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289章 紅場上的閱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89章 紅場上的閱兵

第1289章 紅場上的閱兵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23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老沈陽作品:第二卷發展···

第二卷發展


第二天的中華帝國報紙上,登載了這樣的一條消息:“昨天中、德之間爆發了小型軍事沖突,中華帝國邊防守軍一個團消滅了一個團的德軍坦克部隊,殲滅其三號和四號坦克一百余臺。”旁邊還有那些正在燃燒著的坦克照片,你能不信嗎?有的照片上還有那些德軍的軍旗,士兵的尸體、坦克上那鐵十字標志也是非常明顯的。

這一條消息讓世界的輿論大嘩,以一個邊防團的步兵部隊消滅一個德軍的坦克團,吹牛有這么吹的嗎?大部分的人都是執一種懷疑的態度,用他們的話說那就是不可思議,世界上的國家包括剛剛在德軍手下吃了虧的那些國家,什么波蘭、英國、法國,和現在正在打著的蘇聯。

他們的軍隊要是遇到德軍的一個團,那最少得在大于他們幾倍到十幾倍的力量,才能阻擋住他們的進攻的,而現在是一對一而且還是以步兵團對上了他們的裝甲部隊,他們能夠消滅一個團的德軍坦克那也真的是成了神了。

不對,這里面肯定是有問題的,那一定是他們在那里的部隊最少是一個師或者說是一個軍的部隊守在了那里,結果德國人不長眼一頭撞了上去結果他們就吃了大虧了。

不過相信的人也不是少數,最起碼來說德國人是相信的,那就行了,自從開戰以來,他們還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很快他們的損失情況又報了上去,威廉將軍他可是不敢再打了,一個裝甲團的三分之一已經沒有了,再打拿什么打?說話是得要有本錢的,你沒有了打人的本錢。那你就什么也不要多說了。

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盧斯上將,把威廉狠狠地臭罵了一頓,不讓你打你偏要打這一回你知道鍋是鐵打的了吧,要想和中華帝國的人打,你的有那個本事才行的,你什么時候聽說過他們打了敗仗了。你也太不自量力了吧。

德軍的統帥部里希特勒似乎也明白了過來。德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勃勞希契,參謀長哈爾德卻是不再說話了,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了,那就專心地去對付蘇聯人吧,有氣就往蘇聯人的身上去使,那是自己手下的敗將。

于是希特勒命令保盧斯開始向北方包抄。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斯大林格勒,再把斯大林格勒拿下以后,德軍的南方方面軍就可以和中路方面軍匯合,也就可以很快地解決問題了,這是他自己的想法,具體到實現,還是需要面對已經逐漸清醒過來的蘇軍了。

對于希特勒這一次的命令。德軍的總司令勃勞希奇元帥和總參謀長哈爾德都是同意的,但是由于這當中的一個小插曲,卻是讓德軍白白地耽誤了幾天的時間,蘇聯方面已經派出了他們的鐵木辛哥元帥,和總參謀部的華西列夫斯基將軍到斯大林格勒前線。

1941年69月,蘇軍一共損失2817303人,其中純減員(指陣亡與失蹤)2129677人,這其中陣亡236372人,因傷死亡40680人,因病死亡153526人。失蹤1699099人;受傷687626人,其中受傷665951人、因病受傷21665人。據不完全統計,裝備損失輕武器417.28萬件,坦克與自行火炮15601輛,各種火炮70574門。作戰飛機7237架。

德國的保守勢力、英國的貴族、美國的金融家和俄國的布爾什維克,他們都曾無一例外的企圖利用希特勒這個魔鬼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他們這樣做得唯一結果就是最終為魔鬼所欺騙。就像一個哲人說的那樣:當你想利用魔鬼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成為他的奴隸。

德國人從西面過來的中路方面軍,他們的戰爭意圖很明顯增加那就是他們要拿下莫斯科,斯大林此時也覺得自己在1939年8月19日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是錯誤地估計了希特勒這個魔鬼了,斯大林當時是這樣說的:

“戰爭還是和平的問題,對于我們來說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如果我們同法、英簽訂互助條約,德國將放棄波蘭而開始尋求接近西方大國的辦法。那么戰爭可以避免,但后來的事態發展對蘇聯會十分危險。如果我們接受德國建議,德國當然會進攻波蘭,而英、法勢必進行干涉……那我們參戰就對我們有利了。

