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209章 科技就是生產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09章 科技就是生產力

第1209章 科技就是生產力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13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一部在南方起步

第一部在南方起步

老沈陽


現在海軍研究所里正在進行的工作,是對魚雷發射以后,在它的進行中對它進行控制,那以后再制造的魚雷就不單純是走直線了,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讓它任意地轉變方向,就和用于打飛機的火箭一樣,可以讓他在中途改變方向,那對方的軍艦再想輕易地躲開魚雷,那可就困難多了。(。)

在李振華的直接過問下,帝國新成立了一個研究所,對外的名稱是“零七所”,外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但是這里卻是集中了國內最優秀的科技人員,他們的任務是專門的研究武器在發射以后,那些彈藥的控制問題,皇上給他們起了一個名字叫“導彈”。

集中來的人員有火箭方面的,雷達方面的,無線電方面的,另外還有就是飛機制造、艦艇制造等方面的專家和學者。

在第一次的碰頭會上,李振華對大家開誠布公地說道,我們將要進行探索的這是一門新技術,如果誰能最早的掌握了它,那他們的技術就是領先于世界的,現在它可以說是一種武器,但是以后他們將會是國家科技的代表作……

這是一種依靠制導系統來控制飛行軌跡的可以指定攻擊目標,甚至追蹤目標動向的無人駕駛武器。其任務是把戰斗部裝藥在打擊目標附近引爆并毀傷目標,或在沒有戰斗部的情況下依靠自身動能直接撞擊目標,以達到毀傷效果。簡言之,導彈是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其飛行路線,并導向目標的一種武器。

國內最有名氣的科技工作者聚在了一起,包括那些前不久接受了皇上的委托研制無人駕駛飛機的人員。這些人現在都有自己手頭上的工作。像愛因斯坦他正在進行著放射性原素鈾235的研究。以后要以它為原料進行發電。

肖祥手里正在進行著火箭的研究,如何提高火箭的精確度是他的一個突破的難關,馮如正在領頭進行無人駕駛飛機的制造;李科在為他的垂直起降的飛機在努力;

李婕在為軍艦如何提升戰斗力在拼搏,大批的潛水艇的定單并沒有讓她忘乎所以。()她在繼續為提高軍艦的整體戰斗力,如何的小型化在傷著腦筋,李衛坐在了姐姐的身邊,他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和雷達在打交道。雖然父親沒有對他提出多高的要求,但是他卻是一直在以哥哥為榜樣,在向他學習,同時姐姐也是值得他很好地學習的。

后世的一句名言:“科技就是生產力!”李振華是最清楚的,因此他現在就是在奉行這一點,有名的人要挖過來,一些潛在的人也要挖過來,另外他在國內建立健全大批的高等院校,雖然這些學校的歷史,沒有國外其它的那些大學時間長。但是由于教學的管理模式是最為現代化的,那些學者教授們作出了許多工作震驚世界的東西南北出來。因此我們的大學聲望也是不低,同時也是吸引了大量的世界各國的學生前來求學。

不光是學生,同時也有許多的專家、教授也愿意到中華帝國來工作,這些人材的加入,讓我們帝國的教學水平直線上升,同時大量的學從學校里出去以后經過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良好的環境那就有更多的學者到我們的帝國來,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那水平也是越來越高了,一些老牌的大學反而是不如我們的大學的。

物理學、化學、數學、醫學等方面一直是處于在世界上領先的地位,就說那個青霉素吧,在世界大戰中它發極揮出了極大的作用,救活了無數的傷員,這是其它的國家所沒有的東西,但是我們的中華帝國卻是利用這一種藥物,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在軍事科學上,一些武器的提前問世,也是讓中華帝國賺的盆滿缽滿,許多國家的青年人,當問到他們想到哪一所大學去學習的時候,他們都會選擇到中華帝國的大學來學習,這不光是和中華帝國友好的國家是這樣,就是一些和中華帝國關系不是很好的國家,他們也是愿意到中華帝國來學習的,像東西的那個島國的青年不就是這樣嗎?。

