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251章 對日談判代表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1章 對日談判代表團

第251章 對日談判代表團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這些清政府的官員們,他們現在還沒有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想法,他們只是在墨守成規,只要自己不受別的國家的欺負就行了,他們沒有西方國家那種向外擴張的理念。(閱讀本書請訪問)按太后和光緒皇上的想法就是,我們打勝了你們以后聽話就可以了,我們也不需要你們割地賠款。

所有的日軍戰俘,額駙已經全部放到了東營這里的俘虜營,但是在進入俘虜營以后,李振華卻是把他們仔細地進行了甄別和了解,對于一些在中國犯下無數血債的如野津道貫之流,那就要單獨關押了,這些人無論日本人給多少錢也不能放他們回去,必須對他們是砍頭,借以殺一儆百,還要把他們的疇公布于眾,讓他們遺臭萬年,讓他們在中國臭,在日本臭,同時在世界上也要臭才行的。

對于那些從事非軍事專業的人員,也都單獨關押,然后是每個人進行個別談話,進行“洗腦”教育,讓他們對于日軍在中國所犯罪行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如果他們愿意參加中國的建設的,就可以讓他們參加工作。

同時對他們保證可以把他們的家屬接到中國來,同時允許他們和日本的家里通信,讓他們之間互相了解自己的現況,要知道日本國內的情況現在可是非常的糟糕的,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那可是非常困難的,很多的家庭現在可是連飯都吃不上了,幾封信一通,那些人就由原來對中國的不信任到積極的響應了。對于那些死硬不聽話的,敵視中國人的,那就把他們統統地給收拾了,反正是不能讓他們再回去了。

那些俘虜很快就有同意在中國參加建設的,他們大部分同意長期在中國居住了,同時最早一些要見家屬的人,他們的家屬已經到了。他們名義上是偷渡來的,但是實際上是在中國的一些商人的幫助下,秘密地從日本來到中國的。

現在朝庭當中在為誰作為談判代表的事情正在進行庭議,但是這一次的商議似乎沒有什么太大的爭議,首先有人提出了額駙,這是中日戰爭中最大的功臣,這個提議被全體通過了,后面有人提的是李鴻章,這也沒什么問題,因為原來的大部分談判都是是由他出面來談的,第三個人選就是剛在英國談判取得巨大成績的薛福成。

但是這一次的庭議卻是有人提出來,要對額駙進行封賞的問題,這個事情不說不行不能老是裝糊涂啊,慈禧太后和光緒皇上也同意了,但是賞賜什么又是問題了,李振華一直以來對朝庭的賞賜沒有放在心上過,一些錢財他是看不上的,在封官吧也是封無可封了,這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上很是為難。眾大臣也是提不出什么有用的建議出來。

慈禧太后覺得李振華要是旗人就好了,可以給他加上一個什么旗的統領也可以,封個什么王也可以,但是那位不光不是旗人,就連一些旗人的行為,他也是很不感冒的,于是朝中有一個小官員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只給李振華加上封號,而沒有實權,其實這也是大部分官員的想法,誰不知道慈禧太后對這個李振華是特別提防的呀。

于是這個建議倒是都同意了,于是給李振華加封爵位,慈禧太后想了一下,如今這個人是不能不用了,自己曾經以為是重臣的李鴻章、劉坤一之流,在對日本軍隊的戰斗中,都表現的很是讓她不滿意,現在也只有這個李振華能打了,不光是他能打,另外人家對洋務不也是比其它人棋高一招嗎?就看人家管理的那幾家原來朝庭出資興辦的幾家局,原來不行可再看現在呢?不都已經扭虧為盈了嗎?這樣的人材現在自己再不拉籠一下,以后非得讓他反了不行啊。

再說了就是封他一個爵位,不也沒什么損失嗎,要不是他的“保安部隊”這些人能這么舒服的在這里說說道道的嗎?弄不好自己又和當年對于英法一樣,自己又的躲出去了,那時不要緊自己還年輕,一切都有咸豐爺給頂著,可現在呢?她可是不敢想下去了。心中嘆了口氣,于是宣布退朝。

沒有外人了,和光緒皇上商議一下,娘倆就給李振華封了個二等輔國公吧,雅琪格格也重新加封為固倫長公主,王欣也被封為和碩公主,李振華和雅琪的兒子封為一等輕車都尉,王欣的女兒加封為和碩格格,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郡主。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一開始并無定制。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并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

