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157章 紅軍和白軍的進攻之分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57章 紅軍和白軍的進攻之分析

第1157章 紅軍和白軍的進攻之分析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7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紅軍的兵力兵器并不具備對敵方的優勢在戰略進攻中,紅軍通常在方面軍進攻地帶總寬度2050地帶上實施主要突擊,在這種情況下,兵力兵器的密集使用也在不斷加強1918年1919年初,主要突擊方向一般集中20步兵與騎兵、10機槍和15火炮

而隨著戰爭的發展,后期達到了4570的步兵和騎兵、4080的機槍和火炮”小說“小說章節最快根據當時的狀況,紅軍的突擊集團通常包括最有戰斗力的集團軍、軍、師以及裝甲兵和航空兵同時,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tèbié重視使用大量的騎兵在19191920年的幾次戰略進攻中,騎兵部隊都當仁不讓的成為突擊集團的主力在這其中布瓊尼的騎兵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為他以后成為紅軍的元帥作了很好的鋪墊

紅軍的戰略進攻目的非常明確,除了重視殲滅對方武裝力量集團外,他們還很重視對于重要政治、經濟中心城市的奪占因為這些地區或者城市的失去會使國家無法生存、軍隊無法作戰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紅軍在殲滅高爾察克作戰中,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奪占烏拉爾和西伯利亞雖然他們的目的méiyǒu成功,但是其目的卻是相當的明確的;而在進攻鄧尼金的南方作戰中,紅軍同樣關心頓巴斯、羅斯托夫、羅西斯克等城市的攻占問題

東方面軍的進攻1918951919228,紅軍投入兵力75萬人、火炮260、機槍1130,敵方兵力7萬人、火炮220、機槍720,進攻寬度2000公里,進攻縱深150900公里持續shíjiān為177天

紅軍的南集團軍群轄第1、4、5集團軍和土耳其斯坦集團軍連續實施3次進攻戰役布古魯斯蘭進攻戰役、別列別伊進攻戰役和烏法進攻戰役北集團軍群轄第2、3集團軍實施了1次進攻戰役伊熱夫斯克和格拉佐夫方向結果高爾察克主要集團漢任將軍的西集團軍遭到重創,殘部被驅趕到烏拉爾山前丘陵地帶

南方方面軍反攻191911101118,紅軍投入兵力1155萬人、火炮500、機槍1950,敵方兵力695萬人、火炮260、機槍790進攻寬度750公里,進攻縱深70160公里,持續shíjiān39天作戰是在兩次集團軍群戰役guòg中jìnháng的,一次是在方面軍中央地帶的奧廖爾庫爾斯克戰役投入第13、14集團軍和1個突擊集群一次是在方面軍左翼實施的沃羅涅日卡斯托利亞戰役投入第13集團軍部分兵力,第8集團軍和1個騎兵軍結果使敵方遭到重創,也為轉入總攻創造了條件

南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總攻191911191920110,紅軍投入兵力144萬人、火炮890、機槍3800,敵方兵力1655萬人、火炮800、機槍3300,進攻寬度1500公里,進攻縱深350550公里,持續shíjiān53天紅軍連續實施了一些列不同規模的戰役:1次方面軍戰役哈爾科夫戰役、2次集團軍群戰役頓巴斯戰役和羅斯托夫切爾卡斯克戰役以及一些集團軍戰役,鄧尼金主要集團被擊潰,殘部撤退到北高加索

北高加索戰役192011747紅軍投入兵力703萬人、火炮590、機槍2730,敵方兵力586萬人、火炮440、機槍1070進攻寬度800公里,進攻縱深330360公里,持續shíjiān72天戰役目的在于消滅位于頓河和北高加索的鄧尼金部隊紅軍在季霍列茨克葉卡捷琳諾達爾羅西斯克方向上,由數個集團軍連續實施一些列進攻戰役,而在其他方向則實施了一些集團軍獨立進攻戰役,最終鄧尼金部隊不復存在

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進攻1920523825,紅軍投入兵力1264萬人、火炮700、機槍3370,敵方兵力1355萬人、火炮750、機槍3280,進攻寬度800公里,進攻縱深300600公里,持續shíjiān104天紅軍推進了300600公里,進至華沙、盧布林和利沃夫的接近地,但因在維斯瓦河遭到波蘭軍隊反攻受到重創,退至格羅德諾和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一線