李振華欣慰地看到了這一切,他知道自己從一開始狠抓教育的作法,現在已經開始收到成效了,現在世界上還是原來的那種風氣,一種新的科技產品的問世,這個專利的發明人還要到處去跑資金,當他們到處碰了釘以后,他們才發現在自己的國家根本

就搞不成什么東西的。

就拿原來的時空中,愛因斯坦一開始研究原能的問題來說吧,當時的美國政府只是給了他們6000美元,讓他們進行研究,可是這6000美元又能干些什么呢?直到他們聽說德國已經在搞原彈了,他們才加大了在這方面的投資,搞了一個“曼哈頓工程”。

那些人雖然在自己的國內搞不成什么,可是就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幸運地發現,一些陌生人會找到他們的頭上,對他們進行資金上的支持,經過詢問才知道他們原來是從中華帝國來的。

在一些公開的媒體上發現了他們的發明以后,他們主動地不遠萬里找到了發明人,要求對他的產品進行投資,這一方面是商人們自己的行動,而另一方面就是國家的行為了,從最早的飛艇、飛機,到后來的一些小的發明,都有中華帝國的國家或者是個人企業對他們進行支持,然后他們最后的專利,也就要先讓他們的合伙人優先進行選擇了。

事情不大效果卻是顯著的,一些新技術就這樣很快地到了中華帝國的手中,這新技術多了起來,那自然生產率就上去了,一些新的發明,讓一些企業在賺取了大量的利潤以后才會公開的,別人也就只能是跟著跑了,當然了跑的快的還能掙到錢,但是的走的慢的也就不行了。

在這樣搶先引進新科技的機制下,讓更多的發明人他們知道在哪里可以更快地得到資金,可以讓他們的發明獲得成功,于是他們自然而然會向那里去尋找資金去了。

這也很快地形成了一種風氣,那就誰如果發明了什么東西,那就要先到中華帝國去看一下,看那里有沒有可以發展的,如果在那里不行那自己發明的這個發明也就沒有什么用處了。

中華帝國方面接待這些人的當然就是科學院了,這接待工作都是由一些很不錯的學者來負責接待他們,遞交發明專利的人有很多,這當中肯定是會有一些是濫竽充數的,這些也需要有一個妥善處理,還有一些是現在暫時用不上,但是以后會用的到的,那就需要先進行儲存和提高了,還有一些是馬上就可以用的,于是就向有關的方面發出通知,讓他們來和發明人進行交涉,或者是進行購買或者是進行合作。

還有一些就是負責接待的人員所不能決定的,那就要一級級的上報了,最后可能就是需要一些專家學者進行論證了,有的東北可能還要由皇上來作決定的。

一些沒有商業價值的專利發明人,對他們進行接待的人,會對他們提出一些研究方向性的東西,對一些不太完善的發明,就幫助他們克服一些困難讓他們繼續去完成。

有一些東西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他的發明卻是沒有達到一個目標,對于這種有著潛力的發明那需要真正地扶持一下了。像是來自美國南部的一位黑人,名叫托馬斯,他熱衷于對化肥方面的研究,他家有一個很小的農莊,他在對農作物施肥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然后加以提高,總結出了一套有用的東西。

但是在他們的當地卻是沒有人會對他的總結有什么興趣,于是他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總結了一下,寄給了舊金山的中華帝國領事館,他也就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兩周以后卻是有兩名中華帝國的人找到了他。

這時的美國人對中華帝國的人有一種自然的恐懼感,更不要說他這種黑色人種的人了,現在的黑人在美國還是處處受到歧視的,在美國黑人的社會地位是十分地低下,在各地有一系列針對黑人的規定,當然那都是歧視性的。

托馬斯認為自己和中華帝國的人是沒有什么來往的,可是他們為什么會找到自己的頭上呢?但是當他看到那兩個人拿出了自己所寫的那一份資料以后,他才放下心來,原來是自己給他們寫的信有了回音了。

托馬斯高興地咧開大嘴笑了起來,他請兩位中國人到他的家坐一下,兩位中國人高興地隨著他進了屋里,并且對他表示了感謝,這在那些白人來講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任何一個白人都不會進入到他的屋里來,白人認為黑人是骯臟的,稱他們為“黑鬼”,盡管他的屋里收拾的也是十分地干凈的。(。)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