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100章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00章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第1100章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8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老沈陽)


第1100章戰時政策

與此同時蘇維埃政權還要應對暗藏的敵人不斷制造的顛覆破壞事件,。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布柳姆金進入德國駐俄使館,刺死德國大使米爾巴赫。當天,左派社會革命黨在莫斯科發動叛亂,組織1800名武裝分子攻占中央電報局,并宣稱恢復對德作戰。

蘇維埃政府迅速平息了這場叛亂。接著又粉碎了雅羅斯拉夫等地方的暴亂。1918年8月30日,列寧到莫斯科米歇爾遜工廠講演。當他準備離開工廠的時候,遭到社會革命黨人的開槍行刺,身上中了兩顆子彈,傷勢十分嚴重。面對國內外反動勢力的猖獗,蘇維埃政府宣布實行“紅色恐怖”,無情地鎮壓一切反叛活動,這當然就一片人頭落地了。

1918年9月2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布蘇維埃共和國為統一的軍營,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勝敵人”的口號下,要求把各項工作都轉入戰時軌道。全體公民,不分職業和年齡,都必須無條件履行蘇維埃政府所賦予的保衛祖國的任務。

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來用于戰爭,蘇維埃政權陸續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政府頒布了余糧收集制法令,要求農民按國家規定的數量交售糧食和其他農產品。政府組織工人征糧隊下鄉,以確保征糧任務的完成。農民們不是上交怎么辦?那就只能是進行搶劫了。在城市,除大工業外,中等工業也收歸國有,對小工業則實行監督。

國家通過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及其下屬的各總管理局對工業的管理、產品的生產和分配實行嚴格的集中領導,。排斥自由貿易,實行糧食和日用工業品的配給制。對全國成年人實行勞動義務制。所有這些應急措施,后來統稱為“戰時”政策。

德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蘇俄政府馬上宣布廢除“布列斯特和約”,命令紅軍收復德軍占領的土地。蘇維埃力量不斷增大。

德國投降后,協約國利用世界大戰結束之機,向蘇俄增派了大量干涉軍。很快就在俄國南部集結了13萬軍隊,并同俄國的白衛軍一起向北推進。但是,干涉軍在布爾什維克的宣傳影響下發生了分化,很多士兵拒絕作戰。1919年4月,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的法國艦隊水兵舉行起義。反對武裝干涉蘇俄。協約國看到自己軍隊內部不穩。被迫撤走了大部分的干涉軍。蘇俄政府他們的這一宣傳攻勢,使得蘇維埃政權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高爾察克自稱是“俄國的最高執政者”。他得到協約國的大力支持,用外國槍炮裝備了自己的25萬軍隊。1919年3月4日,他指揮白衛軍從烏拉爾山一帶向西進攻。紅軍在敵人優勢兵力壓迫下。被迫后撤一百多公里,退到伏爾加河流域。

這時,高加索的鄧尼金和波羅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也發起進攻。在這緊急時刻,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發出“一切為了東線!”的號召。大批黨團員和工人加入紅軍,后方工人決心以加倍的勞動支援前線。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下班后。莫斯科—喀山鐵路機車編組站車庫的黨支部發起組織星期六義務勞動。

大家放棄休息,不要報酬,自覺為支援前線而忘我勞動。列寧高度評價這一運動,稱它為“偉大的創舉”。同時列寧也親自和一些在家的蘇維埃政府高級領導人,也一起參加了這一“義務勞動”,他的參加更加地鼓勵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

高爾察克的軍事上取得的勝利,讓一些人有些飄飄然起來,他們認為蘇維埃政府的紅軍是不堪一擊的,但是由于列寧的號召。幾萬名黨團員的加入紅軍,讓紅軍的戰斗力大為增強,此時加米涅夫回到中央擔任紅軍總司令職務,俄羅斯最為有名的軍事家伏龍芝成為了東線的總指揮,。

紅軍中大量的黨團員的加入,增強了軍隊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工作。同時也建立了政治委員制度,在營以上的軍隊編制中設立政委一職,專門地從事政治工作,許多的政委要比軍事主官的身份還要高。他們有對軍事主官進行處決的權力。。

這樣從政治上就把軍隊控制了起來,更多的軍隊來到了東線。同時大量的武器也是集中到了東線,大炮、重機槍、騎兵部隊等,現在蘇維埃中央把東線作為戰爭的重點,他們要集中全部的力量解決東線問題了。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紅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萬,4月伏龍芝動手了,他這可是一個大手筆。

東方面軍反攻是從,紅軍投入兵力萬人、火炮450門、機槍2000挺,敵方兵力人、火炮320門、機槍1400挺,進攻寬度達到了1500公里,進攻縱深350450公里,持續時間54天。紅軍的南集團軍群(轄第1、4、5集團軍和土耳其斯坦集團軍)連續實施3次進攻戰役(布古魯斯蘭進攻戰役、別列別伊進攻戰役和烏法進攻戰役),北集團軍群(轄第2、3集團軍)實施了1次進攻戰役(伊熱夫斯克和格拉佐夫方向)。

結果,高爾察克主要集團(漢任將軍的西集團軍)遭到重創,殘部被驅趕到烏拉爾山前的丘陵地帶才停止了逃跑的腳步。

你別看高爾察克他是呆在了車里雅賓斯克,而李建卻是不會呆在那里的,他是一定會深入到前線戰場上去的,他在烏法前線仔細地看了高爾察克軍隊和紅軍的作戰方式,兩軍對壘打起來都是不要命地在打。

雙方的特點一樣,都是剛剛地從農民轉變成了戰士,一開始的時候高爾察克軍隊的武器要好一些,但是紅軍的人數要多一些,士氣高漲,政治工作作的好,戰士們打起來不怕死,敢于向前沖,他們的大炮和重機槍也要多一些,伏龍芝的打法,那就是舍得下本錢,人力物力如同不要錢的一樣往上招呼。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