“格格”一詞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后改為“永寧長公主”,復改為“溫莊長公主”。由此可見,現在影視劇中把皇帝之女稱作“格格”是不準確的(如,“還珠格格”、“十八格格”等.)。

順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當把這個結果通知正在東營的李振華以后,李振華卻是苦笑了一下,這和他們愛新覺羅家可是越走越近了啊,他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把情況向雅琪和王欣說了一下,他也沒拿這些當個事兒,就過去了。

其次就是,李振華對朝庭說要讓他們再加上兩個人,一個人是伍庭芳,此人現在就在李鴻章帳前任幕僚,他曾經隨同李鴻章簽定了多個條約;而另一個是卻是并不出名的徐世昌,他此時在任翰林院任庶吉士,他是一個現在并不出名的人物。

既然是最大的功臣提出來的,別人也不好反對,就依了他了。很快就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給日本駐華公使館發了一個照會,讓他們進行談判。

日本“潛龍”的一處秘密的基地里,尚海、邊小龍和潛龍的負責人黃山,正在商議如何進入日本的皇宮的問題,他們研究了好幾個方案,但是又都推翻了,正在他們著急的時候,突然他們接到了一個情報,就是明天日本天皇要到城外去,祭奠他們在朝鮮和中國戰死的官兵,

尚海一聽馬上高興的說道:“好了,其他的方案就先不討論了,先研究一下天皇明天的出行路線。”很快根據天皇原來的出行路線劃出了一張圖,尚海看了一下,決定就在天皇出行的途中對他下手,一定要把他抓住。把他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那就什么都好說了。

此時的日本天皇,出生于嘉永五(1852)年9月22日,是孝明天皇的第二皇子。母親是英照皇太后。但真正的生母是權大納言,中山忠能的女兒,名叫典侍慶子。萬延元(1860)年,他被定為儲君,并賜名睦仁。慶應二(1866)年12月,也正是他十五歲那年,由於父天皇去世而繼承皇位。

翌年1月9日,舉行踐祚典禮。在份子的鼓舞之下,12月9日斷然實行王政復古。慶應四(1868)年7月,將江戶改名為東京。8月27日舉行即位典禮,9月8日改年號為明治。從此以后人們便稱他為明治天皇了。同年10月,明治天皇抵達東京執政。

12月,明治天皇返回京都,與一條美子(昭憲皇太后)舉行大婚之禮。明治二(1869)年明治天皇再度抵達東京,并定東京為首都,以圖一新人心。接著,在明治政府推動下,接二連三的推出版籍奉還、廢藩制縣、制定徵兵令等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其中與天皇地位最有關的就是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制定。

明治政府於1889年(明治22)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這部東亞首部的現代成文憲法,是摹仿普魯士憲法的欽定憲法。明治憲法第一條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之。”明治憲法系基於天皇主權的原理,由天皇總攬立法、司法、行政之統治權。

此外,行政各部的官制、陸海軍的統帥、宣戰的公布、條約的締結等,都屬於天皇的大權。從此,天皇搖身一變,成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明治45(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時四十三分,明治天皇由於尿毒癥去世,享年61歲(虛歲)。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日本近代國家誕生的同義詞。

明治天皇是日本天皇中最特殊的一個天皇。在他之前,女天皇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帝位,古代的日本,就曾出現過六個女天皇。日本的年號是摹仿中國的制度而制定的。只要有祥瑞的徵兆等因素,一個天皇可以容許變更多個年號。

但是從明治天皇以后,一個天皇只限一個年號。因此也可以年號來代替天皇的稱呼,例如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等。從前的天皇,權力不是落在地方豪族或外戚貴族的手上,就是落在武士家族政權的手中。天皇可以說是只是一個傀儡,到了明治天皇,他總攬大權於一身。皇室典范是皇室制度的基本法律,1889年(明治22)於大日本帝國憲法之下制定。在明治憲法下,皇室典范等同于一般法律,與憲法同為最高法規。

現行皇室典范,系於日本國憲法制定時同時修改,并作為法律來施行。與舊典范之最大相異處,首先在於皇室繼承只限於嫡出(正妻所生),不承認庶出(正妻以外所生)。但是明治天皇及大正天皇卻全系庶出。此改變乃為尊重婚姻制度而來。其次,現行典范承認平民之家的皇太子妃。在甲午戰爭戰以前,皇太子妃必須是從皇族和三大貴族家庭中挑選。江戶時代以前,日本可以允許女天皇的存在。但明治以后的皇室典范規定,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繼承皇位。

,到網址

感謝各位書友鼎立支持

.皖1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