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37章 如此招待欽差大臣(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章 如此招待欽差大臣(二)

第37章 如此招待欽差大臣(二)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一卷起步

書名:


唐炯覺得的些不可思議,這么大的人物和下面的人一起吃飯,可有點太不成體統了,那個小太監卻是從小爬上來的,在宮里原來也是混的不行,但是后來傍上了大太監李蓮英,并成為了他的義子,這才脫離了低層,升了一級,成為了一個小總管,但是他知道大總管傳達的皇上口喻是什么,他雖然不滿意李振華對他如此,但是他卻是不敢說什么的,他可以對唐炯發威,但是對于李振華他是只是怕把事情給弄壞了,回去交不了差。

因此小太監對李振華小心翼翼地問道:“李大人,您看,這個事我回去如何向皇上和太后交代呀?”

他們二人正在動著心思,但是李振華卻沒有想那么多的事,再說了他吃飯也快,他已經放下了筷子。于是他說道:“就按我說的回不就行了。”

“大人不知,我要是直接這樣回上去,那太后和皇上不論怎么說,就是大總管那一關我就過不去,大總管還不的扒了我的皮呀。”

李振華一聽笑了:“那就留下你的這一身皮,給他們回封信好了。”

“那小的謝謝李大人了。”

李振華那有心情去寫那玩意兒,他就對唐炯說道:“那就請唐大人代勞吧。”

小太監也在一邊配合:“那就有勞唐大人了。”

李振華笑了一下說道:“唐大人,不行你就和皇上說一下,把那個防城縣知縣給我得了。”

唐炯聽了一楞,什么?放著二品的將軍不當卻要去當個什么七品的知縣,你這也太能扯了吧。小山子也是在楞楞地看著李振華。

李振華看他們的樣子,只好解釋說道:“沒辦法,這里的地皮是我租借防城縣的,要是我當了知縣,不就不用借了嗎?”感情他是要省下那每年的一百八十兩銀子啊。

唐炯沒辦法,只好是接過了這個燙手的熱山芋。

李振華對他們二人說道:“既然你們來了,路上也辛苦了,你們就在這里休息幾天吧,這里就是條件太差了,不如你們京城里舒服。”

那個小太監名叫葉山,宮里人們都叫他小山子,外面的那些人們都和他叫葉公公,他是個有心人,自己到處去玩,還把那幾艘軍艦和一些他認為有用的東西都都照了照片。

李振華就此機會和唐炯談了一下,他先是表示要把清軍自諒山運回來那些的那些軍用物資,送給唐炯一部分,唐炯一聽非常感謝,那些物資的價值最少也要幾萬兩銀子。

唐炯認為李振華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從私人感情,這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材,他一定要幫助李振華一下,就勸李振華接下這個“云南將軍”的頭銜,他說這對以后自己是大有好處的,很多人與官無緣還要捐個官呢,更何況這是皇上和太后因功而封的官呢?自己以后要發展,那這離不開官與商的合作。但是李振華還是以不能不離開廣西而推卸掉,這一來讓唐炯對他更是佩服,他也就對他坦誠地得提出,既然李大人處處為國家和民眾著想,那李大人如果有什么需要,盡管開口讓他去辦即可。

李振華就此提出了以后在云南開礦的事情,唐炯對此是非常感興趣的,原來云南的銅礦在中國就是最大的,現在當李振華提出要在云南開發鉛、鋁、錫和鎳等有色金屬時,他表示一定大力支持。需要我幫助什么,我都會全力以赴的幫助你,唐炯真心實意地對李振華說道:“李大人,你是一個干大事的人,我就是寧可這個官不當了,我也一定要支持你。”

李振華也高興地說道:“唐大人,放眼整個大清政府,能和你一樣看清形勢的人不多,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好!以后我們就以弟兄相稱吧,不要大人來大人去的了。”

說完二人都笑了起來。

說到這里李振華對唐炯說道:“唐大人,有一事是需要和你說的,云南的礦產不少,我現在要修建鐵路了,你那里如果要是可以出鐵軌的話,你倒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唐炯說道:“鐵礦是有的,但是我那里的設備不行,還是你來生產吧,我給你提供鋼鐵,出一部分資金,我在暗地里入個股份,由你自己進行生產和加工吧”

“那咱們就說定了,你給我提供鋼鐵,我來生產鋼軌。”

幾天以后,小山子認為自己應該回去了,他前來和李振華告辭,李振華對他說道:“來時李公公走的是旱路,回去你就走水路吧,這樣一來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另外我這里正好有一船糧食需要運到天津,你可以一直坐船到天津下船了。”

小山子說道:“謝謝李大人的一片美意。”

“另外,我給天津的李鴻章李中堂準備了一點東西,就托你給帶去可好?”

“李大人,小山子我別的不行,這跑個腿,送個信的事情,我保證能行。”

“那就多謝了。”

第二天,小山子登上了輪船,這是一條近海航行的木殼貨船,只有幾百噸,是防城這里自己制造的,經過試航,效果還不錯。所以也就放心地讓小山子乘座這一條船了。

看到貨船走了,唐炯悄悄地對李振華說道:“兄弟!你的大事也應該辦了吧。”

李振華聽了一楞:“什么大事?”

“自然就是婚姻大事了,我來時特地去看了一下王熾老先生,他也有此意,愿意讓你們早些把事辦了,他也就放了心了。”

“你說的這都是哪兒對哪兒呀,我什么時候說過我要和王小姐的結婚的事兒了。”

“兄弟,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人家王小姐,人又長的好,又有才,是你的好內助,再說了你給人家治傷,連人家的身體你是又看又動手的,你讓人家小姐如何再嫁別人啊,人家可是說了非你不嫁的啊。”

“唉,我說老兄,人家才十六、七歲還是個孩子,再說我才不到二十,不也還是個孩子嗎?還有我天天這樣,忙來忙去的,不定那天就完蛋了,那不是要耽誤人家一生嗎?不行,這事不行。”李振華這里把現在又當成了以后的時代了。

但是要是論說起這些事來,那唐炯比個媒婆差不了多少,馬上又有話說了:

“你說的這不是理由,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就看一下,我大清哪個女孩子不是十五、六就出嫁的,哪個男子不是十幾就成親了,最小的十二、三就成親了。歲數大了才結婚,那是自己家里不行的才那樣的,要不怎么說‘窮大輩’呢,窮了結婚晚,孩子也晚,慢慢地那可不就成了大輩了”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