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41章 試驗新式炮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章 試驗新式炮彈

第41章 試驗新式炮彈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過節了,今天還有一章,不過要晚一些了)

三十年前,因為翁同和的先人曾有過失,落于曾國藩之手,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幕僚,給朝了一道《參翁同書》的夾片,使翁師傅的胞兄死在了寧夏,作為翁師傅來講,他不去追究自己胞兄戰敗失城的責任,但是他把氣撒在李鴻章的身上,然而此時的李鴻章卻是代表著整個大清的利益的,翁師傅卻只是想為李鴻章處處掣肘,不使他能夠建功立業就算是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李鴻章給太后上了折子,述說歷害向皇上和太后要銀子,但是太后只是一句“交部議處”,就算是把李鴻章給打發了,李鴻章這里只好是東借西挪幫助丁汝昌解決一下軍晌了事。

這會他下豐想的卻是聽說南方的一支山寨民兵隊伍,居然打敗了武器先進的法軍,他可是大吃一驚,要是老百姓都可以打敗法軍,那還要我們這些正規軍干什么呀,他以為這無非就是邊境上的清軍又要玩什么新花樣呢,他根本就不信,因為他對于清軍八旗兵和綠營兵的實力是太清楚了。

可是不久,唐炯的第二次上奏,說那個年輕人輕取海防、智取河內,他也從德國人的情報那里知道,法國人在安南可是吃了虧的,于是他就開始關注起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李振華了,一個十幾歲的娃娃,居然可以連勝法軍,而且用兵如神,智取海防,逼退了法軍,不費一槍一彈,拿下了河內,他自嘆自己用兵多年,也達不到這個水平,那就是自己絕對不敢輕易出關去和法軍作戰,那么同樣也不會取得海防的大捷,也不能逼退法軍,也不能使法軍讓出河內的。

于是他心生感慨,給李振華捐獻了十萬兩銀子,并想著以后如果有機會要見一下這位年輕有為的少年“將軍”。他萬萬沒有想到,就是他這十萬兩銀子竟然把那個青年人給引來了,而且改變了他甲午一戰之后的命運。

中堂大人正在獨自憂愁,一個下人進來,小聲對他說道:“大人,外面有一位前往云南的欽差,從云南回來要見大人。”

李鴻章馬上就是一楞,出使云南,應該走旱路回京,怎么會從天津回來?他一想莫不是……

他急忙對下人說道:“馬上出迎。”

北洋水師衙門的大門開了,李鴻章親自出來迎接,這讓小山子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平常自己也來過這里,只能是走偏門進去見中堂大人,現在中堂大人迎了出來,看來自己還真的是沾了那位李大人的光了。

進了二堂,李鴻章和小山子坐下,李鴻章對小山子說道:“公公到云南公干,鞍馬勞頓,可是辛苦啊。”

“不瞞中堂大人,一去之時倒是鞍馬勞頓,可是回來咱家可就是享福了。”

“怎么講?”

“一去時走的是旱路,回來時卻是走的海路,這不就免了鞍馬勞頓了嗎?”

“正是。”李鴻章輕輕地捋了一下胡子,又說道:“從云南怎么會跑到海上去了呢?”

“大人有所不知。”于是小山子把自己這一次的外出的經過向李鴻章述說了一遍。李鴻章心道,原來是這么回事啊。

小山子把李振華給李鴻章的信拿了出來,雙手遞給了李鴻章,李鴻章接了過來,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信中說了幾個事,第一是送給北洋水師一船大米,四百噸,因為海軍將士大多為福建人喜歡吃大米,也算是給他捐獻了一點的銀子吧;第二是關于炮彈的問題,給他送上了幾十發的樣品,并將配方等都說了出來,并且說明自己現在搞的還不太成熟,正在改進,以后搞好了或者說北洋方面搞好了,可以互相進行技術交流。第三是關于北洋水師駐地威海和旅順附近有大批日本間諜在活動,是自己的情報人員發現的,請中堂大人馬上開始清理,不使自己得到新式炮彈的事情讓日本人知道。

以上是對北洋方面的,但是李振華同樣也對李鴻章提了兩項要求,請李中堂幫忙解決一下:一是和中堂大人要原來天津機器廠生產的那一臺水下機船,和當時制造它的匠人;二是和李中堂要一名管帶,但是他點名要的是鄧世昌,和一部分海軍各部門的戰士,幫助訓練自己的水兵。

李鴻章看完了信,沒有說什么,只是讓下人們安排酒席給葉公公接風,席上李鴻章喝了兩杯,說自己最近身體不太舒服,就退席了,讓他的幕僚張佩倫陪他繼續進行。

張佩倫原來是福建水師的實際負責人,由于種種原因,馬尾海戰失敗了,張佩倫成為了清流們攻擊的對像,他不能說是朝庭不讓打才失敗的,就什么也不說,把所有的責任全都一人擔了起來,以后就是充軍發配,由于李鴻章知道這個事的全部經過和當時清政府的現狀,就一力把張佩倫給保了下來,后來并把自己的小女兒李菊藕嫁給了他,從此張佩倫又進了李鴻章的幕府。

李鴻章從席上下來,他可不是什么身體不適,他一看到李振華的信他就急了,但是他們這種人講究的是喜怒不形于色。

馬上發布命令:一是讓丁汝昌馬上在威海、旅順兩地安排得力的人員清查日本間諜,消滅日本人的間諜網,同時加強保密工作;二是命令停靠在天津海口的北洋水師軍艦作好準備,他到達停靠在海河里的軍艦上,把那些炮彈帶上,進入渤海進行試射。

命令發布下去,李鴻章坐上了“經遠”號軍艦,出了海河進入渤海,北洋水師早已經作好一切準備工作,一條小火輪已經拖著一條靶船出了海了。軍艦追了上去,“經遠”艦管帶林永升來向李鴻章請求訓練科目,李鴻章對他說:“你先看一下這些炮彈。”林永升仔細看了一下炮彈,他覺得炮彈和平常的有些不一樣,口徑是一五零的,可以在自己的艦炮上用,但是制造工藝似乎不同于國產的,也和進口的不一樣,就把自己的疑問告訴了李鴻章,李鴻章對他說道:“你先試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北洋水師中林永升是一名會帶兵的管帶,他的軍艦上官兵協同作戰能力很強,炮兵的射擊也是非常準確的,經過一番準備,林永升下達了開炮的命令,就見大炮一聲怒吼,炮彈出膛了,大炮的后坐力讓軍艦抖動了一下,很快又平穩下來,炮口處只是冒出了一些淡淡的白煙,很快就消散了。

李鴻章和林永升的望遠鏡一直在盯著遠處的靶船,只見那里騰起了一道水柱,近失彈,靶船劇烈地晃動了一下,沒事,經過調整林永升再次發出了開炮的命令,又是一聲巨響,只見遠處的靶船中彈了,很快上面就冒出了大火,林永升馬上停止了開炮,命令拖靶船的小火輪,給靶船來滅火,小火輪回過頭去給靶船滅火,抽水機忙碌著,好不容易才把火滅掉。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