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583章 海軍備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3章 海軍備戰

第583章 海軍備戰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9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對于俄羅斯海軍的出現,海軍的高層馬上都興奮起來,多年沒有打過大仗了,他們的手里也都有些發癢了,一支軍隊要是光是訓練不去參加戰斗,再好的訓練也不行,慢慢地也就變了性質了,只有在戰斗中不斷地進行磨練,才能成長壯大。(,網)

很快地他們就爭論了起來,他們先是了解了敵人的艦隊組成,首先他們知道了俄羅斯海軍方面的艦隊是斯捷潘?奧斯波維奇?馬卡洛夫中將。

斯捷潘?奧斯波維奇?馬卡洛夫中將出生于1849年,俄國黑爾森人。他的家庭是一個俄國海軍軍官家庭。由于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向往航海探險和海戰生活。1865年以優異成績從尼古拉耶夫斯克海軍學校畢業,步入俄國海軍隊伍。1877年至1878年間俄土戰爭中,采用水雷艇襲擊土耳其裝甲艦隊。

后來斯捷潘?奧斯波維奇?馬卡洛夫主持炮兵工作時,他又發明炮彈穿甲彈頭。1886至1896年間兩次環球航行,寫下有關航海、造船、水文、地理等方面的著作。1890年晉升海軍少將。1894年任海軍炮兵總監;制造無煙火藥。同年轉任地中海艦隊司令。翌年晉升海軍中將1898年遷波羅的海艦隊司令。設計世界上第一艘破冰船“葉爾馬克”號,并于1899年、1901年在北極航行。他的經典戰役是俄土戰爭,在俄土戰爭中因其出色的表現,直接由海軍上尉提升為海軍基地中校,他可以稱為是俄海軍中的第一人。

他的旗艦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這一次俄羅斯海軍的陣容,可是很強大的,光是數量就有一百多艘艦艇,大型的就有“葉卡捷琳娜”號,“哈爾洛夫號”、“基洛夫”號等十二艘戰列艦,還有輕型、重型巡洋艦二十七艘,驅逐艦三十多艘,其它的炮艦二十多艘,還有一些遠程的運輸艦隊。這一次俄羅斯沙皇是下定決心要和中華帝國決一死戰了。

海上和陸上都是他們最得力的將軍來當統帥,不過由于皇儲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的出生,讓陸軍的騎兵上將提前回去了,不過海上的斯捷潘?奧斯波維奇?馬卡洛夫中將卻是不能回去的,因為他已經從海上出發直奔遠東地區了。

幾位海軍的將領們仔細地研究了俄羅斯海軍的情況,他們堅定了消滅俄羅斯海軍的決心,原來俄海軍的裝備都是比較陳舊的戰艦,雖然他們在此前,已經完成了他們的造艦計劃,但是他們的軍艦海戰的觀念上依然是陳舊的。

以他們的戰列艦來說,他們的噸位和我們的巡洋艦噸位差不多,速度就差多了,他們的戰列艦速度也就是二十節,而我們的巡洋艦因為要和航空母艦編隊,速度已經達到了二十五節,艦隊的速度看的不是速度最快的戰艦,而是要將就速度最慢的戰艦,否則的話,那戰艦的隊列那的要多長啊。

雖然影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軍艦的裝甲,但是他們的裝甲也并不強。他們的裝甲艦,也不過就是四五千噸的樣子,和最早俘虜法國海軍的差不多,現在海參崴的俄海軍現在的兵力也很可憐,他們在遠東地區有戰列艦7艘、裝甲巡洋艦4艘、防護巡洋艦7艘、驅逐艦25艘、魚雷艇21艘、炮艦/艇7艘、輔助船4艘,雖然他們也曾經偷偷地進入海參崴一部分軍艦,但是也沒有很大的起色。

按俄海軍的現有的裝備,我們就是完全用對日本時的那些軍艦就可以和他們打了,但是我們現在的一些東西沒有必要完全把他們拿出去,只是用世界上人們都已經知道的東西去和他們打就可以了。

現在他們的準備工作已經出現了差別,就陸軍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而海軍方面卻是要等一下,最少要等到他們的遠東分艦隊能到達中華帝國的海域才行的,那我們就只能是分開來打了,不光是要把海軍和陸軍分開打,看來就是連海軍也要分開了,因為我們根本就不允許他們的兩支艦隊到一起的。

對于俄羅斯海軍的大規模前來東方,李振華和他手下的弟兄們并沒有什么害怕的,但是他的女秘書,卻是有些擔心了,因為她是見到過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海軍那宏偉的氣勢,巨大的戰列艦,那就是海上的霸主,任何人也不以把他們怎么樣的,在他們的面前,沒有別人的強勢,只有他們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李振華沒有說什么,只是對她說道:“俄羅斯的海軍在世界上原來是排在第三位的,那么他們這一次又要降級了,我們具體是排多少,現在沒有人知道,同時也包括我在內的。”

李振華這是沒有說實話,自己要是說第二,那第一就不知道是誰了,不過要是消耗他們,那也得要讓德國人去打第一炮,我們是不會去打第一炮的。

自己的實力自己知道,海軍的“北京”號航空母艦現在自己有一艘,新型的七千噸級“大連”號、“唐山”號、“滄州”號巡洋艦,自己現在是三艘了,再加上原來的五艘山岳級的幾艘軍艦,就足以把他們送入大海了,另外我們還有水面下面的潛艇部隊。

現在的潛艇已經是第三代了,排水量兩千三百噸,水下航速為八節,水面的航速為十五節,續航距離為一千二百海里,充電一次可以在水下航行四個小時,前部兩具魚雷發射管,后面一具發射管,備彈十二枚。最主要的是它已經具備了遠距離通訊的能力,最遠的距離為一百公里。

能達到這個距離,其實是與幾位外國人有著很大的關系的。那就是意大利人伽利爾摩?馬可尼,英國人密勒、俄羅斯人波夫和英國人J?A弗萊明,還有最早來到中華帝國的幾位美國人。

李振華以國家的名義,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環境,原來他們所進行了的實驗,很多都是自己在搞,但是中華帝國以國家的名義,召集他們來中華帝國進行實驗,給了他們非常優厚的待遇和實驗條件,很快就把這些地人集中到了一起,這些科學狂人到了一起,很快就把無線電通訊的距離進一步地延長了。

在他們看來,中華帝國的科研機構是要什么有什么,只要你可以想到那就一定會得到支持,因此他們的成果也在飛快地前進,很快就把通訊的距離延伸到了一百公里。但是一些固定條件下的廣播和通訊,那距離就更遠了,已經達到了一千多公里。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