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273章 對未來女王的承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73章 對未來女王的承諾

第1273章 對未來女王的承諾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13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李振華對于這一切他都是知道的,風玉清把英國公開和秘密的情況全部通報到了李振華的手里,因此李振華對他們夫妻二人還是比較尊重的。

而丘吉爾已經把中華帝國對于英國一系列的支持,全都告訴了國王和王后,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鮑斯萊昂夫婦二人,自然而然對李振華也是極為的感激的,雙方有了這樣的一個基礎,再到下面兩國的人民之間的關系也就很快地融洽了起來。

在一戰時中華帝國對英國海軍的教訓行動,一直讓英國人的心中有著怨恨,不過他們也沒有辦法,現在好了一切的問題都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的兩國人民都要開始向前看了。

李振華有時候也在想,盡管他們的家庭中有著血友病源,可他們家卻都是有著長壽的人的,這個王后的婆婆維多利亞女王,號稱是歐洲的老祖母是長壽的(82歲),她本人也是長壽的(她活了12歲),她的女兒也就是后世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已經當了六十多年的女王,她還在位呢。

李振華真誠地對他們出了邀請,請他們夫婦在他們認為合適的時候,到中華帝國去進行友好訪問,夫婦二人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他們表示以后一定要到最為友好的中華帝國去進行友好訪問。

李振華對英國的訪問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馬上就要返回了,由于他的飛機起飛的時間是在凌晨三時,所以這幾乎又是秘密地行動了,英國方面以為他會重新把自己的那兩個中隊的戰斗機繼續用于護航呢,可沒想到的是,他只是讓四架戰斗機為他的兩架轟炸機護航。其余的飛機他都留下了,用于對英國人的支援。

這一次前來送行的有喬治六世和他的王后伊麗莎白鮑斯萊昂。內閣相溫斯頓丘吉爾,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空軍司令道丁元帥,這一次還有一位新的成員前來,雖然她只有十四歲,但是李振華卻是絕對不會輕視她,這一位就是后來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公主。

李振華對他說道:“公主,你現在正是學習的時候,你要好好學習,以后長大了就可以保護自己的國家。不再受到別人的侵略。”

“尊敬的陛下,我一定會的。”比她的父親會說話:“我可以到您的國家去學習嗎?”

“當然可以了。現在我們那里有許多的王位繼承人,都曾經在我們那里學習過。”

“這是您的承諾,到時候您可不許反悔。”

李振華大笑了起來:“我保證不會反悔的。”

突然伊麗莎白又冒出了一句:“陛下,我也是型血,以后我也會為我的士兵們獻出自己的鮮血的。”

這一下李振華沒話說了,他對對小姑娘說道:“最好別這樣,戰爭很快就會結束了,以后等候你的將會是一個和平的年代。”

伊麗莎白也是一個人才。在194年的圣誕節之際,她表了一個講話,鼓勵全體人民一起向德國人展開斗爭。

中華帝國皇帝的專機起飛了,升空以后。飛機上只是一只夜航燈在閃爍,其余的燈全部熄滅了,很快燈光就消失在了夜空中。

十幾天以后,飄揚著中華帝國龍旗的快運輸船。已經開始出現在了英國的港口上,同時六十艘護衛艦已經從直布羅陀海峽,一直到英倫三島。他們開始對所有的中國商船護航。要是有德國的潛水艇敢于出現,那他們也就活到了頭了,辦法不是沒有,那就是不要去主動地攻擊中國的運輸船,那他們就可以自由地在大西洋上繼續當他們的群狼。

這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明明地知道中國的運輸船上運送的是給英國的物資,但是他們卻是一直沒有采取攻擊,后來他們才知道,原來德國的潛水艇艦隊司令鄧尼茨將軍,對他們是有這樣的一條命令,那就是:“不要去攻擊中華帝國的運輸船。”

但是德國的“狼群”他們卻是一直也沒有停止他們的活動,他們從這里退了出去,但是整個的北大西洋上,卻已經沒有美國商船的立足之地了。

另外中華帝國還根據高爾察克提供的航線,重新開辟了北極線路,在夏天的時候,利用北冰洋上冰雪消融的時候在那里通航,中華帝國北方的一些資源,像是鋼鐵、木材、礦石等物資,就地開采權然后就在北極航線上直接向英國方面運送過來,這樣一來就會很方便的。

原來這里曾經是一個禁區,沒有人從這里航行過,高爾察克早年曾經進行過這種探索,現在根據他的一些記載,又重新對這里進行了勘察以后,中華帝國的造船企業又制造了大型的破冰船,這里就可以通行了,不過這里還是很危險的,白天還好說一些,特別是在夜航和有著濃密的大霧的時候,對面過來了一座漂浮著的冰山,要是輪船撞上去,那不就又成了“鐵坦尼克號”第1276章起來,和大家在一起商議一下。

轟炸機中隊的中隊長說道:“我們不能老是在悲痛之中,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和敵人去進行戰斗,只有狠狠地打擊他們才能為我們的戰友們報仇雪恨。”

轟炸機中隊長的話很有道理,但是現在對德國人進行打擊,還有一些問題,現在能進行戰斗的飛機只有二十架,其余的兩架已經墜毀,雖然英國人已經把他們給運了回來,也已經沒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價值了,受傷的幾架只是修理好了一部分,其余的兩架由于短少備件,而不能升空作戰了。轟炸機四架,還一直沒有用過,但是他們卻是短少適合自己使用的航空炸彈。

英國人的航空炸彈不少,但是卻是不適合自己使用,在使用中也會降低自己的投彈精度,所有的這一切問題都需要等候自己的運輸船隊進行補充以后才行,秦嶺從來都是一個敢于創新的人,他對轟炸機的中隊長說道:“動下面的官兵們想想辦法,看能不能找到可以盡快投入戰斗的辦法。”

中華帝人從皇上親自帶兵的時候起,就非常的注重那個“諸葛亮會”,現在在異國他鄉的戰士們坐在一起,又開始動大家一起想辦法了,不過,你還別說,真的有一些辦法出現了,戰斗機方面那些地勤戰士們決定,把中華帝國產的機槍拆下來換上英國的機槍,那就可以有彈藥了,不過他們肯定是要辛苦一下了。

轟炸機那邊,就用英國的航空炸彈,降低高度保證投彈的準確性,同時地勤的官兵們決定自己制造一些“凝固汽油彈”,就是用鋸末再加上一些汽油進行攪拌,裝進空油桶里去,這樣一來就成了一枚凝固汽油彈,用于轟炸一般的設施,那效果是相當好的。

|||返回頂端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