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60章 開誠布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0章 開誠布公

第160章 開誠布公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一卷起步



于是眾商家一起對李振華表示感謝,并且請李振華給大家講幾句,于是李振華馬上就來了一個即席演說:“各位朋友,大家原是商人,在商言商,我們干這一行的,大家都圖一個‘利’字,因此也有人說我們是小人,不錯我就是一個小人,所作的一切不都是在圖‘利’嗎。HuB”

“這些年來,我們興華集團公司賺了很多錢,具體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上億兩的銀子是有的,可是我們不能只是看到自己的利,也要看到我們這個國家的利益問題,比如說我們南潯為主的絲業,就是一個問題,現在我們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洋商客戶,那些洋商們利用我們的一些心理,對我們采取各個擊破的辦法,壓低我們的價格。

以張家的價格壓低李家的價格,又以李家的價格對付王家,由于我們沒有一個嚴密的組織,他們可以控制我們的價格,千方百計地壓低我們的價格。我們沒辦法,為了不賠錢,我們只好去壓低我們的那些蠶農的價格,讓那些蠶農們罵我們是‘為富不仁’,‘奸商’,大家聽了心里感覺如何?我想沒有一個人愿意被人罵我們是奸商。soHubOM”

李振華停下喝了口茶,盛宣懷這里又接著說道:“就像這種機器船,洋人賣給我們一條,那就要二十多萬塊銀元,而我們自己生產,卻只要七、八萬塊銀元,同樣我們要是賣給他們,我們也不會少要錢的,這是為了維護我們的私人利益,但是無論如何只是我們一家人在定價,要是生產游艇的多了,那我們一家人說了就不算了。為什么?因為這里面就會有競爭,但是我們幾個造船廠定了一個規定,那就是我們要進行成本核算,然后加上我們自己的利潤,那我們應該定多少就是多少,我們是不會受別人的影響的。”

“就是這個道理,我的意思是我們南潯的絲商們應該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定一個合理的價格,我們要考慮那些絲農們的利益,小型絲商們的利益,我們不能為了迎合洋人的利益,而一力地去壓他們那些絲農的價,我們要從洋人的手中為我們的絲農們多爭得一些利潤,這樣就沒有人罵我們是黑心商人了,也不會說我們是唯利是圖了。大家想一下是不是這個理呀?”

今天來的這些人都不是傻子,他們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但是事一到了自己的頭上,就會有人頂不住就會向下壓價,一個人壓了其它的人也就站不住腳了,于是價格也就下來了,而那些洋商們也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價錢了。soHubOM今天幾位外人來和自己商議此事,人家說的是對的,他們也是真心的在和自己作生意,但是現在自己卻是不能拍板,就是怕以后有人會從中破壞,有些人和那些洋商的關系可是非常的近的,他們根本就不顧自己是不是中國人了,他們只會貪圖眼前的利益,此事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李振華知道今天只能算是給人們敲一下警鐘,事情沒那么容易,就憑這樣一番說辭就讓人們一條心了那是不行的。還要對一些人進行觀察,對一些人要敲打一下才行的。

于是李振華就說道:“各位朋友,今天盛先生只是說了一個意思,行不行全在大家,不過請大家回去以后自己合計一下,這樣一來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我們不能只是顧了洋人的利益,而不顧我們中國人的利益。”

這時張家的東家張寶慶站了起來,說道:“剛才盛先生所言極是,我們是不能不顧自己下面那些絲農們的利益的,我們如果說不顧他們,他們以后會把我們甩掉的。”

張寶慶的話一落地,馬上就有人支持,四象之三的曾元濟站起來說道:“張東家說的是,我們是不能不顧下面的絲農們的,他們得了利以后的生產會更好,他們能夠好了我們才能有利的。”

四象之的劉東家說道:“事是好事但是就怕人心不齊呀。”這明顯就是托詞了,他的話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

四象之四的顧家沒有說話,看來他是要觀察一下再說了。和他一樣的也有一些人,明顯的分成了三部分。李振華和盛宣懷對望了一眼,這和自己原先的考慮是一樣的,肯定會分成三部分,于是二人就不再說這件事了,他們把話又轉到了其它的地方去了。

大家高高興興地吃喝完畢,游艇又回來了,沈保祥馬上就想到,要是開辦這里的輪船客運公司也可以賺錢的,只自己原來的范圍擴大一下就行了。大家高興的下了游艇,臨走前盛宣懷又對人們說道:“我們的這一艘游艇,明天要回上海,有人想要是跟隨去上海,可以隨便到這里來搭船。”

雖說是客氣一下,但是馬上就有人說:“我要去上海,真的可以同行嘛?”大家一看原來是張寶慶的侄兒張靜江,盛宣懷馬上就說:“當然可以了,你明天一早過來就可以了。”

眾商家紛紛一笑,各自回去了,送走了眾人,李振華和幾個人地一起商議了一會兒,看來我們對的情況還是不熟悉,不過今天的收獲也不小,就是大概摸了下這些人的底,知道了他們的一些想法。

自己計劃的幾頂事情,要趕緊動手操辦一下,于是大家決定留下盛宣懷在這里先是建立一個辦事處,主管建設自己計劃內部的那些項目,關于地的問題倒是好說了,張家已經同意給興華集團公司提供地皮了,那就抓緊進行施工,盛宣懷在這里還是要繼續了解情況,搞不清楚是不行的。

晚上又有一些中午沒到的商家前來拜訪,盛宣懷同樣是熱情接待,和大家聊了很多,那個張靜江又跑來了,他向幾位了解現代學堂的情況,而龐元濟、龐元澄兄弟二人前來卻是要了解一下,上海興華集團公司的學校和醫院的情況,這讓李振華想到了上海復旦大學的創辦人就是這位龐元澄,他馬上就開始注意他了。

李振華知道早期的同盟會中這南潯的人可是不少啊,因為他們的生活無憂,而且他們經常在外,接觸的新事物、新思想比較多,他們對于滿清政府的統治不滿,所以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加入了同盟會。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