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709章 第二個五年計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709章 第二個五年計劃

第709章 第二個五年計劃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最后的核心問題那就是讓中華帝國的人民,生活的好一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能帶動其它周邊的國家,讓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否則的話他們也會心中不滿意的,他們很快就會與中華帝國離心離德,要是那樣就不好了。

對于李振華所提出來的想法,以馮國璋為首的政務院,以及下面的各個部的領導們已經全都能理解了,下面就看省下面的干部們怎樣了,要是一個省長能夠理解了,他會給自己手下的那些地區級作好工作的,并對他們的工作展開督促檢查,而一級級的下去,一直到村一級的政府,都能理解了那就好說了。

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不單純是吃飯問題,也包括文化水平的提高,身體素質的提高,以中華帝國的文盲比例來說,剛一建國時,那中華帝國的文盲比例大概為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降到了百分之八十,再有一個五年計劃,那就會降到了百分之六十,那樣中華帝國的大部分人全都識字,提高了文化水平,自然人的素質也就提高了。

人的身體方面也是一樣的,原來被西方人稱為“東亞病夫”,由于生活的提高,人的壽命也提高了,經過統計知道已經從剛一建國時的三十多歲,提高到了五十二歲了。再加上在美國的奧運會上我們取得了眾多的金牌。現在已經沒有那種腔調在出現了。但是這不等于我們就可以,還要保持下去的。

有些人對這個增長速度很高興,但是李振華卻是說道:“這沒有什么可比性,原來我們的起點太低了,這不能算的我們以后要和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比才行的。”

分組討論后,馮國璋又講了一下工作的重要性,李振華則講了一下干部的工作作風問題,他要求全體干部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徹底改變原來的不良習氣,豎立真正的為大眾利益而努力工作的作風。

而李振華所要重點說的就是廉政建設問題了。自從建國以來,政府已經出臺了多種措施,對各種不良行為進行限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已經有人已經死在了他的刀下,李振華對大家說道:“我是不愿意舉起刀砍向自己人的,但是如果你們有誰要是侵犯了國家和老百姓的利益,那就沒有辦法了,現在特別是有一些干部的子女,現在已經是無法無天了,如果事情一但要是鬧大了,就連你們也要受到牽連的。”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不希望有一天你們的孩子犯了事,一問他就會說出我的父親是誰。事情真要是到了我的手中,那就誰也不管用了,我現在先給大家提個醒,把自己的孩子管好,把自己夫人的手管住,這樣大家相安無事,如果你們的孩子有誰管不了,你們可以交給我,讓我來替你們管,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結果的。不過你可不要舍不得,要是舍不得那你就自己把他管好了,別讓別人替你操心就可以了。”

聽到皇上的講話,那些下面的干部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有的可以說是問心無愧。有的卻是心里有了鬼了,皇上已經發話了那就一定要管住他們。否則的話不定哪天就許撞到槍口上的。

在分組討論時,各地的領導們對此事非常的重視,張作霖就氣勢洶洶地說道:“你們都把自己的老婆、孩子給我看好了,誰家要是出了事,別怪我老張不認人,我這人認得你,但是我的槍卻是不認得你的,到那時你們誰也別埋怨,就埋怨你們自己就行了,孩子出事我槍斃孩子,老婆出了事,我槍斃你們的老婆,不過你們自己也別想躲干凈了。”

“我也一樣,你們都給我把眼睛睜大了盯著我,要是我出了事也一樣,尤其是我們家的小六子,那小子膽子大,心眼活,我們都要互相監督,這點小事也就別找皇上了,你們管不了就交給我,我給你們管,保證出不了事。”

遼寧的唐杰卻是說道:“家屬出了事情,我就先找你們,把你們的職務一擼到底,他們就會都老實了,不用那么費事,沒有你們撐腰我看誰還敢?”

