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774章 歐洲的局勢(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774章 歐洲的局勢(三)

第774章 歐洲的局勢(三)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7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老沈陽)




1905年俄國在與中華帝國的戰爭中失敗,其擴張勢頭受挫,英國便不再把俄國看作是全世界的頭號敵人。1904年英法簽定協約后,英、俄接近與諒解便勢在必行了。于是,英、俄間達成在波斯和阿富汗劃分勢力范圍的協議(不過這也有中華帝國在波斯的進入,讓他們兩家分在了南、北兩方)。至此,英國和法俄解決了殖民沖突,進而把國家力量全部聚焦在對德關系上來了。

19世紀后半葉,權力政治和現實主義外交原則,成為歐洲各國決策者普遍接受的觀念。保守傳統、自我節制與內外均衡的正統主義原則變得不重要了,而這種原則,正是保衛歐洲和平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的維也納體系,維持下去的最根本原因。

隨著科技進步、交通發達、市場擴張,國家的管理深度和鎮壓力量進一步加強,一旦那些保守國家不再需要彼此支持來對付國內形形色色的革命運動,那么它們在外交上就可以自行其是、互相拆臺。以后戰爭的起因是法、德矛盾,但決定性因素卻是俄、德和奧匈三個君主專制國家的分裂,而英國態度的轉變,則成了壓垮歐洲均勢的最后一根稻草。

俄國一直在東歐和巴爾干地區大肆宣揚泛斯拉夫主義,而德國則針鋒相對地推行泛德意志主義。奧匈帝國這個多民族帝國一方面在泛斯拉夫主義的浪潮中搖搖欲墜,另一方面則指望德國能站在泛德意志主義的立場上拉自己一把。

法國出于國家榮耀和民族統一,年年不忘奪回失去的土地,德國出于同樣的原因,決不肯放棄。俄國嫉妒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權。德國則害怕俄國巨大的潛力。德國覬覦英國的世界霸權,英國則視德國建立的公海艦隊是為推翻大英帝國的證據。每一個國家都患上了自戀癥。對本國的權利喋喋不休,對他國的意圖以最壞的惡意來進行揣度。

19世紀還是所謂民意至上的民主時代,公眾情緒和報紙社論一度成為政府制定政策的主流。英、法皆為所謂民主代議制國家,視回應民意為理所當然。德、俄和奧匈帝國這種專制國家對民意更加敏感,因為君主的威望和王朝的延續,完全靠對外強勢擴張來維持。

由于缺乏合適的制度性的宣泄渠道,民意便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外交政策上,而且根本不會從戰略高度來看待國際關系,總把外交斗爭看作是體育比賽一樣,視正常的外交妥協為奇恥大辱。對危險的軍事沖突歡呼雀躍。總以為國際危機達到頂點,就是金光閃閃的獎杯和數不清的榮耀。

這種情緒感染了各大國的決策者,他們認為流點血“會使民族的體制更為強健”。他們沒有預料,在工業化條件下的戰爭,不再是可控規模的。而是不可逆轉的極端:要么是徹底的勝利,要么是徹底的滅亡。受這種情緒影響,各國尤其是德國的軍事計劃與外交方針開始脫節,一開始便沉溺于全面戰爭的規劃,把“行動必須配合目的”的政治箴言拋到了九霄云外。

李振華把相關的人召集到了一起,把情報部門的文件給大家看了一下,他對大家說道:“面對歐洲這錯綜復雜的形勢,各位有什么想法,我們中華帝國應該干些什么?”還是那老一套。啟發式教學法,要是在平時李振華對各位官員說一聲歐洲可能要打仗了,他們也都會相信的。

但是在面對著這樣一份文件時,人們的思想產生了許多的想法,于是人們馬上就開始討論起來了,今天軍方的人來的不少。國防部、總參謀部一些官員們都到了,他們在一起那就是將星閃閃發光了,政務院的一些有關的官員也到了,今天皇上給大家看的這樣一份文件,是大家原來所沒有想到的。

要按這上面說的,尤其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那一句預言,歐洲大國“總有一天會為了巴爾干的那幾個蠢貨,打一場歐洲大戰的。”那戰爭就不會太遠了,戰爭打起來,我們應該干些什么?這才是主要的問題,皇上讓大家發言的重點也在這里,他要聽一下大家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看的。

