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882章 參觀圣彼得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882章 參觀圣彼得堡

第882章 參觀圣彼得堡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9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老沈陽)




此時的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因為得到了李振華的保證,她正在和她的那些內政大臣們正在進行商議,現在自己的后面已經沒有后顧之憂了,中華帝國的皇帝陛下已經作出了保證,讓他們大家的心情好了許多,現在自己需要面對的就是西方的威脅,現在要面對的也就是正面的德國和西南方向的奧匈帝國了。沒有了來自中華帝國方面的威脅,那就輕松多了。

今天參加會議的有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尼古拉斯大公,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御前大臣亞歷山大別佐勃拉佐夫和內務大臣維亞切斯拉夫普列維,陸軍大臣比斯特洛夫,海軍大臣茲爾亞諾夫等人,不過這些人對中華帝國的態度卻是不一樣的。

也有人提出李振華的保證沒有法律方面的依據,是不是真的保險,要不行就和他們簽定一個條約,作為約束,在這個問題上,幾個人都發表了自己的想法,自然也就分成了兩派,但是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卻是極為相信李振華的保證,因為她們之間的關系,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支持她的意見的有首相謝爾蓋維特,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尼古拉斯大公,和外交大臣拉母斯道夫,兩位陸軍和海軍大臣卻是因為他們的軍隊在和中華帝國的戰爭中損失慘重,他們對中華帝國自然是有看法的。因此他們卻是不相信中華帝國方面,他們難道不會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出兵在自己的后面來上一下。

不過大公說的話讓他們停止了爭吵,大公的意思是,你們在和中華帝國的交往中,發現中華帝國方面在什么地方有說了不算的時候,如果有那就是中華帝國的人不可信。要是沒有那就是他們是可以信賴的,大公的話讓大家的嘴都閉上了,還真是沒有發現中華帝國的人在辦什么事的時候不講信用了。

大公的話讓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聽了以后。感覺非常的舒服,到底是自己的叔叔,才會這樣的支持自己的觀點。因此也就對大公有了新的認識。

但是海軍大臣卻是又提出來了需要中華帝國幫助生產戰艦的要求,你們不是說支持我們嗎,那就幫我們生產幾艘像樣的軍艦吧,對于這個問題大家倒是全部的同意了,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就讓他提出具體的技術要求,然后與李振華進行協商,如何把這件事情定下來。

李振華和幾個孩子正玩的歡著呢,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找來了,她把請中華帝國為俄羅斯生產軍艦的事情和李振華說了一下,李振華馬上就答應了。你們只要是給錢,誰來也沒問題,我是一定會為你們生產的,德國人的錢自己已經收了那就不怕再多收一些俄羅斯的盧布。不過說是說,這盧布還真的不能收。要收也只能是黃金,你們的盧布很快就會大幅度的貶值的。要是不知道還情有可原,要是知道了那是絕對不能收的。

李振華對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說道:“那你們就把要求說一下,然后就讓你們的海軍大臣和李經方去說好了,我們的造艦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的軍艦不會比英國的軍艦差的。”

聽到了李振華肯定的答復。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很是高興,有了李振華的支持,自己的位置一定會穩定的。于是她就領著李振華在這后宮里轉了起來。

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給李振華介紹著關于圣彼得堡的歷史: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圣彼得堡成為首都。其后200余年,它始終是俄羅斯帝國的心臟。圣彼得堡位于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河口,現在是俄羅斯第一大城市、重要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城市發端于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查亞茨島上建立要塞,后擴建為城,稱圣彼得堡。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里,已經持續了200余年。

1703年5月27日以圣三一之名,于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軍隊的進攻;至此,波羅的海出海口從此納入俄羅斯版圖,彼得大帝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而他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俄羅斯的海軍之父。

1703年是圣彼得堡的奠基年。自此,城市漸漸的從要塞開始發展起來。建造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約有十萬名工匠被派駐到工地上勞作,因為彼得堡是一片沼澤地,所以彼得大帝還下令,把全國所有的石頭運到這里充當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頭蓋房子;此外,從外地來這里的船只也要交稅,所謂的“稅”并不是錢幣,而是隨船運來的石頭。按當時的規定,大船要攜帶30塊,小船要攜帶10塊,每塊不小于10磅。

