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96章 三頂世界第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6章 三頂世界第一

第196章 三頂世界第一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5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本站公告


看到李振華高興的樣子,詹天佑就知道事情成了,但是李振華卻是把手中的一個包袱扔給了他,對他笑著說道:“老兄,這回你可行了,正二品啊,太后和皇上對你是欣賞有加啊,快穿上試試吧

詹天佑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打開了包袱,一套清朝的官服、頂戴、朝珠放在了那里,詹天佑不解地對李振華問道:“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這是太后和皇上要拉攏你唄。這還有別的意思嗎?”

詹天佑笑了起來:“想我從美國學成回來時,也曾上書朝庭要大修鐵路,但是他們可沒讓我去干鐵路,反而打發我去了福建水師,讓我去當了一名管輪,要不是兄弟你的提拔,我能有今天嗎?今天他們又拿這個來哄我,我是不干的。”

“不行,老兄啊,這個可是大有好處的,你要是有了這個身份,對你以后的工作可是大有幫助的,那些配合你工作的官員們敢不聽你的?你看我不也是個將軍嗎?”

詹天佑一聽:“如此說來有道理,咱們回頭也穿上這玩意去嚇唬一下人

到了下午,李振華住的那個小客棧就忙了起來,朝庭里的官員們開始前來拜訪了,從軍機處、六部、總理衙門、海軍衙門等單位的頭頭們就全來了,先是拜訪,然后就要請李振華吃飯,李振華這里已經有了先例,他馬上讓人定下了一處酒樓,然后請所有來訪的官員吃飯,特別是工部的所有的官員一定要全部到齊,到了晚上那處酒樓只好是掛上了有人包場的牌子,因為再也容不下其它的人了。

有了上面的旨意,北京城里的拆遷工作緊鑼密鼓的開展起來,工部、應天府知府都來了,再加上李振華和詹天佑這兩個朝庭大員的直接參與,那工作絕對是快多了,下面配合的人也是很賣力氣。

先是張貼了告示:“由于要在前門到東便門之間修建火車站,這里的居民一律要進行搬遷,對于給該戶人家造成的損失由鐵路部門進行賠償,賠償價格由鐵路部門對該戶人家的財產進行評估,同時還要付給搬遷費。……”

那條件可是非常的優厚的,一些小家小戶的人家都很快地同意了,給的錢要是買上一處房子還有富裕,再說了人家還給安排人到鐵路上去工作,但是一些大戶人家卻是有一些困難,但是那些人倒是可以進行通融的,一些不方便搬家的,人家那里還出動了汽車幫忙反正是整個北京的人都知道了要在南邊修建火車站的事情了。

一伙人來到了現場,他們找到了房主人,就和對方商議把房子拆掉,馬上賠付現銀,看房子的質量給予定價,老實巴交的普通老百姓,那就馬上給他們安排一到二人的工作,讓他們從今天起開始上工,先給五天的假期,安排家里的事情,完事以后馬上就可以上班了,手里有了銀子,心里就踏實多了,再加上給安排工作,事前也可以領到當月的工錢,因此也沒有什么人反對。

但是也有一些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他們要擋橫,那就不好說了,先是有皇上的圣旨,同時有那么多的高級官員在那里盯著,后面有銀子在那里放著,他們也不好說了,真要是反抗,他們也鬧不出去。一些小官僚們,那就更好說了,第一張牌打出去,“上面有旨。”一句話他們就讓路了,很快就把問題都解決了。

這里的老百姓一搬家,后面的人就上來扒房了,解決一家是一家,隨著房屋的不斷被拆除,后面的工作也越來越好作了。

先是把原來的房屋拆掉,清理出了路基,其后就是上土方,然后是上石子,路基一直向東和西南兩方面擴展,東面已經和原來的通州路基接上了,李鴻章那里在天津也是在積極地響應,貨船上開始運送鐵軌、枕木等物品,尤其是建立在海河邊上的天津車站,也在緊張地施工,這里原來是俄租界,經過和俄羅斯的接洽,因為這樣對他們很方便,他們也是在積極參與,并且給了足夠大的地方。

先是一條單線,以后再搞復線,鐵軌開始由天津向北京方向鋪設,途中經過了清軍用于囤積糧草的南倉和北倉兩大倉場,以后便于運輸這些東西,天津到北京只有一百二十多公里,詹天佑決定要在一年內把工作全部完成,爭取通車。

然后利用鐵路從天津碼頭運送京廣線上的大件物品,那樣就快了,要不光是從旱路運送大件的物品那要困難多了。詹天佑的這一決定讓京廣線的建設快多了。

一邊在整理路基,一邊就是開始進行火車站的施工了,先是一座候車大廳的地基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看著那占地巨大的地方,人們都在想著,這里如此之大,那它的柁該有多大呀?這檀又有多長啊?反正是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房子,那些因為占了自己的老房子,而成為工人的那些人換上了新的工作服,看到鐵路部門的人是在一心的幫助自己,他們更是一心要把自己的工作作好的。

雖然說他們是一些新工人,但是在那些老工人們的帶領下,他們發揮出了自己最大的工作熱情,一些人剛剛搬家,家里是有很多的事情的,但是他們把自己的家扔下就跑到工地上來了,雖說技術活自己不會干,但是力氣是有的,那自己就多出一把力氣吧,在這些好人的手下工作,那真的是值了。

詹天佑為了便于各節車廂的連接,他親手設計了一種掛勾,就像是人的兩只手,機車把車廂推過來,和停在那里的車廂一撞,勾就掛上了,而它自己不會自動脫離,而要用人力才能打開,這就是以后使用了多年的“詹天佑勾”。李振華讓他把這個勾,搞了一個專利,外國人要是用的話,對不起,請來買我的專利吧。

一開始由于工地上的新手太多,工程不是很快,但是到了后期那就快多了,人們都已經熟悉了自己的工作,那就快多了,也不用總是去請示工程師們了,天津到北京的鐵路終于在十個月內通了車,這在世界上又創造了幾個第一,工期最短,造價最低、質量最好。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