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991章 日德蘭大海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991章 日德蘭大海戰

第991章 日德蘭大海戰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30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991章rì德蘭大海戰

此時的戰線由南向北,在亞眠以東50多公里的地方穿過了索姆河。德軍在該地區構筑了號稱“最堅強的”防線,包括3道陣地和一些中間陣地。主要陣地有坑道工事,陣地前面有多層鐵絲網。

守軍為德軍第2集團軍,防御正面寬58公里,其第一線為9個師,預備隊4個師。英、法方面原計劃以法軍擔任主攻,但因凡爾登戰役動用了法軍大量兵力,改以英軍為主。最初投入兵力為39個師

這一次可是英法聯軍的一次大手筆的行動了,從開戰以來他們一直是守多于攻的,現在他們終于要動手了。

另外風玉清的情報還提到了英國人這一次要運用一種新式的武器“水箱”,李振華聽了以后先是一楞,但是他馬上就明白了,“水箱”也就是坦克了,這是他們為了保密而采用的一種措施,于是李振華笑著對風玉清說道:“他們的‘水箱’可是不如咱們的‘水箱’好使啊,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看來今年這個夏天,將要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夏天了,他們熱鬧了我們也要派出自己的人出去和他們一起熱鬧一下了,首先是海軍的潛水艇部隊要在交戰的海區內進行觀察,必要的時候要幫德國人一把,另外阿拉伯那里的大起義也要有人進去,取得一定的利益,而俄羅斯與奧匈帝國之間的決斗,那就是一個殺人場。那就沒有什么可看的了,不過作為以后軍校的教材也是可以派出人去參觀一下的。

丹麥rì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由中華帝國派出的幾艘潛水艇已經到了這里,他們向帝國發回了他們已經到達指定海域的報告,他們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軍觀察員出現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艦隊作戰方式,還是由英國人創造的那一套固定的作戰模式。通常就是排成若干平行縱隊前進的,相對而言。這一隊形機動性更高。若干較短的縱隊能比一字長蛇陣更快地轉向,同時也能更快的將旗艦(通常位于中心縱隊之首)的信號通過探照燈或旗語傳遞給整個艦隊。

而在一字長蛇陣中,位于縱隊之首的旗艦上發出的信號往往需要花10分鐘甚至更多時間才能被傳遞到縱隊最后的艦船。這是因為戰艦煙囪中的冒出的黑煙使人們很難辨認前后發來的信號,每艘船都不得不重復向它后面的(或前面的)船發出自己所接收的消息。而由于很多消息必須被每艘船確認收到以后,才能付諸實施。因此這樣浪費的時間可能會翻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排成平行縱隊前進實戰中,艦隊往往會在交火之前排成一路縱隊來迎戰敵艦。這就需要每個縱隊領航的艦只引領其率領的艦艇左轉或右轉來排成合適的隊形。由于交戰雙方的艦隊都是以高速行進的,因此艦隊指揮官們就需要派出偵察艦隊(通常由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組成)來報告敵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使得艦隊能夠盡早地排成最有利的隊形來迎戰敵艦。偵察艦隊同時還要盡量避免對方的偵察艦隊獲得類似的信息。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己方排成的縱隊正好橫在對方艦隊的前進路線上,構成一個t字或丁字形(己方艦隊位于丁字一橫的位置),使得己方所有前后主炮和一側的所有舷炮都能瞄準對方進行射擊,而對方只有縱隊最前方的艦艇的前方主炮能夠予以還擊。但構成一個t字形隊形的計劃有很大一部分要取決運氣:由于雙方都已高速前進。很有可能因為時機沒有掌握好,導致自己從丁字的一橫變成了一豎,從而就變成了被動挨打的情形了。

自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以來,英國一直保持著海上霸主的地位,它的龐大艦隊耀武揚威地游戈于全球的各個海洋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盡管德國加強了海軍力量的建設,但是在艦只數量和排水噸位上仍然落后于英國,火炮口徑和數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戰爭開始后的兩年半時間里,英國海軍憑借其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英國的主力艦隊像一條看門狗一樣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國的公海艦隊。使其多半時間困在威廉港和不來梅港,成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

1916年1月,萊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被任命為德國公海艦隊司令。面對實力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舍爾這位“粗暴好斗”的老水兵認為,戰爭雖說是實力的較量,但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只有一個,要么困在港內無所作為,要么拼掉英主力艦隊。如何以不占優勢的德國海軍去拼掉強敵呢?

