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57章 四象八牛七十二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7章 四象八牛七十二狗

第157章 四象八牛七十二狗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5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但是李振華還是接著說道:“張先生,”

“就叫在下的名字吧。(瘋狂')”

“那就稱呼靜江兄弟好了。”

那張靜江又是一楞,這位額駙將軍怎么如此好說話啊,上來就和稱呼兄弟,這讓自己有些不適應了。

“我等初來乍到,想在些了解一下風土人情,不知可否見告啊。”在這里呆的時間長了,李振華也學會了一些古代人的語言習慣。

“當然可以了,就請將軍到寒舍一敘。”

“這樣吧,我看你年歲比我小一些,我就稱呼你為兄弟吧,你也別客氣,就和我叫李大哥就行了。”

張靜江急忙道:“那可不行,尊卑有序,不能亂來的。”

但是由于年輕,他也就沒有那么多的講究了,于是他也就痛快地答應了下來,要與李振華兄弟相稱了。

李振華一看這樣才好嘛,于是他對張靜江說道:“這樣吧,我們就到我的游艇上去,那里是很方便的,老兄你看如何?”

張靜江正在想到他的快艇上去參觀一下呢,哪有個不同意,于是就爽快地答應下來,幾個又一起回到了游艇上,王欣自然要去關照一下,讓下面的人給準備一下茶和酒菜了,讓人坐著干聊,那可是非常不禮貌的。(就到)

王欣進入了客廳內,李振華把盛宣懷和王欣,還有沈保祥又

重新介紹一下,盛宣懷是“興華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欣也是興華集團公司的副總經理,她是那位云南著名“錢王”的侄孫女,同時她還是王氏企業的副手,而那位沈保祥則是上海最大的幫派青幫的總舵主。

幾個人的名頭放在了這里,這些人在當時的大清時期可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更不用前面還有那樣的一位神一般的將軍額駙了。自己家的財產在江蘇、浙江、上海一帶小有名氣,但是和人家一比,那可就差遠了去了。

張靜江就又想跪下重新見禮,李振華馬上說道:“現如今我是你的大哥大了,那就要聽大哥的話的,你既然以前知道我,就應該知道我是最不喜歡下跪的了。我們以后都要是弟兄,就不要這樣了。”

張靜江這才停下了要下跪的動作。這時有人給上了茶來,這才把張靜江給救了,李振華對張靜江說道:“這茶可能不如你家的好,你就將就一下,現在就請你把咱們這南潯的絲商業情況給介紹一下如何。”

張靜江此時也平靜下來,人家找自己是有事情的,自己就不要再一個勁地客氣了,他想知道什么,我就和他說什么吧,于是張靜江開始向人們介紹南潯關于絲商情況。

“不知將軍想要知道什么情況?”

“那就先從那‘四象、八牛、七十二黃金狗’說起吧,我對這些很

有興趣。”

張靜江微微一笑:“這是民間人們的笑話,不能當真的。”

王欣也笑著說:“就請張兄弟給說一下吧,我們都想知道是什么一回事的。”

張靜江喝了口茶開始向幾個人說了起來。

據元和郡縣志中記載:“湖州外開貢絲布”。最早在唐開元年間,湖絲已成為貢品,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產業。到了宋代宋史食貨志中稱:“繭箔山立,續車之聲連屋相聞。”。南宋時湖絲已出口國外,嘉泰吳興志載:“湖絲遍天下”之說了。輯里湖絲更是馳名于國內外,因為輯里湖絲質地潔白細勻,富有拉力,優于其他湖絲,如南林報國寺記中所載:“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潯古時稱南林)。當時的湖絲生產和質地最好的就要數南潯了,清道光年間的詩人董蠡舟在蠶桑樂府中贊道:“蠶事吾湖獨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潯為甲。”天時地利以營絲而富,光緒間成就豪紳大戶“四象八牛”,后來人們就又加上了七十二黃金狗的說法。

民間傳說一般以當時家財達百萬兩以上者稱“象”,五十萬兩以上不足百萬者稱“牛”;三十萬兩以上不足五十萬兩者叫“狗”。

當時我們南潯鎮上的劉鏞劉老板,為“四象”之首;其次就是我們張家了,我的祖父張頌賢

,據傳說他的財富僅次于劉家,占到了四象的第二位;龐云曾占到了第三位,也就是我的外祖父家;而第四位則是顧福昌,字成之,號春池,他是國學生,因排行第六,創業后,被人們稱為顧六公公。

其實現在這四位老人全已作古,現在都是他們的后人在經營絲業;另外就是八牛了,其實他們的實力也不容小看:

而邢庚星,則是南潯八牛之首,開設“邢正茂絲經”行,后易名為“恒順絲經行”。并開設典當,為南潯開設當鋪最多的一家。

周昌大,一名味詩,字樂耆。祖籍浙江余姚,乾隆中期遷到我們的南潯,開設“申泰絲號”和“申昌絲號”,鎮人都以周申泰稱呼他家,南潯八牛之一。

邱仙槎,字其深,開設“啟昌絲經”行。南潯八牛之一。

陳煦元,原名熊,字竹坪。是一位有名的絲事通,外設“裕昌紀經”行,南潯八個之一。

金桐,字竹庭。早年棄學就商于上海,成為絲事通,營絲發家。他的大兒子金壽亦,號稱“小金山”,南潯八牛之一。

張佩紳,開設源泰絲行,曾在上海商業銀行總行任營業部主任。南潯八牛之一。

梅鴻吉,字月槎。開設“恒裕絲經”行,其子梅展中,開設南潯最早的用機器生產的絲廠,南潯八牛之一。

邵易森,開設“森大絲經”行,

在上海設有“邵月記絲號”,出品“青獅牌”絲經。鎮人稱他為邵森大,南潯八牛之一。

張靜江的記性很好,他向幾個人把南潯的情況一一道來,再加上他比較年輕,說話沒有什么顧忌,就把南潯的所有情況都向李振華說了一遍,要是遇到個歲數大的人,可能就不會有他說的這樣詳細了。

同時他把那七十二黃金狗也給說了一遍。南潯的七十二“狗”,包括南潯周圍的四鄉。在鎮上的有:邱茂泰、邱蓋茂、邱義昌、邱德升、沈涂記、沈永昌、沈永豐、沈天長、李恒德、李萬順、李德茂、吳晉昌、吳其昌、吳永記、朱寵茂、朱廣隆、莊恒慶、邢豐記、卜同昌、韓怡昌、桂致和、潘泳記、潘大順、張豐泰、張恒豐、徐世興、徐惠和、許仁昌、謝森元、劉通德、龐同順、丁昌記等,都是開設絲經行致富的。四鄉有北小圩張家、橋下張家、吳樓張家、斜橋(土斗)金家、五家亭盛家、石匠(土斗)邱家、七里村溫家、子嘶灣陳家、藏谷橋王家等。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