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228章 取消金本位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28章 取消金本位制

第1228章 取消金本位制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2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老沈陽)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華盛頓辦事處經理哈里布徹說:既然如此,那就叫做“爐邊談話”好了,以后就真的作為正式名稱叫開了。羅斯福這次談的是全國銀行暫停營業的問題。他那象牙長煙嘴點著了香煙,慢慢地燃燒。

羅斯福說道:“朋友們,我想告訴大家,過去這幾天我們干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干,下一步又打算怎么干。首先,我要指出一個簡單的事實:你們把錢存進銀行,銀行并不是把它鎖在保險庫里了事,要是那樣的話,我們的銀行早就關門了,他們是用來通過各種不同的信貸方式進行投資的,譬如買公債,做押款。換句話說,銀行讓你們的錢發揮作用,好使整個機構轉動起來……”

羅斯語的話是對的,華光公司的那十二億美元,已經發揮出了巨大的能量,喬風他們把錢再次的投入了出去,對六十多個企業進行收購、控股和投資,讓金錢再活了起來,他們跟著美國的形勢逐步地興旺了起來。隨著股票的升值,十二億資金已經變成了十八億。

遠在大洋彼岸的北京,李振華對王欣和蘇珊說道:“這個羅斯福就是有兩下子,一下子就把美國的局勢穩定住了,他一定還會有更大的動作的,我們就看著吧。”

的確羅斯福的工作還是任重道遠的,不久前的美國為了維持農產品的價格。農業資本家和大擰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到1932年底,鋼鐵工業下降了近80,汽車工業下降了95,至少13萬家企業倒閉,占全國勞工總數四分之一的人口失業。

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意在諷刺胡佛總統。除此之外。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汽車被叫做“胡佛車”,甚至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身上蓋的報紙也被叫做“胡佛毯”。

胡佛是一個靠個人奮斗起家的“美國英雄”。他在競選演說中對人民許諾,“美國人家家鍋里有兩只雞,家家有兩輛汽車”。但由于胡佛在經濟領域頑固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經典理論,在隨后到來的經濟危機中應對無力,從而使他的諾言成為一張永遠無法兌付的空頭支票,他的名聲也降到了最低點。

4月19日,羅斯福廢止了金本位制。這在右派當中可不那么得人心。現在看來,這是由于當時迷信黃金之故。若干世紀以來。歐美各國都死死抱灼金不放,以為這是西方文化的標志。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金本位制成了強國的特征,銀本位制成了落后國家的特征。

有些共和黨人把貨幣貶值的方案叫做“橡皮本位制方案”,“橡皮”在美國俚語指沒有價值。艾爾史密斯說,他贊成“金本位”,反對“吹牛本位”。羅斯福的預算署長也說,廢止金本位意味著“西方文明的毀滅”。不過,當美元貶值11.5之后(同年夏天貶值17。隨后穩定了下來),美國在世界市場上就又能同歐洲那些早已走上通貨膨脹道路的國家競爭了。

這一點,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華爾街那些大老板們卻是明白的。查爾斯道斯對廢止金本位鼓掌贊成,共和黨的領導人也一樣。摩根有一個老搭檔叫做羅素萊芬威爾的,寫信給羅斯福說:“你放棄金本位制,挽救了我國免于全面崩潰。”

摩根本人也不準人們非議羅斯福。他在一篇罕見的公開聲明中說:“據說總統放棄金本位,我表示歡迎……看來很清楚,要扭轉大蕭條的局勢,就要駁斥并戰勝那些主張收縮通貨的人。”

你們反對也好。支持也好,反正我是要執行的,要不然這日子沒法過,羅斯福的努力還在繼續著,不能再受黃金儲備的影響,反正我是要印票子的,要不然我怎么鼓起美國人民的干勁來

民政工程署、工程興辦署和公共工程署的資金,先后投入3萬個以上的新辦工程和事業,諸如請教師,興水利,設郵局,筑橋梁,辦監獄,修機場,打下水道和涵洞,開辟公共游泳池、運動懲兒童游樂場,興建發電廠和火車站等等。全國新建公路的10,新開醫院的35,新建市府大樓、法院大廈和新設醫療設施的65,新辦學校的70,都是那幾年搞出來的。

這么一來,丹佛市才有了供水系統,俄亥俄州馬斯金格姆河流域才有了攔洪工程,得克薩斯州布朗施維爾市才有了港口,基韋斯特市才有了公路和橋梁,接通了市區和大陸上的佛羅里達州。這些工程才花了二百億美元。

后來據《陸海軍紀事報》日后的報道,那幾年里,由于軍事撥款一般極少,許多陸軍兵營和海軍基地,也全靠工程興辦署的工人才免于失修。沒有工程興辦署的各項建設工程,美國經濟在二次大戰期間和戰后就不能那樣快速地發展。

在羅斯福當總統的頭四個月里,聯邦儲備委員會的經過調整的工業生產指數已由59上升到100。經紀人說這是“羅斯福一手創造出來的市場”。3月份時,好多人有氣無力,驚魂不定,不敢反對約翰遜;現在他們腰桿硬了,敢于說話了。

《柯里爾》周刊寫道:“我們已經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的人都感到很滿意。”《文摘》雜志也歡呼說:“現在的股票、債券大漲價,增值達幾百萬元。小麥、玉米和其他農產品的價格也都開始回升了,飽受大蕭條折磨的農民,他們的手中又多了幾百萬元的收入。”(。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月票,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