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737章 解決基本茅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737章 解決基本茅盾

第737章 解決基本茅盾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會后,各地開始了工作,困難最大就是許多的大地主,并不愿意出售他們多少代留下的土地,他們認為這是自己的祖先,憑著辛勤勞動自己掙下的家業,我們現在又不急等用錢,為什么要我們出售土地呀?國家沒有哪一條法律規定必須讓我們出售土地,對此,有大量的干部下去對他們作工作。

首先是用人情來說話,你們有這么多的地,而自己的鄉親們卻是沒有地,這樣根本不合適,你們于心何忍哪?而且國家買地是當時就給錢的,如果你實在是不愿意把地賣出去,那么其它地少的人,就會沒有辦法生存,那他們就會移民到其它的地方去,你以后想顧傭農民幫助你種地都沒有人了,你的地也不能再為你們創造價值了。

還有也可以讓一些大地主,把自己的土地充分地利用起來,建成大的農場的方式,顧傭固定的正式工人,形成一種農業合作社的方式,也保證了他們的生產,也能保證農民的生活。

反正是用了各種的辦法來進行解決土地問題,保證農民的生活問題,但是上面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地主的利益也是不能損害的。我們不能用強迫地主把土地拿出來的辦法,也不能用后世蘇聯的辦法強行把地主富農趕走的辦法,這都是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的。

也就是說。資本家、企業主、小商人都是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富裕的一部分人。而地主階級他們也是一樣的人,前面的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可以對國家老百姓們捐獻金錢,同樣那些地多的人也是可以的。原來都是自己曾經的依靠對象,現在就不能成為打擊的對象。

通過教育和說服,大部分的地主們同意向缺少土地的人們轉讓,這對穩定國家是大有益處的,如果你要是堅決不同意,那國家也可以對你進行強行征收的,這要看情況。反正無論是誰都要以國家利益為重,要想完全的讓國家為你服務,而你卻是不為國家作點什么那是不行的。

為了對土地進行控制,相應地提高了對土地的使用稅。也就是每人在二畝地以下的,那只是象征性地征收稅款的,但是一但你的土地要是超過了十畝地那就要高多了,要是到了百畝以上那就更多了。

不過這要看具體的地方,比如在陜北地區的一些地方,就是五畝地也養活不了一家人的,那就要少征或者是免征了。要是在江南地區,你要是有一畝地那收的東西也就夠了。

在人多地少的地方,就是要減少人口,一是要移民到外地。二是集中到工業發達的地方,以降低社會茅盾,反正是能想的辦法都想了,都是在進行摸索,究竟是哪一種辦法更好一些,那就看實際的工作了。

李振華最終還是答應了河間人的要求,讓周彬在哪里多干上一年,以后還是要調他走的,周彬把皇上給他買的鞋供起來了一雙,就是那一雙布鞋。而膠鞋和皮鞋他也就真的穿上了,而李振華把他的一雙破鞋,前面露出了腳指頭的那雙鞋,讓人給沒收了,他要辦一個關于廉政建設方面的展覽。他要讓大家看一下這樣的干部,應該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而那位商人陸軍平。卻是讓商務部對他進行了一番了解之后,給他安排了一個地方。

馮如又給李振華來了電話,向他報告說飛機方面的進展,李振華到航校又去了一趟,親自看了他們的試飛情況,飛機的狀態穩定了下來,各種數據也更加的完善了,因此這運輸機是可以投入生產了,現在這一種運輸機可以載重四噸,一些急用的貨物就可以用它了,同時一些邊遠地區的領導,要再是到北京來開會辦事,也可以乘座飛機了,自己到下面去也可以乘座飛機。

現在這一種飛機可以飛行一千五百公里,要是進行改進的話可以飛行兩千公里,同時在作一些必要的改裝以后,也就是一架適合遠距離飛行的重型轟炸機了。

有了遠距離的運輸機,相應的配套工程也要上馬,一般的省會一級的城市那就要建立飛機場,就是聶青以后從他的鎮遠市到北京,他只需要在靖遠市和庫倫兩地作短暫的停留,一天就可以到達北京了。一下子就縮短了一周以上的時間。

時間這個“東西”很奇怪,有的人是一生都感覺到時間的不夠用,有的人卻是一生都在嫌時間太長了,這些干部的時間那是相當的珍貴的,他們的時間根本就不能用錢來衡量,只要是節省了時間,他們都是非常的高興的。