南方面軍進攻192210281117,紅軍投入兵力1431萬人、火炮530、機槍2660,敵方兵力381萬人、火炮210、機槍1660,進攻寬度350公里,進攻縱深180350公里,持續shíjiān21天這次紅軍唯一一次有完全優勢的戰略進攻作戰,結果完全占領了克里木,弗蘭格爾帶著殘存的原黑海艦隊部分艦船則“轉進”去了突尼斯的比塞大

總體而言,在多數情況下,紅軍nénggòu長shíjiān奪取并掌握戰略主動權以不斷增強的力量對敵方實施突擊,且實際上méiyǒu長shíjiān的間歇,使得敵方無法鞏固中間防御地區而且,在這些作戰中,紅軍還實施了方面軍群戰役,南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對鄧尼金軍隊的總攻與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對波蘭軍隊的進攻就屬于這種類型,當然這根本無法與日后在衛國戰爭中的方面軍群進攻戰役相提并論

在戰爭guòg中,根據戰役目的、兵力兵器對比、戰區性質、兵力部署、戰線寬度與縱深,實施進攻的紅軍采取了向心突擊、包圍突擊或者割裂突擊例如1919年夏,東方面軍在發展勝利同時對敵軍實施了縱深割裂突擊;而在1919年秋1920年初春對鄧尼金的總攻中,紅軍也應用了同樣方法結果,白軍的戰略防線被撕裂開來,紅軍的突擊主力強大的騎兵部隊迅進入打開的缺口,向縱深發展勝利當然,紅軍還廣泛采取了一種方法,就是實施分割突擊24次或以上,目的在于隔離和逐個消滅敵軍獨立集團

紅軍在這期間也暴露出來了許多的問題,例如1918年秋,東方面軍計劃實施合圍戰役,但由于缺乏足夠的快突擊集群及相應的兵力兵器,戰役未能成功1920年秋,南方面軍對敵軍包圍同樣未獲成功,由于方面軍集團軍之間協同不足,第4、13集團軍不得不克服敵軍的堅固筑壘防御,而無法及時與已深入敵后的騎兵第1集團軍協同作戰

而且,由于紅軍的兵力兵器不足,首次突擊威力與tūrán性大打折扣,使得對方可以從非受突擊地段調集兵力,拖延了戰役持續shíjiān,增加了戰役的困難性;紅軍1919年南方面軍反攻作戰與1920年北高加索作戰就遇到了這個問題

讓我們再來看看白軍的戰略進攻與紅軍相似的是,白軍也非常重視戰略進攻,目的一般是消滅各個戰區的紅軍部隊并奪取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與紅軍相比,白軍的戰略進攻在戰線寬度與縱深上比紅軍小了很多白軍主要的戰略進攻作戰有下述4次

1919年34月,第一次是高爾察克的軍隊,縱深180360公里白軍出動143萬人、火炮210、機槍1330,紅軍為1014萬人、火炮334、機槍1882紅軍第1、2、3、5集團軍先后受損,被迫放棄烏法、薩馬拉、伊熱夫斯克、阿克糾賓斯克等地;白軍稱紅軍被俘56萬人,損失火炮200、裝甲列車13

1919年910月,高爾察克軍隊,縱深90120公里;白軍575萬人、火炮239、機槍766,對紅軍5集團軍348萬人、火炮76、機槍479,紅軍第5集團軍jìnháng了艱苦的防御戰后撤過托博爾河

1919年610月,鄧尼金部隊,縱深50200公里白軍在進攻之初取得了勝利,但最終因為各軍隊集團缺乏協調性以及缺少預備隊而未達成預期的全殲當地紅軍計劃紅軍第8、13、14集團軍先后受損,先后失守察里津、庫爾斯克、沃羅涅日等地白軍稱紅軍被俘10萬人,被繳獲火炮48、機槍730、裝甲列車51920年910月,弗蘭格爾軍隊,縱深70180公里,白軍稱紅軍損失4萬余人被俘1萬余人()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