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068章 蘇俄成立與德皇退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68章 蘇俄成立與德皇退位

第1068章 蘇俄成立與德皇退位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03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1o68章蘇俄成立與德皇退位

李振華對此的指示是可以給予一些幫助,但是給予他們的貸款則一定要有抵押的,不能光是嘴上一說就算了。

另外李振華對家里說,讓他們一定要緊緊地盯住了俄羅斯和德國間的關系問題。結果德國方面馬上就開始對俄羅斯起了進攻,他們的進攻卻是得到了包括協約國國家的支持,因為列寧所領導的這一個新的政權,他們采取的是名稱是蘇維埃政權,他們把奴隸都解放了,成立了一個以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這和現在世界上的情形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帝國主義的國家都是反對他們的,現在能對他們有一些同情的也就是美國和中華帝國。

但是德軍的進攻很快就停止了,因為俄羅斯方面已經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到德國去進行和談了,在這期間由于德國的進攻,嚴重地威脅到彼得格勒的安全。1918年1月3日,《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約》簽字。規定蘇俄放棄對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部分白俄羅斯地區的管轄權,承認烏克蘭和芬蘭為獨立國家,高加索地區的喀斯、阿爾達罕、巴統割讓給土耳其;等等。

《布列斯特和約》的簽訂使蘇維埃俄國退出了戰爭,贏得了積聚力量的寶貴時間,但也使蘇俄喪失了大片領土,特別是波羅的海沿岸領土的被割讓,使都彼得格勒失去了安全屏障。于是蘇維埃乃決定遷都。1918年1月1o日,蘇維埃政府由彼得格勒遷至莫斯科。莫斯科成為蘇維埃俄國的都。

在這個條約的簽約過程中,一開始對于德國人提出來的條件,大部分的人是不同意的,后來弄的列寧摔了耙子——老子不干了,他對反對的人們說道:“你們如果同意那就簽字,如果不同意,那我就不干了。”結果那些人只好是同意了列寧的意見,達到了一個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目的。

不過具體的列寧與德國人方面有沒有進行暗箱操作。也就沒人知道了,反正列寧當時是以辭職作為要挾才使得條約簽字的。

隨著邊境上的問題停止下來,列寧馬上就讓人民武裝委員會,馬上對“白軍”,進行了圍剿。他把自己的部隊為命名為“紅軍”。同時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軍隊。也開始對于俄羅斯進行武裝干涉,現在的俄羅斯局勢可是十分地困難的,不過有了中華帝國對他們的支援,他們總算是有了一些底氣了。

相比于俄羅斯的局勢。德國現在還不如他們呢,國內的反對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德國的局勢不斷惡化。者和社會主義者提出造反。德國將領下令海軍出海,但士兵們拒絕執行任務,并殺死了一些軍官。有報導說。在德國6軍中也有人起來造反了。

德國革命在柏林爆時,威廉二世正在比利時斯帕的德軍總部。兵變令他十分驚訝,不知應否退位。直到那時,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稱號,仍可保留普魯士國王的身份。不過,為了求得政治統一,他任命的相巴登親王馬克西米利安突然宣布,把威廉二世以上兩個稱號一起廢除。威廉二世的皇帝夢幻滅了。親王得知只有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國的局勢后,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后辭職。

然后。在德軍總部,席參謀總長魯登道夫辭職,由威廉格勒納接任。格勒納向德皇保證在元帥興登堡的統領之下,德軍會撤退至德國而不會鎮壓革命。故此,德皇只好退位。帝國已經失去最后的支持。就連馮興登堡這個一生擁護皇帝的元帥,也只能勸諭威廉退位。

威廉二世的退位詔書全文如下:

我借此永久放棄一切作為普魯士王國國王以及兼有的德意志皇帝所擁有的一切權力,同時我解除一切德意志帝國和普魯士的公務員,所有軍官。軍士,海軍部隊。普魯士6軍以及曾向我作為帝國皇帝宣誓效忠的一切軍事部隊的職務。我希望他們能夠幫助在德國掌握實權的人,對抗逐漸逼近的無政府狀態危險、饑餓和外國統治以保護德國人民,直到德意志帝國的新秩序建立為止。

此文件由本人親筆簽名并已蓋上皇帝印章

于阿梅隆根,1918年x月28日

很快威廉和他的妻子奧古斯塔維多利亞流亡到了荷蘭,一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國家。凡爾賽條約第227條明確規定將威廉定為戰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國際道德及條約的圣潔例如德國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時)。但荷蘭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絕引渡他受審,不理會協約國的上訴。威廉憑著與女王的親戚關系,在多倫得到一座小城堡——多倫莊園,在此度過了他的余生。他免除與官員和仆人的君臣關系,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頭銜。

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組織了一個新的內閣,新總理宣布德國為共和國,然而德國的局勢并沒有穩定下來。

德國國內局勢動蕩不安,德隊只好是自己提出來停戰,他們派出了代表到巴黎的協約總司令部,他們要與協約軍隊進行談判停戰問題,但是此時的協約隊總司令斐迪南福煦元帥,看到德國人主動地找到了自己的頭上,他的態度馬上也傲慢了起來,直到德軍自己提出來了停戰,他才拿出了協約國方面的停戰條件。

而協約國方面提出來的和平條款的內容,卻是讓德國代表團感到震驚,協約國提出的條件非常嚴苛。比如,德國必須從所有占領區撤離,必須放棄德國從法國奪取并已經控制了5o年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必須放棄包括飛機、潛艇和軍艦在內的大部分武器,還必須交出大量的卡車、火車機車和其它設備。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