那些高級干部的客運飛機建造的更加合理,很多的設施都是可以改變的,桌子、椅子都可以移動,他們可以在飛機上辦公、開會,吃飯,甚至還可以上衛生間,在衛生間里還可以洗個澡,不過那只能是用水沖一下,因為飛機上不可能帶很多的水的。

他們還專門的搞了兩架專機,名稱為金龍一號和金龍二號,那是專門為皇上李振華和總理馮國璋建造的,在李振華的金龍一號座機上,上下分為了兩層,上面是李振華的一個臥艙,不大的空間內有一只單人床,不過寬了一點可以睡兩個人,對面是一個衛生間,可以用來洗澡,中間部分是一個廳,可以開會和接見有關的人員,最后面是一個參謀的地方,他可以在那里進行工作。參謀的對面是一個小儲藏室,里面有許多的酒類、飲料和一些水果等,也有一些食物等。

下面是警衛人員和其它隨員的座位,后部也有一個衛生間,不過那就不能洗浴了,一個小廚房就在那里,可以用于作一些簡單的食物。

這兩架飛機也適當地搞了一層裝甲,但是只是用一些特殊的鋼材進行了加固,可以擋住子彈,但是并不能阻擋機關炮的打擊。鋼板要是厚了那重量也就上去了,飛行就困難了,不過這兩架飛機也比其它的飛機馬力大一些。

原來馮如他們設計的還要豪華一些的,但是李振華卻是說道:“那些花架子沒有用。主要應該是安全問題。”于是一些用黃金制造的東西就全被去掉了,白多花錢,還有反作用,那才是受累不討好呢。

現在的飛機已經比原來漂亮多了,飛機的兩只主翼向后收了一些,這更為縮小了飛行中的阻力,而且又提升了飛機在飛行中的升力,同時油耗也沒有上升多少。

戰斗機的改進也很明顯,速度、高度、可控性、滯空時間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新一代的戰斗機正在進行武器方面的改進,他們也在為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進行改進。

一臺大型的渦輪式發動機達到了五千馬力,它被運送到了沈陽的機車車輛廠,這里的工人們將要把它安裝到火車頭上去。

原來的那一臺機車,主要的地方就是一臺大型的蒸汽機,巨大的一臺鍋爐橫放在了機車上,巨大的鍋爐占了一半的地方,后面是煤倉,中間只有的地方是司機、副司機和司爐的操作空間。現在這一臺大馬力的發動機才是原來的四分之一的大小,原來的煤倉現在變成了一只方形的油箱,利用發動機的吸力自動把柴油吸到了機器之中去。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人們終于完成了機器的重新安裝工作,按動了一個紅色的按鈕,巨大的機器啟動了起來,沉悶的聲音響起來,先是在廠里的軌道上進行試車,結果很好,然后又進入了正式的鐵路線進行試驗,它的速度很快,已經達到了七十多公里的時速。

下面就是拖運重載進行試驗,這一系列的試驗全部通過了,現在鐵路上運行的火車頭都讓它給比了下去,一個月以后開始了正式的運營,鐵路就選在了沈陽到大連的鐵路上,先是運送貨物,然后在北京到天津區間進行工人的培訓,馬上就開始了天津到北京間的客運運營。

一個月以后試驗終于全部完成,它已經完全的適應了鐵路運營的需要,于是,鐵道部正式給這一節火車頭命名為“騰龍號”機車,并在北京和天津兩地同時召開了開通儀式,在大會上,鐵道部長詹天佑出席,并親自為“騰龍號”火車頭剪彩。

京津鐵路開始運行之后,詹天佑又安排計劃,在原來他親手設計的京張鐵路,青龍橋之字形鐵路處進行試車,原來的上行列車需要用兩個車頭來拖帶,還要走之字開拓線路,現在人們要用一輛新式機車來拖了。

到了試驗的那一天,詹天佑親自來到了青龍橋車站,他要親自看一下,這個試驗結果,很快一輛機車拖著長長的一列車廂過來了,機車根本就沒有減速,它就是以每小時三十公里的速度直接就過去了,所有在一邊觀看的人都激動地跳了起來,詹天佑高興地對旁邊的人們說道:“青龍橋這一段鐵路,它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塊病,現在終于能直接通行了,我感謝他們為我們的國家設計出了這么好的機車。”(。。)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