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294章 唇亡齒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94章 唇亡齒寒

第1294章 唇亡齒寒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25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


美國國務卿赫爾在接見日本大使前,他就已經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襲,但是羅斯福總統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復,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于是赫爾裝作認真地閱讀了日方的答復,然后用難以掩飾的憤怒說:“這是我任職五十年來,從未見過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虛偽歪曲的文件!”

正是由于在遞交正式宣戰的文件之前,日本就發動了進攻,激起了美國舉國上下無比的憤慨。要是按[正常的情況來說,假如日本提前把正式宣戰的文件交到美國人的手中,那美國人也就不會如此的憤怒了。

這里面也有中華帝國人的幫助,因為在日本人發動偷襲之前的一小時,我們就已經成功地把日本人的宣戰書破譯了,并把他發到了美國人的手中,但是不知道美國人為什么沒有采取任何的行動。

是對我們的不信任,還是讓消息嚇暈了,還是另外有其它的隱情,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美國人的火算是點起來了,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獲得了更大的權利,他已經是美國歷史上權利最大的總統之一了,這促使他們和英國一起向日本宣戰,開始他們長達幾年的太平洋戰爭。至此二戰當中最為慘烈的兩大戰場形成。

不過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也在猶太人的大遷徙中得到了德國人正在研制原子彈的消息,他馬上就同意成立專門的核物理學研究機構,但是他對這個機構的財政撥款,卻是只有區區的6000美元。

這個時候的的中華帝國也已經不能在獨善其身了,他們面對著兩西斯勢力的猖獗,他們也要作出自己的反映了。1941年12月,就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當天,李振華召集政務院及有關的領導在一起商議關于國際形勢問題。

現任總參謀長蔡鍔上將。正在給人們講解當前兩大戰場上的形勢,太平洋方面日本占了一個大便宜以后,英、美同時向日本宣戰,但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們現在暫時是沒有辦法對日本人如何了,要想對日本人的海軍形成打擊,那也得等候他們生產出來新的戰艦以后才行的。

歐洲方面德國人正在和蘇聯人死掐,他們在莫斯科城下的激戰,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了,就在這一處戰場上。德軍投入了一百多個師的兵力,而蘇聯方面也投入了二百多萬人的兵力,德軍已經攻進了市區,現在已經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出來,蘇聯已經后繼乏力,看樣子他們是不好支撐下去了。

李振華知道在原來的時空中,蘇聯有著遼闊的戰略后方,他們可以有無數的人力和物資進行補充,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明顯地是沒有那強大的補充力量了。這是由自己造成的。

但是李振華卻是決不會后悔的。因為假如要是讓他重新再來一次的話,他還是全這樣作的,他這是為了自己的民族和國家。但是誰也能看的出來,要是蘇聯沒有強大的后援。他們就會頂不住德國人的進攻的,蔡鍔的講解已經完畢,下面就是讓大家在一起進行討論了,我們應該怎么辦?

林玉瓊開始講話了。她的觀點很明確,我們必須有要加大對蘇聯人的幫助,否則的話。德國人打敗了蘇聯以后,他們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會是我們的,我們現在幫助他們也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這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座的諸位都是知道的。

林玉瓊的話讓人們開始了深思,林部長的話說的對,德國就是要把全世界拿到他們的手中,讓全世界都飄揚著他們那可惡的萬字旗,這是我們絕對不能答應的。

很快就有人對軍方提出來了問題,我們假如要是參戰的話,勝利的把握有多大,這勝利當然就不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那種勝利,勝利只能是一種漂亮的完勝。

蔡鍔的回答很全面也很干脆,以我們軍隊的情況打敗德軍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的裝備、訓練、士氣、作戰理念等,在這些方面我們都是和他們有著很大的差別的。在中蘇邊境上和德軍的那一次接觸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又有人說道,戰爭就一定會有傷亡的,要是像蘇聯人那樣巨大的傷亡,我們是無法承受的,出去打仗而又是在幫助別人,我們的老百姓們是不會理解的。

蔡鍔對大家說道:“諸位,首先我要和大家說的是,戰爭那一定會是要死人的,為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我們不會懼怕犧牲,但是我們也不會去讓戰士白白地犧牲生命的,我們的戰爭理念和他們是不一樣的,同時我軍的裝備、訓練也和他們是不一樣的,真正打起來勝利一定會是在我們一方的。”

總理馮國璋問道:“那我們應該怎么去支援他們呢?”

“首先我們只是出動空軍的遠程轟炸機,去對他們的地面部隊進行打擊,緩解德國對莫斯科的壓力。另外組織一部分部隊到德軍的側翼和后方去,對他們的運輸補給進行干擾,相機行事對他們進行破壞和打擊。”

馮國璋對于軍事他并不完全的是外行,他們知道這其中的危險是很大的,于是他馬上就問道:“那這些滲透進去的部隊可是相當的危險的。”

“危險是有的,也并不全是危險,要知道我們的游擊戰可是最好的,這里面也并不全是去打游擊戰,還有發動蘇聯人去和德國人進行斗爭的任務,也就是說他們要一邊戰斗一邊發動當地的老百姓,去對德軍的后勤工作進行破壞,和德軍進行斗爭。”

對蘇聯的支援是必須的,因此很快就決定了下來,但是出兵要有一個借口,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對立即對德國和日本宣戰?如果不宣戰我們以什么樣的借口出兵?

馮國璋說道:“宣戰可以不著急,以后我們再宣戰也是可以的,出兵還是國際上通用的老辦法,那就是以‘志愿軍’的名義,我們同樣地是可以達到以武力支援的目的的。但是在輿論上我們是一定要對德國和日本進行譴責,他們的行動已經接近了我們的底線了,我們不能再容許他們這樣下去了。”(……)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