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022章 英國的童子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22章 英國的童子軍

第1022章 英國的童子軍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30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軍隊方面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已經進入現役的兩艘新的航空母艦,要進入到印度洋上,對外就說這是我們在進行訓練,在訓練中要盡可能的躲開正常的航道,還是要隱蔽一些的好,陸軍要特別注意西北方面的工作,不要讓俄羅斯的黨鉆了空子。

情報方面今后要關注的重點是俄羅斯方面的黨,要特別關注一個叫列寧的人,他現在還在瑞士呢,美國人參戰的時間,德國國內方面也是有人在反對威廉二世的統治,最后影響到了軍隊方面,另外還有一個人也是要特別地進行關注的,就是德國一個叫作阿道夫?希特勒的人,他作為一個志愿兵加入了巴伐利亞步兵第16團,成為陸軍下士,擔任團部傳令兵。

對于國內的宣傳工作,就是對人民進行反對戰爭的宣傳,一是促進人民的反戰情緒,一是可以給國外一個我們沒有打算投入到戰爭中去的錯覺。對下面群眾的宣傳還可以加上英國在一戰中投入了大量的童子軍的事情,也就是不到法定的入伍年齡的兒童,讓人民對英國人開始反感起來。

政治嗎也就是這么一回事,怎么利用就是政治家的一張嘴了。很快中華帝國的報紙上就出現了許多關于英國的“童子軍”的報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25萬英國男孩被政府招募入伍,趕赴血雨腥風的歐洲戰場,這些“男孩士兵”的年齡全都低于法定的服役年齡8歲,幾乎一半左右“男孩士兵”全都在前線陣亡或負傷。英國政府對招募25萬“童子軍”參加一戰的丑聞刻意隱瞞了多年。

一戰爆發后,短短兩個月內,就有75萬名英國男子響應政府的宣傳應征入伍,其中許多人都是稚氣未脫的未成年男孩,最小的甚至只有14歲。盡管當時的英國首相阿斯奎斯和他的內閣明知道許多征召入伍的男孩都未達到法定服役年齡8歲,但為了招募到足夠的兵力,全都睜一眼閉一眼。據歷史學家披露,當時大約有25萬英國男孩被政府征召入伍,趕赴血雨腥風的歐洲戰場,成了不折不扣的英國“童子軍”。

《中華日報》透露一個名叫塞西爾?威瑟斯的人就是一戰“童子軍”之一,當年他響應政府的號召應征入伍時只有17歲。威瑟斯回憶道:“他們根本沒有向我要出生年齡證明,我就這樣輕易地參了軍。當時許多15歲的男孩都謊稱自己已經20歲或19歲,他們也都順利地參了軍——現在想想真令人震驚。”威瑟斯一開始甚至沒將參軍之事告知自己的父母,他是用一個假名和假家庭住址登記的。威瑟斯道:“當時許多男孩之所以入伍只是因為家里窮,他們以為入伍后就可以填飽肚子。”

報紙上還揭露了“童子軍”如果在戰場上發生開小差當逃兵的行為,同樣要被行刑隊處死,東倫敦男孩亞伯拉罕?貝維斯泰因就是其中不幸的一個。當他于4年9月應招入伍時只有16歲,5年2月,貝維斯泰因在吉旺希的一場戰役中后背中彈受傷,被送往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在即將返回前線時,一枚手榴彈在他身邊不遠處爆炸,飽受驚嚇的貝維斯泰因不愿再回到戰場去。一名軍事醫療官員命令他馬上回到前線戰壕去,當貝維斯泰因拒絕服從命令后,他于年3月20日遭到了處決。當時他的死亡記錄顯示他有21歲,然而事實上,他當時只有17歲。

來自英國設菲爾德市的霍拉斯?伊萊斯,是當時最年輕的英國“童子軍”之一,當他應招入伍時只有14歲。兩年后,在法國索姆河戰役的第一天,他就被敵方炮彈擊中喪生。據悉在伊萊斯陣亡前,他的姐姐弗洛麗曾寫信懇求他,要他向軍方說出自己的真實年齡。弗洛麗在信中寫道∶“親愛的霍拉斯,告訴他們你的真實年齡吧,我相信他們會安全送你回來的。”然而弗洛麗的信卻被退了回來,上面還附了一行字∶“已經陣亡”。霍拉斯?伊萊斯死時只有16歲。

英國當時自由黨議員亞瑟?馬克漢姆對這些年輕孩子的生命安全感到憂慮。他做了大量努力,試圖說服英國戰爭辦公室負責人、陸軍大臣基奇納下令確保成千上萬名“童子軍”士兵能夠從歐洲戰場上平安撤回。然而,英國政府對馬克漢姆的呼吁置若罔聞。馬克漢姆憤怒地指責英政府采用欺騙性的手段騙這些孩子應征入伍,但他的聲音太孤獨、也太弱小了。

今年的8月,50歲的馬克漢姆死于心臟病突發(是真的死于心臟病嗎?——編者),從此再沒有人為“童子軍”參戰一事向英國政府表達抗議了。

在報紙的呼吁下,人們給亞瑟?馬克漢姆立了碑,人給他敬獻了花圈,有人特地制作了一塊石碑放在了英國駐華大使館的旁邊,墓碑睥字是這樣的:“為了孩子們的生命”,很快石碑的旁邊就擺滿了花圈。這一下英國政府的名聲可就臭多了。還有人在報紙上畫了一副漫畫,英國陸軍大臣手中拿著一把糖果對一群少年兒童說道:“孩子們,到前線去吧,到那里你們可以吃的好,你們還有可能成為我們大英帝國的英雄。”

這樣詳盡的資料全是由情報部收集來的,他們只用了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任務,把消息披露給了媒體,整個的世界都在指責英國人這一不人道的惡劣行徑。

中華帝國的這一發重磅炮彈馬上讓英國政府政局動蕩不安起來,反對黨紛紛指責政府的惡劣行徑,在這一丑聞的影響下,在加上戰爭中的巨大傷亡,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只好是自己宣布辭職,英國國王喬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爾伯特宣布重新組織內閣。

聽到這個消息的德國威廉二世皇帝,馬上大笑了起來:“我們的中華帝國朋友就是行啊,我們打死打傷那么多的英國人,他們也沒有讓內閣解散重組,而他們就是憑借著幾張報紙就讓他們的內閣倒臺了,他們真是有倆下子。”更多舉報錯誤和落后的章節是對來書最大的幫助。

本月來書小說推薦榜

小說分類排行榜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