政務院的幾位高層領導下去,到各省一級的地方去參加他們的討論,大家對上面制定的計劃進行討論,各地都有自己的主打項目,像是上海他們也就只能是發展經濟,加強各種輕、重工業的發展,在各種日用品上面下點功夫,增加出口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多掙外國人的錢。

廣西和安南的一部分,著重就是要增加水稻的產量,爭取多生產糧食,以供應全國各地和出口的需要,吉林省就是要想辦法增加玉米的產量,

遼寧的重工業要發揮出他們的優勢來,以重工業帶動全省其它的行業,而自己的飛機制造行業也要考慮出口問題了。

北方的幾個省級市他們是要以森林工業為主,另外還有一些地方,像海灣市(馬加丹)和靖邊市(伊爾庫茨克)要考慮黃金產業問題,如何增加產量,為國家增加收入。

河北的棉花,如何進行深加工,為紡織行業提供原料,增加它的附加值。

另外還有一些靠海的省份,還要有造船業和海洋捕撈,有石油的地方也要考慮石油工業的問題。

這一次的會議,就是要讓各地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來,把生產搞上去。這是最主要的。

到了最后,最高層和下面的基層意見達到了充分的一致,大家也都有了信心,政務院的領導們估計這一次會議下來,將會在經濟上出現一個新的飛躍,但是這當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是蒙古的邊青山,他提出了要開始把草場變為良田的設想,并且說他們現在已經有了幾千畝地的試驗田了,這效果還不錯。

聽到邊青山的匯報以后,李振華急忙讓他把這項工作停止,不能再進行下去了,邊青山表示不理解。李振華可是知道的,拿后世的中國來說,由于五、六十年代,人們大肆地開發草場,讓它們成為了農田,以后造成了土地的沙漠化,這可是一個沉痛的教訓,自己知道這些,因此就不能讓他們再這樣繼續下去了。

這個事情還不好說,說我原來有經驗,那就不行了,他只好是對邊青山說道:“我覺得這樣不好,這大草原上的土壤是沙性地,以后可能會讓這些土壤繼續沙漠化,要是那樣就不行了,以后那北京城里都要會全是沙子了。”

皇上你這不是瞎說嗎?這里的沙子怎么會跑到北京去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單純地這樣解釋,那邊青山卻還是不同意,邊青山就是說下大天來他也不會信的,邊青山說道:“我們蒙古這里自古以來糧食就不夠吃的,所有的糧食都是從外地的弟兄省進來的,現在我們要自己解決一些,這沒有什么不對的,以后要是真的出現沙漠現象,那我們就再改回來。”

這一下李振華也不好說什么了,李振華想了一下,不行那就得來硬的了,讓事實來說明問題,于是他就對邊青山說道:“老邊啊,咱們就先這么著,你已經改造成了的也就算了,你們就先種著,沒有改的你也就別改造了,那里的地我以后有別的用處。”

一聽皇上如此說,那邊青山也就沒了脾氣了,皇上說有用那就是有用了,不過已經改造成了的卻是讓自己繼續種著,那也不錯那就先種著,這個問題就算過去了,邊青山對皇上的話還是能認真執行的,不過現在他的心里卻是有了一個疙瘩,不過也就是那個年代,人們都有一種盲從的觀念,否則的話李振華這個事還真不好解決呢。

李振華現在也很別扭,自己明擺著就是有理,可是有理卻說不出,這叫什么事啊,現代的人根本就認識不到那些問題的,也只能是以后讓那里形成沙漠,然后再教育他們好了,現在提出保護環境的問題還太早啊。

現在就是找一些學者們恐怕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自己要是說出來人們肯定會去執行,但是他們的心里肯定是不會痛快的,自己手下的那些高層領導們也不能認識到那些問題上去的,唉,只能是先這樣了,過幾年再說,不過自己一定要記住這個事情,以后一但有學者們提出來,那自己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對他們進行支持。

先從理論上進行然后就是行動,到那時候這個問題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散會以后,上海、天津、廣州三個城市最先行動了起來,他們組織了大量的貨源,他們要盡快地銷售出去,那些領導們不是傻子,他們對于國外那高的令人吃驚的價格,他們是知道的非常清楚的,馬上就動員自己的商人們向外貿要效益了。

最早行動的就是肖天強他們那些茶葉商家們,他們組織起來以協會的名義,派出人手到國外去進行銷售了,天津的行動也不錯,他們依靠河北省的棉花產地資源,紡織業也上去了,先是引進的機器設備,然后進行消化吸收,自己又搞出了新設備,比進口貨提高了一個檔次,他們馬上又開始向外銷售,讓中國的棉紡織行業重新又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