的名稱,已不足以表示新王朝的涵義。

忽必烈十分清楚,當今的時局以宋蒙之戰為重中之重,在蒙古軍隊中,漢人士卒的數量已經超過了蒙古族士卒,而在朝中,漢臣的分量也是越來越重,同時,對于南朝襄陽的圍城打援戰是一次長期持續的戰役,其中需要大量的糧草軍備,這些軍需物資大都要靠漢人的耕作和制造,所以,忽必烈也希望用大元帝國來籠絡住漢人之心。

當然,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忽必烈的做法雖然對其意圖統一中原大地有很大的好處,但也正因為如此,成吉思汗的其他后裔似乎找到了反叛的理由,之后紛紛宣布脫離忽必烈的控制,以至于曾經支持阿里不哥的海都在西亞、中亞組建了反忽必烈的同盟。

新殿里的蒙古大臣齊齊跪下,大聲道:“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各位愛卿,免禮平身。”

“謝皇上。”

忽必烈豪情萬丈道:“各位愛卿,朕作為大元帝國的皇帝,勢必率領我朝一統天下,開創嶄新的歷史,讓我大元帝國成為前無古人的最強帝國,世代不息,讓長生天的福澤遍及太陽覆蓋之處,生生不滅。”

“皇上萬歲。”

“國師八思巴。”

“臣在。”

“蒙古新字即日便可推行,你會同相關各部起草詔書,在我朝范圍內推廣。”

“是,皇上,臣遵旨。”

忽必烈定都大都,并改國號為“大元”,這就表明他所統治的國家,已不只是屬于蒙古一個民族,也表明了忽必烈希望成為中原封建王朝正統繼續者之心。

咸淳五年(1269年)二月,忽必烈依據漢族的古代文獻《易經》,改國號為“大元”,蒙古國自成吉思汗起,歷經數十年后更名為元朝,這比歷史上元朝正式建立的時間咸淳七年(1271年)11月提前了兩年多。(下载本书请进入ha18.com或者搜索“书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查找本書!:


上一章  |  穿越之帝王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