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王傳奇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之帝王傳奇 >>穿越之帝王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

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2日  作者:菜無心不活  分類: 歷史穿越 | 不堪風雨的南宋重新走向世界之巔 | 菜無心不活 | 穿越之帝王傳奇 

身為蒙古天涯的水祭司,楊璉真迦略通相術,而相術一道,最是含糊其辭,其左其右完全可以通說,也就是說,同一句話可以說成黑,也可以說成白,說者只要揣摩準聽者的心態,自可說得不離十。[]除非是像印天涯或者是帝王谷術堂之人那種級別的尊神,才能真正地由外斷內,自今日之因判后世之果。

楊璉真迦接受的任務是通過和賈似道的廣泛接觸,盡量多了解宋朝朝內的情報。

當然,如果能說反賈似道,那楊璉真迦就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勞。不過,哪怕賈似道最近在朝中混得很不如意,楊璉真迦也知道不可能一下就能將賈似道說動,投奔北方的,于是采取了先行獲得賈似道信任的方式,伺機再論。

那日夜里。

酒到酣處之際,楊璉真迦在相府為賈似道解釋道:“今相爺之上位正處于龍騰之時,此,可避之,不可硬碰之。貧僧觀大宋之龍象,一向波折起伏,起時短,而伏時長,相爺當在其起時暫避,修身養性,待其伏時方可重新昂首。相爺之相,目前利于南北,是故,可以將思想朝南北延伸,而不必居中。以此方可化解相爺之犯上之相,等時日已到,自會迎刃而解也。”

利于南北?賈似道暗道,南是哪里?廣南也,北又是哪里?蒙古也。

北上蒙古?賈似道自然不會選擇。兩相比較,賈似道選擇了廣南戰區作為暫避之策,當然,他自己是不會前去的。

賈似道思忖片刻:“大師相術果然精深,老夫受教也。”

“太師過獎,貧僧只是略通一二,哪里談得上什么精深啊。這相術之道,玄之又玄,真正的此中高手是少之又少。不過,貧僧倒是遇見過一位真正的大師,其相術技藝之精湛,勝過貧僧百倍不止,即便放眼當世,也無人可出其右。”

賈似道興趣濃厚道:“是嗎?這位大師現在何處?老夫自當登門拜訪,以求甚解。”

楊璉真迦搖搖頭道:“太師,此事可能不易也。貧僧年輕時曾在北方云游,偶遇一無名僧人,那人才是真正的相術大師。貧僧之學全拜那位神僧所賜,只是那高僧常年在北地行走,如今兩國戰亂,難,難亦!”

賈似道默默地喝了杯酒道:“是啊,北國,太遙遠了。”

“太師,相術之道也是需看緣分,太師福澤,或許有一天緣分到了,太師自能見到那位神僧的。”

“呵呵,大師言之有理,這的確是要看緣分的。來,我們接著喝酒。”在賈似道看來,楊璉真迦屬方外之人,其言理當不偏不倚,是以讓賈似道覺得可以信任。從現狀看,賈似道也認為趙禥登基后所表現出來的勢態的確如龍騰之象。好在楊璉真迦說這種時日不長,自己只須忍過趙禥龍象之起時,后面的機會還是很大的。璉真的這種言辭和廖瑩中的說法倒是有些相通之處,楊璉真迦走后,賈似道又獨自思考了好幾日,最終放棄了逼宮的想法。

作為穿越者,我有著這個時代之人無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我知道歷史的進程。但是,也正是因為這點,我便有了先入為主的念頭。我更多的是在關注后世書本中記載的那些歷史名人,從而忽視了這個社會本身存在的很多能人俊士。

我在御書房看完曹士雄,印應雷及王安節的檔案記載后感嘆道。

這三位臨安戰區主帥的候選人都有過成功擊敗蒙古人的案列,曹士雄和王安節身為武將,擊敗過敵人倒也不足為奇,那印應雷卻是一介書生,在和州(今安徽和縣)戰役時,運用火攻妙計,以少勝多,出奇制勝,雖然和州之戰只是一場小規模的戰役,卻顯示出印應雷的冷靜與智慧。

在南宋末年,有不少文臣率眾御敵,像陳文龍,昝萬壽等人都有過招募民眾抗擊外敵之舉,盡管最后都以失敗告終,但因為他們不掌兵權,而是以普通民眾來對抗訓練有素的蒙古鐵騎,所以自然會落敗的,我也因此無法斷定他們是否具有統兵之能。按照高達所言,昝萬壽有此天賦,如果當真如此,那我在北伐時就會多出不少可用之儒將了,畢竟在這戰亂年代,能攻善戰的將軍統帥們才是最為重要的。

我所看的資料來自吏部和兵部,經過陸秀夫整理后上呈的。

曹士雄,年近七旬,性情耿直,善使雙刀,武藝非凡,以勇猛著稱,喜歡與敵軍大將單挑,在軍中曾被稱為“曹大膽”,常被授予攻堅重任,其用兵少謀略,好直來直往。從資料上看,曹士雄更像三國時期的那些大將們,在戰場上,哪方的大將武藝高強,便可將敵人的將領斬于馬下,于是這方將士們士氣大振,從而一舉破敵。

