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276章 殘酷的大清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76章 殘酷的大清洗

第1276章 殘酷的大清洗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15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老沈陽作品:第二卷發展···

第二卷發展


根據這一信件的要求,各級黨組織都開展“坦白和承認錯誤的運動”,許多人承認zìjǐ“警惕性不高”,“和‘敵對分子’有聯系”,不少人被開除黨籍和被捕,其中大多是原先的反對派分子。在這期間,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對所有黨證jìnháng了一次審查。

1936年7月29日,聯共布)中央向各級黨。組織發出了《關于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革命集團的間諜恐怖活動的問題》的密信中,第二次號召各級黨組織保持最大的警惕性,不管敵人偽裝得如何巧妙,都要善于識別人民的敵人”“小說。信中說:

“現在yǐ精證明,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惡魔在反蘇維埃政權的斗爭中,把我國勞動者的一切最兇惡的不共戴天的敵人間諜、挑撥離間分子、破壞分子、白匪、富農等等都糾集在一起;這些分子同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諾維也夫分子兩者之間已méiyǒu任何區別了。我們的一切黨組織、全體黨員都應當了解,gòngchǎndǎng員隨時隨地都必須保持警惕性。在目前條件下,每一個布爾什維克必須具備的品質就是,要善于識別黨的敵人,不管他們偽裝得如何巧妙。”黨內殘酷斗爭的弦yǐ精崩的越來越緊了,蘇聯國內的人們yǐ精gǎnjiào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這是yǐ精是“大恐怖”的前奏曲。

1934年12月1日晚,根據斯大林的建議,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tōngguò《關于修改各加盟共和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典的決議》,規定對各個加盟共和國現行刑事法法典,在偵察和審理恐怖組織,和對蘇維埃政權工作人員jìnháng恐怖活動有關事宜jìnháng如下修改:

凡屬恐怖組織和對蘇維埃政權工作人員jìnháng恐怖活動的案件,偵察工作不能超過十天;控告結論在正式開庭審判前一晝夜交給被告;原告、被告雙方都不參加審判(缺席審判);不接受判決上訴書和赦免請求書;極刑判決被宣布后立即執行。

當時很多干部méiyǒu意識到他們接受這個嚴酷與專橫決議的同時,也為zìjǐ挖掘了墳墓。這是斯大林戰勝敵方。清洗大批黨內干部最有力的武器,因為這些人yǐ精méiyǒushíme能保護他們zìjǐ的東西了。斯大林指揮內務部可以為所欲為肆無忌憚,任何人都可以說成是人民敵人,是集團的成員。限期十天內可以使用酷刑強迫被告屈招,méiyǒu上訴,說你是shíme就是shíme。

這個后來被稱作“tèbié程序”的規定,為政治清洗中采用非法手段羅織罪名、迫害異己打開了方便之門,成為斯大林隨心所欲清洗政治對手的工具。此后,肅反運動被逐步推向,其中第一步就是對所謂“列寧格勒總部”的審判。

1934年12月22日,蘇聯政府發表偵查基洛夫案的通報。首次提到有一個名為“列寧格勒總部”的恐怖組織,說尼古拉耶夫即是這個組織的成員,該組織主要由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反對派成員組成。12月27日,蘇聯政府公布關于“列寧格勒總部”的控告結論,確認基洛夫被殺是該組織指使所為。

并說謀害基洛夫是該組織謀害斯大林和黨的其他領導人的長遠計劃的一部分。在立即處死尼古拉耶夫后,1935年1月15日對其“總部”主要成員jìnháng了審判,季諾維也夫等人堅決否認zìjǐ與基洛夫案有任何牽連,盡管拿不出證據,法庭仍判處季諾維也夫十年有期徒刑。加米涅夫五年有期徒刑。

l月18日,蘇聯共(布)中央向全國黨組織發出秘密信,要求各地動員所有力量深挖敵人,由此開始了遍及全國的大逮捕。制造了無數冤案。清洗名單是逮捕人的重要依據。保安機構要負責提出“可疑分子”的名單,并按照一定的標準把他們加以分類。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名單都是經過斯大林親自過目,由他或者他的最親密的同事。例如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馬林科夫或者伏羅希洛夫,來決定名單上那些人的死活。

有人負責拿出名單,再加上幾個人的確認。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死活,這在侍jiè上也是一大發明了,這真應了的那一句老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鑒于雅哥達的動作不夠快,不能讓斯大林mǎnyì,他于1936年9月26日,斯大林與日丹諾夫曾從索契給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和其他政治局委員發了一份電報內容如下:“我們認為絕對迫切需要任命葉若夫同志為內務人民委員。雅哥達顯然méiyǒu能力揭露托洛斯基分子和季諾維也夫分子集團。國家政治保安局在這件事情上至少落后四年。所有黨的干部和大多數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工作人員都正確認識到這yīdiǎn。”就這樣斯大林又多了一個更兇殘陰險的劊子手。

斯大林宣稱黨內仍有隱藏的日本、德國和托派奸細陰謀集團。在1937年2、3月的蘇共中央全會上,他說除已有的破壞分子“代理人”、“叛徒”這些字眼之外,又多了一個新的涵義不清的字眼“兩面派”,從此在處決黨的干部時,就常常使用這個字眼。大規模的鎮壓與恐怖很快降臨在蘇共與人民頭上。

為了給“大清洗”披上“合法”的外衣,1936年8月19日至24日,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舉行了第一次公開審判,被告是所謂的“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合總部”成員,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斯米爾諾夫等16人。審訊中,法庭méiyǒu出示任何證據,所有的指控都建立在被告的“交代”和“承認”上。

在méiyǒu律師辯護的情況下,被告的“供詞”被作為定罪的依據。法庭最后宣布、季諾維也夫等與已被驅逐出境的托洛茨基相勾結,主使謀殺基洛夫的罪名成立,判處16名被告死刑并立即執行,沒收全部財產。……)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