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95章 發行銀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章 發行銀元

第95章 發行銀元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李振華又接待了從廣州來的金城,這一次金城把自己設計的銀元和紙幣的樣子拿來了,一枚銀光閃閃的銀元,入在了桌子上,李振華拿起來仔細地看了一下,覺得不錯,比原來和那個鷹洋顯得大氣,一面是大寫的“一元”兩個字,下面是興華銀行發行,幾個小字,后面是中國的代表圖案,萬里長城,

重量這七厘六分,這樣去掉損耗正好是原來的一比二,以后給工人們發銀元就省事了,不用再一份的用戥子去稱了,這多方便呀一數數就完成任務了,原來可是麻煩的很哪,發一個月的工資,那得要忙上好幾天的而且用的人也很多。

其它的幾張紙幣,設計的也是各有特色,五兩、十兩、二十兩、五十兩、一百兩一共五種,他們還都一些原始的防偽標識,這以后要是用熟悉了比用銀元還省事。李振華馬上就同意了,金城要嫠在發行的時候,還要請李振華讓各在配合一下,李振華答應了。

在防城發行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把他們發下去就行了,一出世馬上就有人收,但是在安南卻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煩,原來這其中有法國人在當中搗鬼,他們散布一些謠言說是中國人為了把安南人的銀子全部換走,印出了這樣的一些紙幣,以后就會沒用了廢紙一張了,于是有些安南的商人就拒絕收興華的紙幣,已經到了安南的劉永福馬上就召集,手下的人們開會,專門為發行紙幣的問題研究了一下,以后凡是安南人上交的銀兩,不用我們的紙幣的那就經他們加上“火耗”,如果用了那就沒事了,無論他們買什么東西,一律只收我們的紙幣,不收銀子,或者收那就多加上損耗,這樣一來馬上就把他們給制住了,誰沒事也不和銀子過不去的。

很快各地的商鋪里各種貨物的標價,都是用銀元來標價的,你再來買什么東西那就只能是用紙幣或者是銀元了,不過這東西用起來你還別說,它就是方便,快的很,不用再去稱了。所以在安南、印尼發行的最快,其它的地方也就慢慢地也通用了起來。

北京,自從接到了唐炯的電報以后,皇宮里就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起來,原來是秘密進行的“政治聯姻”行動,現在已經公開化了,孫毓汶由于最近有事不能來了,皇上把翁同和給提了上來,現在翁同和這位賜婚正使和葉山那位副使兩人天天都在作準備工作,太后和皇上賜的東西,要分門別類進行裝箱,公主的東西也要準備齊全,公主的儀仗也要準備好等。

但是對于從哪條路走,宮里卻又是爭論了很長時間,一種意見是從旱路走,一種意見是從水路走,那兩位賜婚使的意見就不一樣,兩朝帝師翁師父的意見是走旱路,因為從來沒有走水路的先例,皇家嫁女,不走旱路不能顯示出皇家的威嚴;葉山的意見是走水路,因為他知道走水路要比旱路舒服多了,公主是金枝玉葉是不能在路上長途跋涉的。朝中的大臣們也是兩種意見,爭論了很長時間。最后皇上急了:“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讓你們爭來爭去的,成何體統,就讓賜婚使自己決定吧。”

翁同和一聽非常高興,他以為這是皇上給他的面子,但是他馬上又想到:“這不是什么好事,皇上把決定權給了自己,自己只要是有一點問題出現,那就成了眾清流攻擊的對像了。”他只好是兩方面同時兼顧,先是走旱路展示公主的儀仗,出北京走河間府、濟南府、徐州府、南京、上海,然后從海上乘坐軍艦和輪船直達防城。

這真是脫褲子放屁——找費事啊,那位翁師父以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人們對他的攻擊了,不想人們對他的決定是更加不滿意。路線確定以后,送親的大部隊終于出發了。

京城里的老百姓們,這年頭可輕易看不到皇家嫁女的盛況的,大街上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只見最前面是兩匹蒙古戰馬,馬上的騎兵打著紅旗上面書寫著:“欽命送親正使翁”。再后面則是大隊的護衛士兵,后面是身穿黃馬褂的大內侍衛們,在大內侍衛的當中先是一乘八抬大轎,上面端坐著那位送親使——戶部尚書翁同和,后面的轎子上坐的是葉山,再后面則又是一乘八抬大轎,當中就是那位公主和她的那兩個丫頭了。

轎子的后面是幾十位頭上戴頂子的各級官員,再后面則是那些護衛們,還有送嫁妝的隊列,再加上還有許多的朝中的官員們,他們也要給李振華送禮物的,整個送親的隊伍,浩浩蕩蕩排了二、三里路長,這個隊伍大約要有三千多人。沒辦法誰讓中國人多呢。要說實際上也用不了這么多人的,但是太后說了一定要講排場,翁師父心領神會,那就是不能讓李振華看不起朝庭,他立刻就按太后的意思辦,一定要讓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讓誰也挑不了毛病出來。

混在人群中看熱鬧的情報人員,馬上把這個情況通報給了防城那里。接到消息的李振華不由得哭笑不得,不就是送個親嗎至于這樣大鬧嗎?干這些沒用的事,就是有錢,當辦正事的時候也就沒銀子了,李振華立刻通知下面,派出一條貨船負責接人和一切物品,另外再派出一艘軍艦護航,當時就有人說了,一條船是不夠的,最少也得三條船啊,李振華說道:“這一條船還是擠出來的,咱們沒有那么多的船,裝不下就讓他們回去。”

對此行為大為不滿的人很多,其中最反感的那就是北洋大臣李鴻章了,本來他們要是在天津上船,那自己可以就近安排一些禮物就行了,但是翁師父如此安排,自己只好讓人把禮物千里迢迢地送到了上海,再讓上海的人轉交。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