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161章 東南亞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61章 東南亞問題

第1161章 東南亞問題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8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老撾又名寮國。大文學萬象,寮國之邦等,英語的讀音和中文實在很難聯系在一起,臺譯為“永珍”,因為這個單詞里所有的“i”居然都發“j”的音,在老撾語中是“檀木之堡”的意思。老撾,臺譯又稱寮國,舌頭抵著上顎形成一個圓潤的圈。這片土地上,公元1353年由法昂王朝建立瀾滄王國,18世紀初葉分裂成為瑯勃拉邦、萬象、川壙、占巴色四個王國,19世紀起漸漸被暹羅統治,其后又兩次淪為法殖地。這是一個神秘悠久的古國,也是中南半島唯一的內陸國,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稱。..

柬埔寨在1863年也成為了法國的保護國,老撾和柬埔寨在安南的影響下,他們借助了當地游擊隊的力量,也一起向法國人發起發起了斗爭,很快地這兩個國家也一起宣布dúlì,不再接受法國人的保護了,在這一次的世界大戰以后,法國徹底的失去了東南亞的殖民地,

而泰國的情況則和他們幾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

泰國于1238年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后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原名暹羅,1652年(順治九年)暹羅派遣使節到清朝進行朝貢,開始了兩國的交往。1767年,緬甸軍隊入侵暹羅,攻破了暹羅的國都大城。大城王朝的達府太守披耶達信組織暹羅人民擊退了入侵的緬軍,重新統一了暹羅,被擁立為王。1768年。達信派遣使節到清朝。請求清廷封他為暹羅國王。但清zhèngfǔ認為他是乘機篡位,予以拒絕。大文學..

然而,達信繼續向清zhèngfǔ表示友好,清zhèngfǔ終于在1777年承認了達信建立的王朝。準許暹羅使節到清廷朝貢。在1823年(道光三年),清zhèngfǔ向暹羅國王拉瑪二世贈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額。19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迷nzhǔ義者先后入侵。

1855年,英國代表、香港總督鮑林強迫暹羅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鮑林條約》)。此后法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也紛紛效法英國,強迫暹羅簽訂了類似的條約。暹羅淪為了西方殖民國家的半殖民地,1896年英、法兩國簽訂了一個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間的緩沖國,與清朝的宗蕃關系也漸告結束。

中rì甲午戰爭之后,李振華強勢崛起,游擊隊也隨后在泰國成立,但是一直也沒有對他們的大城市發動進攻,一直到了世界大戰的后期,他們才開始行動。他們的主要茅頭是指向了外國的侵略者,后來他們和當地的zhèngfǔ進行聯合。一起把外國的侵略者給趕出了泰國,泰國才能夠自立。

很快他們也就再次的向中華帝國恢復原來的情況,還是作為中華帝國的屬國,很快也就得到了中華帝國外交部的同意,成為了中華帝國的屬國,現在他們也就同樣的都是華元區的國家了,

按現在來看整個的亞洲地區,(除了rì本以外)實際上已經是在中華帝國的控制下的國家了,尤其是東南亞的這幾個國家,他們知道原來的那些宗主國是如何地對待他們的,而現在的中華帝國又是如何的對待他們,他們自然也是愿意在中華帝國的旗下了。

他們這些國家服從于中華帝國,這是歷史性的,他們自然而然也是不會反對中華帝國的,同樣地大量的中華帝國的企業家和商家落戶到了這里,在這里進行投資建立實業,只不過是要向當地交納稅款,服從當地的領導,一些資源性的企業,他們生產大量的初級產品,然后就把這些商品運送回國內,同時又把大量的rì用品,一些初低級的生產資料運到了當地進行交換,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大文學

像在泰國灣、西貢等大城市中華帝國的企業在這里修建了許多的造船廠,把國內的新技術帶到了這里,讓這里的生產技術落后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了提高當地工人的文化水平,他們同樣地還在這時建立了職工學校和職工子弟學校,對自己的工人和當地的兒童進行教育。

這里的學校一開始還是要學習一些當地的文化的,但是到了后來就是以學習漢語為主了,尤其是安南,他們進行漢語教學已經多年了,特別是北部的一些地方,人們基本上是在用漢語進行交流,他們從歷史上也是以學習漢語為主的,一般的老百姓說的是本地的語言,而官方的交流卻是必須要用漢語的,現在人們從兒童時期就學習漢語,讓他們對于漢語的了解就更加的深入了,人們之間的交流也更加的方便了。