“近20年的經驗證明,在和平時期,歐洲不可能發生強大到足以奪權的運動,只有打一場‘大戰’,才能建立起一個黨的專政。我們要做出自己的選擇,選擇什么,這是清楚的。我們應該接受德國的建議并且禮貌地把英、法的代表團打發回去。波蘭的亡國將是我們得到的第一個大好處。”

斯大林準確地判斷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接受他(希特勒)提出的損害波蘭等國利益的條件,但是他還是讓伏羅希洛夫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這樣的建議。這壁廂英法代表團同波蘭商洽,那壁廂是斯大林利用這段時間同德國人商洽。據后來的蘇聯問題專家潘佐夫說:“實際上是斯大林需要這樣的一場戰爭”。

一是通過戰爭可以占領一些國家并擴大蘇聯制度的勢力范圍,另一方面又能促進歐洲的運動。正是斯大林需要同希特勒簽訂這樣一個條約。潘佐夫認為,蘇德條約的論述足以確切說明“就其本質來說,作為兩個社會思潮,納粹主義和斯大林主義有許多共同點”。

祖波夫說:那些在1937年殺害本國人民的人,對待其他國家的人民也是一樣的殘酷,這話無論對于希特勒,還是對于斯大林,都一樣適用。正是基于這樣的看法,后世的許多的史學家們,摒棄了原來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的用法,而使用“蘇聯——納粹戰爭與俄羅斯”。

而此時斯大林才明白,原來自己從波蘭得到的利益,和這次戰爭相比較那損失可是太大了。他還真是沒想到希特勒他會對蘇聯發動如此大規模的進攻,難怪中華帝國的皇上對自己進行警告時,他說希特勒的野心是非常大的,事實證明中華帝國的皇上說的是非常的正確的。

但是中華帝國皇上的話自己沒有放在心上,自己現在才明白,自己根本就沒有過中華帝國的皇上看問題全面啊。原來自己是幫助了希特勒,而現在他又開始進攻自己了,以后自己是再也不會相信這種人了,可是,還有以后嗎?

1941年的11月7日,面對德國鐵騎兵臨城下,此時莫斯科的蘇聯政府已經撤走,但是斯大林仍堅持舉行了紀念十月革命24周年的閱兵典禮。

這一天的天氣非常的糟糕,天空陰的黑沉沉的,風很大還下著雪,就在風雪中,蘇聯紅軍的部隊從紅場上走過,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師的步兵部隊,這和平時的閱兵是不同的,原來的閱兵式上所有的部隊都是經過了事先的排練,然后才會進入紅場的,現在他卻是直接從東部調過來的一支軍隊,他們會一直向前走,一直到莫斯科的西部去直接參加戰斗了。

步兵的后面是騎兵部隊,由于布瓊尼那位騎兵元帥的堅持,蘇聯現在還保留著許多的騎兵部隊,這是他們早已經落后的軍事理念的存在,但是當這些騎兵遇到現代化的德軍以后,那結果可就不是那么好了。

他們的后面是炮兵,眾多的馬匹拉著大炮通過了紅場,由于原來的庫利克元帥對新事物的冷漠,使蘇聯的大炮質量很低,現在的炮兵部隊只能是使用這些落后的大炮,不過在隊列中還是出現了新式的火炮,那已經是使用汽車拖帶的大炮了,車上是十幾名紅軍的士兵,由中型的載重汽車拉著一門85炮通過了列寧墓前,身穿軍大衣的斯大林在上面激動地對下面的紅軍士兵不停地招著手。

今天斯大林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眾多的中華帝國的援助已經通過學習火車運了過來,一批中國的軍事顧問也已經到了前線,看到中華帝國方面對自己是真心地在支持,他自然是高興的,今天他特地邀請了中國大使高人站在了他的身邊,而那一位中國武官也和自己的將帥們站到了一起,看樣子他們在一起談的很是愉快。

最后面的大炮是105毫米的大炮,拖帶的車輛就是一輛重型的汽車了,在這些大炮的后面就是最有名的火箭炮了,對于他們那強大的火力,士兵們興奮地以一個姑娘的名字來稱呼它,那就是聞名于整個蘇聯的“卡秋莎”。上面有著八根發射管,這種火箭炮只能是快速地進行打擊然后就是快速地撤離,不能讓德國人對他進行打擊,因為這種武器現在的蘇聯還是太少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