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573章 追悼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3章 追悼會

第573章 追悼會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幾天來,各國的駐華使、領館也都先后降半旗,向李鴻章表示哀悼,同時也有許多的公使、大使們代表他們的國家和領導人前來吊唁,最先趕到的是周圍那些小兄弟國家,安南、朝鮮、蘭芳共和國等,雖然日本現在已經是異心大起,但是他們的表面文章還是要作的。

歐洲那邊最早的就是德國、奧匈帝國等,然后其它的國家也先后表示了他們的態度,英、法雖然是不情愿,但是他們也不得不表示了自己的態度;美洲國家在他們老大美國的帶領下,也一起行動,由各國的駐華使節前來進行吊唁。波斯帝國雖然路途遙遠,但是他們也已經派出了吊唁的隊伍前來吊唁。

同時國內也有許多的人也要來北京參加追悼會,像是東方省的省長劉銘傳,海軍司令鄧世昌,他們也要到北京來參加追悼會,同時原來李鴻章生前的一些友好、親戚朋友,下屬等也都到了北京,他們為皇上能給他們的老上司,朋友一個國葬,他們是感動的,同時他們許久沒有到過北京了,現在一看北京的變化,讓他們對于自己的這個帝國又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

幾天來報紙上也在大量地宣傳李鴻章的一些事跡,讓人們對于這個一心為公的總理,有一個更加深刻地認識,更多的人老百姓們也在報紙上發表詩詞、文章,懷念人民的好總理。

平時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好像人也少了許多,人們身上的衣著也已經換成了素淡的顏色,有許多的人臂上還戴上了黑紗,一些人的胸前還有一朵白花。平時的歡樂喧嘩已經蕩然無存,各地的白布、黑布銷量大增,就連冥紙的銷量也是在快速增長。

1904年的9月1日上午九時,這一天要為李鴻章舉行追悼大會,天陰沉著好像也在為總理的逝世而悲傷,前來參加大會的工人、農民、軍人、學生早早地就來到了廣場上。//到九點前已經集合了十多萬人。后面還有許多的人趕來參

早上七時開始,就有許多的人前來與瞻仰李鴻章的遺容,并和他最后告別,哀樂在大廳里回響,大廳的正上方掛著李鴻章的遺像,正個大廳里莊嚴肅穆。

李振華和三位夫人以及孩子來了,馮國璋、徐世昌、張之洞、盛宣懷、唐炯、劉坤一,還有東方省長劉銘傳、海軍司令鄧世昌、臺灣艦隊司令劉步蟾,南海艦隊司令林永升,海軍研究所魏翰等人。另外還有各省各地區派出的代表也與李鴻章進行告別,同時也向李鴻章的家屬子女表示自己的哀悼。

各國的使節也先后與李鴻章的遺體進行告別,首先來到是波斯帝國、安南、朝鮮等國,另外德國、美國等也早早地就來了,而像是英、法等國就來的比較晚了。此時也不是和他們計較的時候,不過這也看出了誰的關系遠近來了,這也不是壞事。

時間指向了九點鐘,李振華與手下的眾官員們一起來到了城樓上,由馮國璋宣布追悼大會上開始:“升國旗奏國歌”

在十萬多人的眼中,紅色的龍旗升到旗桿的頂部,然后儀仗隊長一聲命令:“降半旗”國旗又慢慢地降下來,成為半旗。

“全體肅立,默哀三分鐘”此時在全國各地收聽廣播的人們都一起鳴響了汽笛,所有的工廠、汽車、機車、船舶都鳴響了汽笛。

同時禮炮鳴放二十一響。汽車、火車、艦船、警報的汽笛聲驟然響起。哀哀的嗚咽,沉沉的長嘯,錚錚的嘶鳴,交織著、滾動著、盤旋著,直上浩浩長空。霎那間億五千萬國人悼念總理的哀思,籠罩了祖國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在高山峻嶺、闊野平原、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各大海洋上徘徊、徘徊……

汽笛在鳴響,凄哀,低沉,悲壯。站在垂首默哀、莊嚴肅穆的悼念人群里,心隨汽笛聲激烈跳動起來,雙手微微顫抖,淚水涌出眼眶。

由盛宣懷致悼辭,之后,由儀仗隊員們抬起李鴻章的遺體,送往靈車上,李鴻章的遺體暫時存放在他長期居住過的賢良寺。

一輛汽車作為前導,后面是靈車,靈車的前面掛著李鴻章的大副照片,兩側是黑色的挽幛,后面是一輛大客車,上面是李鴻章的家屬們,再后面則是皇上的座車,再后面才是送殯的其它人。

一路上大路的兩側站滿了為李鴻章送行的人群,長安街、王府井大街、校尉胡同。最后來到了東帥府胡同,那些老百姓們手中舉著一條條的條幅:“總理,我們永遠司令您”,“李總理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由六名儀仗隊員們把李鴻章的遺體抬下來,送入賢良寺內,再由那里的僧人們送入提前安排好的房間內。這里的僧人們早已經作好了迎接的準備工作,他們還要為李鴻章作一些法事,這也是他們的對李鴻章的敬重,這些地事就是家屬的安排了,具體作多少天也沒有規定。

但是李鴻章的夫人趙小蓮卻要守七七四十九天,她的兩個女兒是可以陪同她的。但是兒子們就不行了,他們要去工作的。趙小蓮領著孩子們給李振華跪下了,對皇上說道:“我看到了整個的國葬儀式,但是我的夫君沒有看到,我會和他說的,孩兒們快給皇上磕頭,你們在這里當著你爹爹的面前發誓,你們以后要永遠地輔佐皇上,不得有二心。”

李振華剛要去扶趙小蓮,他的三位夫人急忙上前去攙扶起老夫人,她們可不能讓這位老人給自己磕頭的,但是趙小蓮卻等候他的兒子們發過誓以后,才讓他們起來。

中華帝國現在已經取消了原來的“丁憂出缺”的制度,早年在喪事中有許多陳規陋俗:“丁憂”之說源于漢代,至宋代則由太常寺主管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做官的要告“丁憂”回鄉守孝,孝服滿后再陳請復職。三年守孝中不能參加宴會應酬,夫婦不能同房,家屬不能生孩子,否則經人告發就要辦罪。

民間雖沒有這許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周年之內也不喜歡參加喜慶。如遇必須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內操辦,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當年曾國藩守孝期間掛帥,就是由咸豐皇帝下旨“借孝”的。

實際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漸淡化親屬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周年,由周年到三年,逐漸拉長,也就逐漸淡忘。最后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紀念日了)。

但是“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為官,如無特殊原因,國家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因特殊原因國家需要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叫做“奪情”。在現在已經取消了“丁憂”這個事,那就是遇到家中父母去世只是看其的家鄉遠近適當的給假期就行了,像李經方在外交部作為薛福成的副手,也就是副部長,但是由于李鴻章的阻撓,而沒有成為副部長,那也只能是給假期一個月就行。而他的倆個妹妹沒有具體的官職,那就可以隨便了。

原來李鴻章的子女們還想把李鴻章的靈柩運回老家,安徽合肥的肥東,但是在一些官員們的建議下,他們同意把李鴻章最后安葬在北京的公墓里,但是現在公墓還沒有最后完成,就只好是在這里暫時存放,然后再移過去。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