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140章 獨裁者與共產主義者(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0章 獨裁者與共產主義者(二)

第1140章 獨裁者與共產主義者(二)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07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1140章獨裁者與者(二)

艾麗絲心中有了主意,她對李振華說道:回去以后在圣誕節的時候,要邀請中國的幾個文藝團體,像歌舞團什么的,到烏拉爾來進行演出,活躍一下烏拉爾的節日氣氛,同時也可以增進一下兩國的友好關系。李振華自然是要答應的。

回來以后,列寧又來了,他對李振華問道:“陛下看了演出以后覺得怎么樣?您以前是來過俄羅斯的,您對我們的歌舞團印象如何?”“”,全文字

“還可以吧,演出的效果不錯。”李振華知道他這是客套話,自己也就隨話答音的回答了兩句,列寧建議一起到外面去走走,李振華也就答應了,艾麗絲自然也是要跟著一起出去的。

經過夜里的一席長談,列寧好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一個獨裁者的皇上,居然對于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解要比一般的人還要深刻的多,這也是一大怪事了。

列寧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他要有無數的難事等著他來作決定,手下的官員們能力不一樣,有高有低,有擁護的有反對的,特別是建國之初,列寧覺得自己的壓力很大,但是要和李振華的長談以后,他發現這個獨裁者的皇上,在很多的方面都是深不可測的。“”看

因此他就又找了過來,和他在一起聊天,自己原來有許多不明白的事情,遇到他就好像是捅開了那一層窗戶紙,一切都突然間的明白了,他已經把李振華當成了他的一個知音了。

就好像是他所說的,你們可以先在一個國家建立起一個的國家,然后再進行發展,沒有必要非得要在全世界建立一個相同制度。大一統的形式。要知道那樣的想法。要想實行起來那可就太難了。

列寧和托洛斯基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國際運動的領導人,他們的目的是要在全世界實現統一,他們要“解放全人類”,可現在生活在中華帝國的人。他們不會認為自己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很幸福,也是這樣,中華帝國的人均生活水平是多少?他們那可是自己國家人的幾倍不止啊。

他們那里人們的生活物資富裕。生活有保障,而自己嘴上的,可是天天要有凍餓而死的人。難道人家執行的他們的那一套政策是不對的嗎?顯然不是。

因此他也就認同了李振華的觀點,先在俄羅斯搞一個的國家,作為一個試點了,以后可以再向其它的國家進行發展,今天晚上他們研究的專題是“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

不過李振華的觀點是資本家出資本,進行企業生產,這是我們國家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要是沒有資本家出資進行生產。第一不能讓一些老百姓們得到工作,國家也不能取得稅收。要是沒有他們那國家就是一個損失。如果所有的資本家都不投資生產,那損失最大的是國家,其次就是工人失去了工作。沒有工作就是失業,那國家就會去對那些人進行救濟,那國家就會增加困難了,所以損失最大的還是國家。

如果要是按剩余價值學說,來進行分析的話,那資本家就是剝削階級,他們的關系與工人的關系是水火不能相容的,他們是對立的關系,而工人階級是要革他們的命的,反正他們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是進行了一番爭論的,不過這只能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

這就要說到立場問題了,你是站上在什么人的立場上說話,可是李振華和列寧二人都是說自己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來說話的,李振華的話很簡單:假如我是一個工人,我現在需要養家糊口,那就必須要有一個人或者說是企業能給我一份工作,否則的話那我吃什么?我的家人吃什么?

這樣一說,他也是很有道理的,而列寧卻是說道:所有的生產資料都是人民的,而人民是要當家做主人的,工人是在為自己而生產,結果是兩個人說的都有道理,最后他們二人只好是說道:那我們就走瞧,看是誰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一些,那就證明誰是對的,結果是兩個人一笑了之了。

其實李振華作為一個穿越過來的人,他是知道這兩者的弊病的,國家、集體私人經濟三者應該是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搞成是絕對的保留某一種形式,這就是和打仗是一樣的,要靈活機動地去進行戰爭,預先定的戰術不一定就完全是對的,是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正的。

既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只好是走著瞧了。這些都是在扯一些的閑篇,他們之間的正事還是要辦的,下面的人們根據他們所說的列出了一些條款,正式的簽約了,也不知道是他們的心血來潮,還是早就已經商量好了,反正他們是要派出留學生到我們的帝國來。

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各方面都要有一些留學生到我們帝國的學校來學習,特別是軍隊方面派出的留學生,指明了一定要到保定的軍事學校去學習的。

當然了這糧食問題和冬天的取暖問題也是最為重要的,那就向中華帝國方面多要一些這類的東西吧,怎么著也要先解決一下這寒冷冬天的兩大問題的,不能天天有人凍餓而死。

還有一個大項,那就是白酒了,他們自己生產的伏特加,遠遠地不能滿足大量地供應,那就也得要進口的,他們原來的軍隊的供應標準中就有這一條的,每人每天需要供應白酒二兩,看來這俄羅斯人就是和白酒有著不解之緣的。

反正我們那里就有大量的日用品,那些都好說,你只要是需要那我們就供應你們了,反正你們的國家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完了的。那就敞開供應就可以了。

再有他們和其它地方的內戰還在繼續著,那武器什么的也是大量需要的,而且伏龍芝也發來了報告,以后我們也是需要進口大量的新式武器的,原來是沒有錢,而現在手中已經有了大量的貸款了,那就也應該進口一批新式的武器吧。(。)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