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858章 初現收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858章 初現收獲

第858章 初現收獲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9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報錯:、

書名:


這一個冬天和開春的業余學校,讓很多的農民們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這些人不光是講農業技術,他們同時也把一些世界上先進的農業技術也講給大家聽,還要講一些國際上的新聞,有時還要講一些文化方面的知識,這讓大家的知識提高了很多,后來在進行總結的時候,夜校這一學習方式被長期的保留了下來,成為了農民的一項固定的業余活動()。//訪問下載txt小說//

轉眼間就到了麥收時節了,由于小麥在種的時候,沒有得到那些科技人員的指導,但是在后期的管理中卻是得到了他們的指導,就是這樣,小麥的收成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往年多收了百分之三十,這一來人們對于科學種田算是徹底的認頭了。

在玉米的種植上,絕大多數的農民都開始聽從他們的指導了,對他們的建議,那是言聽計從了,人家不拿自己的一分錢,而是在無私地在幫助我們,我們能不聽人家的嗎?誰如果不聽那就是十足的一個大傻冒了。

聽到這喜人的消息,周彬馬上就向北京的李振華作了一個電話匯報,李振華的回答很簡單,他引用后世偉人的一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經過你們的努力,已經初現成效,那就堅持下去,把試點單位的面進一步的擴大,讓更多的農民得到實惠,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周彬馬上就趕到了那里,和大家在一起進行協商。讓農民們把自己的土地連起來,形成更大的規模,現在的農民們已經得到了實惠,這從皇上、從縣長再到下面的這些技術人員,他們為了誰?還不是為了我們這些老百姓嗎,那我們不能不聽他們的,那也就太不識時務了。

于是更多的地連到了一起。用拖拉機進行深耕細作,大量的鋪上了底肥,新的優良品種()。又趕上了一場適時的雨水,這玉米就像是吹了氣的氣球,快速地長了起來。一轉眼就到了秋天,這玉米長的和往年的大不一樣,一畝地株數就比原來多了一倍,新品種抗倒伏、長出的玉米個大粒飽滿,這些農民的心里就像是喝蜜一樣的甘甜。

周彬又不失時機地在這里再一次的召開了一個現場會,他要讓更多的人們看一下,這科學種田就是不一樣,和旁邊那些不聽話的人的莊稼就是不一樣,那些農業技術人員馬上就又借機會對大家進行了宣傳和鼓動,讓大家以后一定要科學種田。才能讓同樣的土地打出更多的糧食來。

他們的講解,讓前來參加會議的人們是大受啟發,明年我們也要這樣辦,于是很多的的人就和他們商議,請他們明年到他們那里去幫助人們進行科學種田。這一下原來的那些人們馬上就不高興了,我們這才剛剛有了起色,你們就來挖墻角啊,這也太不地道了吧?

這一下讓他們差點干了起來,周彬一見他馬上就說話了:“鄉親們,我們明年將會有更多的農業技術人員到村里去。而且我們在冬天還在辦一所農業學校,給大家講課,有愿意學習的我們可以提前報名了。”

周縣長的話馬上讓人們高興起來,我們明年也有師傅和我們一起種地了,我們明年也可以高產了。

周彬知道,這生產環節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是下一步就是關鍵的銷售問題了,現在縣里已經修建了一座淀粉廠,可以用去很多的玉米和山芋(紅署),但是這還不夠,其它的產品,還是需要去進一步地去開發的市場的。

于是周彬又馬不停蹄地跑到了縣城里,他要看一下各工廠的情況了,正在建設中的幾個工廠是化肥廠、農機廠、淀粉廠、制藥廠和一個電子廠,在目前的情況下,這幾個廠正在日夜不停地在進行著建設,有的已經開工了,像是化肥廠已經在生產碳銨化肥了,這是用的最多的一種化肥,這種小化肥廠對于來說產能來說是很少的。

現在這是第一步的形式,以后還要進一步地進行擴大,生產化肥也不能是它了,以后要生產尿素,這是一種優質肥料,長期使用不會使土壤板結和硬化,效果也是最好的()。不過它的建設周期要長一些了。以后如果要是正常開工的話,會對周邊的農業有很大的幫助的。

農機廠的情況也差不多,現在只能是先生產一些組裝的小型拖拉機,以后可以生產一些大型的拖拉機,如果可能的話還要進一步地擴大,形成北方比較大的一個農機生產基地。

淀粉廠的規模要小一些了,生產高檔的淀粉,利潤也要高一些的,以后可以供一些制糖廠,制藥廠使用,也可以直接生產粉絲出售。按現在來說,這用紅署淀粉生產的粉條是最好的。

粉條的生產工藝水平也非常的簡單,原來的一些生產隊就可以自己生產,先把紅署打碎,然后充分地用水去洗衣出它里面的淀粉,然后用細布進行過濾,再把淀粉收集到一起曬干,干了以后就是紅署的淀粉了,制作粉條很容易,把淀粉用水化開,與和面一樣,不過它的粘度很大,把一只大鍋用火燒開了水,這里淀粉的面也成了,一個人弄一塊面放到一個瓢里,不過這個瓢的下面有一個長方形的孔,當中有兩根鐵絲,也就是讓它變成三個小孔。

這時候,一個人站在了鍋臺的邊上用手搖動瓢,里面的淀粉就會流出來,也就是已經成了形的粉條了,直接就掉到了開水的鍋里,用開水把粉條緊住了也就可以了,然后把粉條撈出來晾干了,這就成了粉條了,這樣一來的粉條的質量是特別好的,和現在的人們用大量的食品膠來制作粉條是根本上不同的。

(這是最原始的作法,我本人就這樣干過,下鄉時經常吃不飽,就把粉條給煮熟了,放上一些醬油醋,就可以吃飽了,可不能吃多了,我的一個弟兄就差點給撐死。)

不過要是上大設備的話,就不會用這種方法了,但是一些農民還是喜歡自己作一些的,到了年前可以自己去賣些錢,換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回來,這也是婆家經濟的一個特色。在農村里還有一此小型的產業,也可以自己釀造白酒,不過那技術性就要高一些了,不是任何人都會的。(。。)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