經過一番冥思苦想,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大膽計劃在舍爾腦海里醞釀成熟:首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襲擊英國海岸,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后集中公海艦隊主力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為實現這一計劃,舍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派出戰列巡洋艦、潛艇和“齊柏林”飛艇,多次襲擊英國東海岸。并實施布雷和偵察行動。

1916年5月31rì凌晨,由希佩爾海軍上將按計劃率領5艘戰列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和30艘驅逐艦組成的“誘餌艦隊”駛出威廉港。根據舍爾海軍上將的命令,這支“誘餌艦隊”將沿丹麥西海岸北駛直趨斯卡格拉克海峽。這樣,海峽兩邊地區的眾多英國間諜,就會將希佩爾艦隊所經過位置報告給倫敦。航行中,希佩爾還讓各艦的無線電發報機不停地發報,以誘使英國人上鉤。

在希佩爾出發2小時后,舍爾親自率領公海艦隊主力也悄悄地離開了威廉港。這是一支由21艘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組成的的龐大艦隊,隱蔽在“誘餌艦隊”艦隊之后50海里處,隨時準備聚殲上鉤之敵。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潛艇、6艘小型潛艇以及10艘大型“齊柏林”飛艇組成的偵察保障部隊,已預先在英國海域和北海海域展開,嚴密監視英國海軍動向。

與充當“誘餌”的希佩爾艦隊大張旗鼓的航行相反,舍爾所率主力編隊的出航保持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同時,威廉港的無線電臺仍繼續使用舍爾的旗艦――“菲德勒大帝”號的呼號,同外界聯絡,造成舍爾海軍上將及大洋艦隊主力仍在港內的假象。

舍爾的計劃看上去似乎無懈可擊,然而,他怎么也沒想到,此次行動的天機早已經泄露。因為早在1914年8月25rì,德國海軍輕巡洋艦“馬格德堡”輕巡洋艦在芬蘭灣觸雷(一說為觸礁)擱淺,正當德國海軍驅逐艦救援棄艦官兵的時候,俄國海軍艦艇突然出現,并打跑了德軍驅逐艦,致使德軍未能徹底炸毀“馬格德堡”號的殘骸。事后,俄國潛水員在德艦殘骸里,意外發現了一份德國海軍的密碼本和旗語手冊,并將其提供給英國,使英國海軍部輕而易舉地破譯了德國海軍的無線電密碼。英國海軍也就很容易地知道了德國人的計劃。

5月30rì下午,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司令約翰杰利科海軍上將接到一份來自倫敦的絕密情報:“德國公海艦隊將于明rì出航。”獲悉情報后,杰利科上將連夜制定出一個與舍爾如出一轍的作戰計劃:他命令貝蒂海軍中將率領前衛艦隊從蘇格蘭的羅賽思港出發,于31rì下午到達挪威以西rì德蘭半島附近海域,以期與德國艦隊相遇。杰利科上將則親自率主力艦隊從斯卡帕弗洛港出發,也于31rì下午到達貝蒂艦隊西北方向60海里處的海域。

如果此刻貝蒂與德艦隊交上火,在主動示弱后,他應將對方引向艦隊主力的方向,這樣杰利科上將那龐大的艦隊群就會出現在德艦的側后。憑借英艦隊龐大的火力和速度優勢,杰利科上將認為完全有把握,殲滅出現在預想海域上的德國公海艦隊。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