原來他們有一些語言甚至到了一個村子一種語言的程度,現在由于統一在學習漢語,那他們的交流自然也就是方便多了。特別是對一些新技術的學習那就更是離不開漢語了。

由于距離比較近,而且帝國南方的人們對于下南洋,大家都是了解比較多的,更多的人到東南亞幾國來淘金,增強了交往,同時自己也賺錢足了錢回去,也有許多的人就在當地落戶生根了。這也就加快了與中華帝國的同化。

由于緬甸英國人已經把它變為了印度的一個省,那些原來的原住民,他們看到其它的東南來國家都已經加入到了中華帝國一邊,他們也很快就跟著反了起來,再加上當地的游擊隊也在進行大量的活動和宣傳,那些原住民一致要求,他們要求恢復原來的國家,不在愿意作為英聯邦的一員了。

英國人對待他們要比對待印度人還要苛刻,就連印度人也是看不起緬甸人的,誰也不愿意當這種人下人的,在游擊隊的宣傳鼓動下,當地的老百姓們進行了多次的起義,他們也建立了自己的軍隊,他們把自己的軍隊也叫作游擊隊,反正是前面有車后面有轍,你們怎么干,我們就怎么學了。

世界大戰進行的正在熱鬧的時候,英國人是顧不上這里的,但是隨著他們的戰勝,英國人要解決這個王冠上明珠的問題了(英國人把印度稱為國王王冠上的明珠,而英國國王卻又是印度皇帝)。

他們看到緬甸人的軍隊根本就對付不了當地的游擊隊,于是他們就從印度調派了軍隊,前來對游擊隊進行圍剿,印度軍隊多年來一直是英隊的馬前卒,他們是經過了多年的戰爭考驗的,從布爾戰爭到世界大戰,英隊那里都離不開印度的軍隊的。

很快經過了幾次的接觸,那些當地的游擊隊很快就被他們給消滅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本地的游擊隊,他們馬上就開始向從國外進來的游擊隊靠攏,與他們合并到了一起,而那些真正的游擊隊戰士們,作戰經驗要比印度人卻又要強多了,他們得到了李振華關于游擊戰的真傳。

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走,再有就是:“敵進我退,鴰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印度軍隊真的和游擊隊干上了以后,他們才知道,原來和他們打要比同德國人打困難多了,當你想打時,你根本就不知道對方在哪里,而你要休息了他們卻是出現了,他們從各個你根本就想不到的地方出現了,他們有可能是幾個人,也有可能是幾十個人,當你的部隊人少時,他們可能會有成百上千的人出現在你們的周圍,他們會一口把你的部隊吃下去。

印度軍隊生活在自己的國家里,那里的情況和這里不一樣,光是密林中那些小咬就會讓你防不勝防了,這還是將要的,要是在行軍的途中或者是在睡覺的時候突然發現了條毒蛇出現在了你的被窩里,那還不把你給嚇死啊。

可那些當地的游擊隊的戰士們,卻是倒下就可以睡了,而且那些蚊子和毒蛇類的東西,根本就不敢近他們的前,離的遠遠地它們就跑了,原來在中華帝國的上海有一家藥廠,他們那里專門地生產這種用于驅除蚊子和毒蛇的藥物,只要是擦上一些在身上,那淡淡地香味,就讓蚊子和毒蛇逃之夭夭了,它們根本就不敢近前的。

印度的軍隊對游擊隊的圍剿,可是苦了那些士兵們了,軍隊一停止前進首先是要為自己的長官,和那些英國的軍事顧問們安排住處,先是給他們清理出一塊地方來,然后在邊上挖出一道溝來,在里面放入白灰,那樣毒蛇就再也不敢爬進來了。

地面上的問題解決了,可是“空中”的問題還是存在的,那些蚊子卻是不管你有沒有溝,也不管你的溝里有沒有什么白灰之類的,它們照樣是嗡嗡地飛了過來,這時那些印度軍官和英國的顧問們還要加上一件蚊帳,這蚊帳的眼稀了不行,還是得要那種密度大的,要不然那些蚊子是照進不誤。(。)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