首先說話的還是軍方的代表人物段琪瑞上將,他已經知道了德國人的一些真實的想法,他對大家說道:“我認為這戰爭是一定會打起來的,問題就在于這個巴爾干地區,這里就是歐洲的一個火藥桶,任何一點的火星就會讓它爆炸的,現在他們明顯的已經分成了兩部分,而這兩部分都已經在劍拔弩張了,他們都在盯著對方的一舉一動,而且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海軍,都在拼命地加大投資,力求把對方給壓制下去。”

“俄羅斯對我們沒有能耐,但是在歐洲地區,他還是想當老大的,特別是他們在巴爾干地區,一直在鼓吹泛斯拉夫主義,而這個奧匈帝國沒什么能耐,但是他們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主兒,他們老是想著壓制俄羅斯一頭,而他們的盟國卻是還有一些理智,但是到時就怕他們也無能為力了。”

“我的意見是到時我們看準了情況,也適當地出一次兵,占他們一些便宜,也是不錯的。”

人們都笑了起來,文官這邊也開始說話了,首先說話的人是詹天佑,他已經被選進了政務院,先是由政務院提名,一共提了三個人,先后經過了兩次選拔,一次是在咨政院選拔,也是他通過了選拔,再一次是由政務院幾個人進行的選拔,也是他得到了推薦,李振華其實也是傾向于詹天佑的,因此詹天佑進入了政務院,成為了最高領導層的一員。

“作為一個文職,我看的是他們之間的利益之爭,他們現在都有自己的利益點,而且他們之間在這方面的茅盾是很大的。就像是幾條餓極了的狗,他們在搶一塊骨頭,只要是骨頭在他們一定會搶的,這一搶難免就會走火引起戰爭的。”

“我主要想說的就是我們今后的經濟工作,應該如何的問題,他們打他們的,我們搞我們的建設,同時他們的戰爭一打起來,他們就會消耗大量的物資,那我們就有機可乘了,我們一定要利用好這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的強大。”

詹天佑的話博取了大家的掌聲,我們沒有必要去參加戰爭,但是我們卻要在他們的戰爭中獲取我們自己的利益。

下面的發言,基本上就是以他們兩人的發言為基調了,戰爭可能會打起來,但是我們要在這戰爭中獲得我們自己的利益,李振華聽大家的發言,感覺到自己的這些人還真是成長起來了,他們已經能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在看世界上的事物了。

誰說我們的中國沒人,能人有的是,就看他們是不是能夠發揮出來,就像現在這樣,他們的能力已經全部發揮了出來,那我們的國家就會在他們的領導下,大步前進,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使老百姓們的生活高居世界的首位,讓那些原來欺負我們的西方列強,真正地認識我們中華帝國的人。

看到大家說的差不多了,李振華開始進行總結,他對大家說道:“在這里,我還是要引用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那一句預言,歐洲大國“總有一天會為了巴爾干的那幾個蠢貨,打一場歐洲大戰的。”

“可惜的是俾斯麥已經看不到這一天了,但是這一天很快就要到的,現在是1907年的年底了,我估計再有七年的時間,他們的戰爭就會打起來了,在這七年當中我們需要作的工作是很多的,首先,我們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有了這樣的一支軍隊,那邊的戰火就燒不到我們這里來,如果要是沒有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那就沒準了,你們大家說是不是?”

人們一起笑了起來,李振華接著說道:“一是加強我們的軍隊建設,提高軍隊的作戰和機動水平,部隊必須要加強訓練,隨時隨地準備應付突發事件的出現。”

“其次,就是我們的經濟建設,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抓緊進行生產,七年以后那會是一個什么物資都缺少的一種社會現象出現,那就是我們有什么就賣什么了,別和我們的商品博覽會一樣,東西賣完了那可不行,人家拿著真金白銀來和你要物資,你這里卻是說,對不起啊,我們的東西已經賣完了,我們什么也沒有了,你去找別人去買吧。”

人們一起大笑起來,李振華說道:“你們還別笑,那一天是一定會出現的。所以說我們有許多的東西那是需要提前進行準備,不能到時讓我們的客人等著,人家會著急地。”

“現在我們就要作好戰爭的準備了,各種戰備物資的準備,現在就要有一個思想準備,不能到時急來抱佛腳,那就晚了,現在我要和大家說的是一但戰爭發生了,那什么物資都是缺少的,你們根本就不要擔心到時出不了手。”

人們雖然在笑,但是李振華知道到那時,就真的成了血流遍地,死人無數了,歐洲將會有兩千萬人死傷于戰爭,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浩劫。(。。)

閱讀提示:

如果對小說列表作品內容有意見,建議發送郵件或站內消息告訴我們!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