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372章 唐廷樞的后人(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2章 唐廷樞的后人(二)

第372章 唐廷樞的后人(二)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要知道俄羅斯現在還是農奴制度,很多的士兵原來都是奴隸的身份,很多人當兵也就是為了能吃上飽飯的,現在中國人給了你這個機會,不光是可以吃飽,而且在這里還沒有危險,不用打仗了嗎,對于干的好的還要有獎勵制度,可以領到一些零花錢,中國人答應,對于干的好的,對中國人沒有惡意的,愿意真心幫助中國人搞建設的,一年以后要給予中國公民的待遇,這樣一來約大部分的俄軍戰俘,非常滿意中國人的辦法。吧站點(wap.shouda8)

中國的管理人員經常鼓勵一些有知識的戰俘,讓他們可以提一些合理化建議,一但建議得到采用,還可以抵消他們的戰俘時間,最短的只是干了幾個月,就成了中國正式的工人了,當然了也就是中國的正式公民了,那樣他們就可在中國結婚生子,他們可以選擇與自己的女戰俘結婚,或者回老家把自己心愛的姑娘領過來,也可以和中國的姑娘結婚,每當有人結婚時,那些中國的工人和官員,還要給他們送上一份有紀念意義的禮品。

利用這種辦法對戰俘進行管理,好處很多,即不用防止他們逃跑,也不用耽心他們會搞什么破壞,因為大多數的戰俘都要在中國人的管理人員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他們不會容許那些人進行破壞的。

在這幾天的考察中,李振華對于徐世昌他說了很多,主要是讓他以這里為基礎,把整個的東北搞起來,現在這里是一個真空地帶,清政fǔ的官員們暫時還顧不上這里,要先把鞍山的鋼鐵工業、撫順的煤炭工業,以奉天為中心的鐵路建設起來,把這里建設成一個中國的第一個重工業生產基地,這里以后將要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了。

徐世昌自己非常清楚,他在來以前就已經知道,李振華要把自己放到這里了,原來自己在京里只是一個芝麻官,有勁使不出來,既然李振華看上了自己,這一次自己可一定要在這里大顯身手了,在這里自己是軍事、政權第一把手,一切事物自己說了算,又有李振華在經濟和技術方面的大力支持,自己是一定可以作出一番成績來的。

把工作扔給了徐世昌和唐杰書,李振華自己回到了他的軍營里,一大堆的文件和信件放在了他的桌子上,這個秘書是很稱職的,她早已經把李振華的工作情況摸熟了,什么樣的文件在先什么時候在后,她分的很清楚。她把把軍事方面的放在了上面,其余的一些情況放在了下面,還有一些她就自己作主處理掉了,海軍方面的一封電報這是要先讓李振華看的。

這是鄧世昌發來的,他說了一下與俄軍的太平洋艦隊的戰斗情況,潛艇部隊在對馬取得勝利以后,他們集中了四艘巡洋艦,薩振冰的“天山號”、劉海的“嵩山號”、黃濤的“華山號”,還有馬吉芬的“東山號”,同行的是潛艇部隊的“潛1號”、“潛2號”、“潛11號”、“潛13號”,前往海參崴執行對俄軍太平洋艦隊的封鎖任務,上一次由于巡洋艦隊沒有參加戰斗,讓那些巡洋艦的艦長們可是大大地難看了一回,他們覺得臉上沒光,他們決心這一次要好好地教訓一下俄國人。

要是只是對他們進行封鎖,這工作很好作,此時正是冬天,俄軍的海面上只有一條通道,俄軍的海軍每天都要要破冰才能通行的通道,中國海軍把mén一堵,他們的通道就算是關上了。

他們到達的那一天,他們就讓自己的“潛2號”和“潛11號”到他們的港口內進去了一次,但是沒有收獲,因為俄軍的太平洋艦隊,前不久吃了潛艇的大虧,他們對水下面的情況特別注意,他們搞的航道又不寬,潛望鏡遠遠的在水面上就被發現了,收起潛望鏡那根本就不行,一但鉆到冰層的下面去,就沒有辦法對敵人軍艦進行觀察,再出來也很困難了,結果被敵人的軍艦一頓炮轟,把“潛11號”給打沉了,二十多官兵犧牲了。

“潛2號”急忙退了回來,這一來讓鄧世昌很是惱火,他們于是就在飛艇的指引下,對敵人進行報復打擊,集中軍艦的火力打中了敵人的幾艘軍艦,而俄軍的軍艦由于大炮落后。shè程不如我們的,海軍把他們很好地給修理了一頓。

但是由于他們都是在冰中凍著,也就沒有沉沒的,他們又找到了敵人岸炮的shè擊死角,用那些巨大的艦炮把那些岸炮給狠狠地收拾了一頓,把大部分的岸炮給摧毀了,讓他們再也不能輕易地開火了。

現在只是在敵人的外海停留著,對他們進行封鎖,反正他們是出不來了。鄧世昌對于自己的盲目行動,心中十分愧疚,他向李振華作了深刻檢討,好在這一次也不是沒有收獲,犧牲一些戰士固然心痛,但是由于他沒有經驗,李振華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讓他今后多注意就可以了。

下面一封電報是京里來的,他們說中、德談判正在進行,翁師父是據理力爭,然而德國人的態度比較強硬,他們急于要在東方尋找一個良港,現在已經到手了他們是不會吐出來的,雙方一直在僵持著,不過很快就會簽約了。

李振華覺得現在和德國人打明顯是不合適的,這里中、俄之戰戰火剛剛結束,再和德國人打起來是不行的,現在翁師父與德國人在爭,也不錯,原來他看自己從來不順眼,這一次讓他背上一個賣國的帽子,他以后就會老實多了,再也不會成天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通過這一次的談判,也讓他長點見識,別天天就會指手畫腳的,什么也不學習,而且是什么都懂,不過聽人們說,他現在可是在認真地學習了,要不那會丟大人的,那不光是丟他個人的人,而是會極大地丟了大清的臉面的。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