王安節,四十余歲,性格沉穩。少從軍,于釣魚城之布防多有建樹,但其記錄甚少。陸秀夫在王安節資料的末尾加了一句,臣遍查我朝文檔,記錄均是很少,或許是被其父王堅將軍的光芒所掩蓋之故。

印應雷,年近五旬,性情怪異,囂張自傲,不喜理學,常攻擊理學道貌岸然,不宜作為治國之思想,是以不為先帝及當時的諸多大臣所喜。因為是推薦武將,所以陸秀夫專門轉載了印應雷唯一的一次戰爭經歷。

寶祐二年(1254年)秋,蒙古入侵兩淮,剛剛上任的和州縣令印應雷率領全城百姓,全殲了來犯之敵,因為印應雷不為朝廷所喜,加上來犯之敵人數極少,所以只有一份戰報,且被兵部束之高閣。

當時,蒙古一個百人隊進犯和州,而和州(屬揚州管轄)城中的駐軍全部被調往治所所在地揚州,加上和州城城墻殘缺破敗,根本不足以依托城池之固,布防迎敵,印應雷手下可用之人僅有三十名從未上過戰場的衙役。和州城雖小,卻也五臟俱全,最特別的是其境內全是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小道,就連位于繁華之地的縣衙也是在一條狹窄的小道內。印應雷得知百名蒙古士兵來犯,只是稍加思索,便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首先是動員城中青壯大約二百人,在衙役的統一指揮下,廣置可燃物于縣衙四周,又將婦孺老小撤離,然后打開城門,自己孤身一人將蒙古兵引入縣衙。印應雷通過縣衙中的一條暗道,脫身而去,后放火焚之。秋季本為干燥,加上易燃之物助燃,一把大火頓時讓驕傲自大,一路凱歌的蒙古兵陷入火海中。縣衙前面的街道狹小,蒙古士兵雖然及時反應過來,四處逃逸,卻是不得脫逃之法。三十名衙役則分為十組,每三人帶領五到六名青壯百姓,利用熟悉的地形,堵在了各個出口,見落單之敵便殺之,見人多便繼續點燃助燃物,以大火阻之,最終,一百名蒙古士卒大都葬身火海,剩余的也被衙役和百姓毆打致死。

此役后,蒙古大軍回撤,而這支百人隊便成為蒙古軍中唯一被殲滅的部隊。蒙古退兵后,印應雷重修被毀房屋,先行修繕街上的貧困人家,縣衙旁邊有一鄭姓大官人,因此不喜,自持其是當地一霸,又認識上層之人,便將印應雷告到兩淮路,說其不顧百姓之私產,幾乎將縣衙所在的一條街毀盡,鬧得民怨極大。當時的兩淮路制置使見印應雷殺敵有功,只是輕描淡寫地讓印應雷盡快修繕鄭大官人的房屋,而印應雷毫不理會,仍舊我行我素,先行修繕了那些窮人之家。這事不知如何讓朝廷得知,并被當時的御史彈劾,欲判印應雷坐監。后幸得沿江制置使邱岳力保,先帝才僅僅是將印應雷罷官,削職為民。因為印應雷是陸秀夫舉薦,故其在最后補充道,臣并不認識印應雷,之所以舉薦此人,純粹是得自于邱岳大人對于印應雷的評價,邱岳大人言道,印應雷足智多謀,有出人意料之思維,其如帶兵,必定會讓人大吃一驚。

邱岳其人乃是先帝時期的一位儒將,曾經擔任過沿江制置使,和李北洋之父并稱水師兩大名將。因水師不得重視,所以有關邱岳的記載并不多見,我也是通過李北洋才知道他的事跡和能耐的。

按照這三人的資料分析,我自是偏向于印應雷。對于臨安戰區,我打算是讓其以攻擊為主。個性沉穩者可能更加適合于防守,而印應雷乖張的性格倒是適合成為這支部隊的主帥,就像《亮劍》中的李云龍,有什么樣的將帥,就會有什么樣的士兵,而我朝的軍隊缺乏的就是這樣一種囂張的霸氣。至于曹士雄,因年紀過大,并非我所愿。

不過,這一切都需要我面試過后才能定論。

我比較難以決定的是廣南戰區之主帥,我該交給范文虎嗎?范文虎行嗎?

在軍改會議上,賈似道最終選擇了退讓,從平衡角度看,我是應該給與其一定的補償,因為目前我還無法做到將其一網打盡,畢竟賈似道一黨在朝中,在地方經營許久,有著盤根錯節之網。倘若我意欲將其勢力連根拔起,必定會造成極大的內亂。

作為殿前副指揮使兼禁軍副統制的范文虎為何主動請纓,愿意下放到一個艱苦之地去擔任制置使呢?

這時的我并不知道范文虎的真實想法,范文虎雖說打仗不行,但卻深諳官場之道,如果只論官場,他其實是屬于大智若愚之人。

按照后世史書的記載,范文虎雖然在戰場上每戰必敗,但在官場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就連投降蒙古后,依舊在官場混得游刃有余,1281年范文虎領兵征日,慘敗后也只是被革職查辦,次年便東山再起,這不能不說其為官之能實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要知道忽必烈可不是昏庸的南宋皇帝。


上一章  |  穿越之帝王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