這一則小故事,李振華以前就知道的,以后到一戰時“圣披得堡”還會把名稱改變為“彼得格勒”,列寧去世以后會改變為“列寧格勒”,十月革命勝利后,德國軍隊于1918年2月18日進攻蘇俄,嚴重威脅彼得格勒的安全。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約》簽字。規定蘇俄放棄對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部分白俄羅斯地區的管轄權,承認烏克蘭和芬蘭為獨立國家,高加索地區的喀斯、阿爾達罕、巴統割讓給土耳其;等等。

《布列斯特和約》的簽訂使蘇維埃俄國退出了戰爭,贏得了積聚力量的寶貴時間,但也使蘇俄喪失了大片領土,特別是波羅的海沿岸領土的被割讓,使首都彼得格勒失去了安全屏障。于是蘇維埃決定遷都。1918年3月10日,蘇維埃政府由彼得格勒遷至莫斯科。莫斯科成為蘇維埃俄國的首都。到了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圣彼得堡的群眾又把這個城市的名字改變回原來的“圣彼得堡”。

當然了這些情況也就是李振華知道,而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卻是不知道的。

下午俄羅斯方面為李振華安排的活動,是請他參觀圣彼得堡的市區,在這里李振華終于看到了那一條涅瓦河,現在李振華才知道原來這河就在冬宮的旁邊,那巡洋艦上的大炮那很容易就可以把大炮打到皇宮里的。李振華也就真正納悶了,就這樣漂亮的古跡,他們就會舍得用大炮去打呀,真不知道這些老毛子是怎么想的。

位于涅瓦河南岸上,有著一座彼得大帝的銅像,彼得大帝騎著一匹高大的駿馬,,它是俄羅斯圣彼得堡的象征,1782年法國著名的雕塑家法爾科耐在這里做出他一生中最完美的杰作。

以武力奪取沙皇寶座的德國女人,葉卡捷林娜二世,為了證明她是彼得大帝正統的繼承人,修建了這個彼得青銅騎士像。

銅像的底座是40噸重的一整塊花崗石,是在圣彼得堡芬蘭灣處找到的,用了5個月的時間運到這里,在花崗石上面刻著“葉卡捷林娜二世紀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現在大家看到的彼得大帝所騎的馬代表俄羅斯,它雙腳騰空,好象要沖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馬掌下有一訂踏死的大蛇,它代表了一切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守舊派,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樣,彼得大帝沖破了重重阻力,在這片沼澤地建起了這座美麗的城市圣彼得堡,并建都于此,把落后、封建、貧窮的俄羅斯,帶向了海洋與繁榮。

圣彼得堡是座與威尼斯齊名的水城,整座城市由40多個島嶼組成,70多條天然河流和運河迂回其間,粼粼碧水與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風古韻的大小橋梁宛若長虹臥波。圣彼得堡是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除鐵路公路橋外,300多座橋梁將這座水城連成一片,可以說圣彼得堡就是“橋梁博物館”。

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它有著好幾座大學,甚至還有從彼得在帝時建立起來的大學,在眾多的學校中,尤其是藝術類院校是彼得堡的驕傲,它們不僅是俄羅斯最優秀的,也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如它的美術、音樂和芭蕾舞等,尤其是芭蕾舞那他們絕對是世界第一的,而他們的音樂學院也是和奧地利的維也納是齊名的。

李振華知道這些有些悠久歷史的文化底蘊,可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在這方面,我們中華帝國還是要加緊向他們學習的。

他們又到了圣彼得堡的造船廠進行參觀,這里的工業建設就要比我們帝國的差的多了,主要是他們沒有把錢投到這方面來,要知道他們皇室可是在著大量的黃金的,只不過都讓他們給儲存起來了。(。。)

閱讀提示:

如果對小說列表作品內容有意見,建議發送郵件或站內消息告訴我們!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