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44章 制定標準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4章 制定標準化

第144章 制定標準化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5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二卷發展

但是作為當時清軍的武器,他們受到了當時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他們的武器卻是五花八門,有的是英制的、有的是德制的、有的是法制的,還有一些美國貨,什么比利時貨、還有捷克產的。五花八門什么都有,那就使他們的武器不能統一,口徑有十一毫米,九毫米、七毫米,七點六二毫米等等。要是還像原來一樣,作為現代人的李振華那是絕對不允許的,那就是以后的武器就是要專業化、統一化、標準化,不能再像原來一樣了。

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江南大部分地區都有了自己生產的武器,那標準也就統一了,以后的生產,也不會再多樣化的了,肯定是要有一個標準了,自己不生產復雜的東西,別人要進口也要看自己的臉色才行的,那就都好說了。

現在雖說要想統一有一定的困難,但是現在自己只是照顧一下北洋水師的武器,那還問題不大,像軍艦上的那些大口徑火炮的炮彈是由天津和江寧生產的,自己需要解決的是以后北洋水師的快速炮和炮彈,一部分一零五和一五零口徑的副炮炮彈倒是好說,但是那些大口徑的主炮炮彈卻是很困難,但是經過和北洋水師還有天津機器局的共同努力,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相對來說,盛宣懷只要是解決了這些問題,其它的也就都好說了,但是以后生產的武器,那就要以新的標準來執行了。

盛宣懷的工作進行的很順利,他專門組織了一個班子,稱為標準化小組,抽調的各路人材,很快把防城的一系列數據搞好,然后又讓東營和上海方面各搞了一個標準的文件,以后大家就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就可以了。以后再有新的東西出現,那就要看一下是新的東西是否實用,如果實用,那就可以讓新的標準出現,再加入進去就可以了。

到盛宣懷的工作效率很高,李振華很是高興,他知道這位中國商父,一生為這個大清作了很多的貢獻,以實業救國為目的,以自己一人之力作出了許多的第一,于是他就對盛宣懷說道:“以你的能力,你可以作許多的事情,現在你以興華集團副總裁的面目出現,你可以自己處理任何事情,不用事事都和我請示商議,因為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咱們同心協力地把事情作大作好,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盛宣懷感慨地說道:“到了這里我已經看到了,你的管理方法就是放權給你的下屬們,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才干,你對我們這些下屬可是信任有加呀,就憑這一手我們這些人就會拼死團結在你的周圍,用盡全力來作好工作的。”

“你們這些人全是我中華的翹楚,像咱們的鐵路總經理詹天佑,一條南昆線,他差一點就把自己的命給貼進去了,我認為這樣不行,一定要注意好休息,要是再不注意身體,我就讓他去教書去,不讓他再上第一線了,他這才好了一些,不過你要是不注意,他就又會跑到第一線去了。這樣不行的,我要想盡一切辦法來保護這些人材,不能讓他們積勞成疾,每年都要給他們檢查身體,一但發現身體有病,馬上就停止他們的工作,讓他們專門去進行休養。等他們身體好了以后,就又可以為我們的國家工作了。”

年關已近,李振華讓趙虹燕以市政府和總公司的名義下發了一個通知,要求各單位作好今年的年終總結工作,同時對于明年的工作要有一個設想。市政府的一個統計組也給下面發了一些表格,讓各單位認真地進行填報,以后要有一個系統的數字,什么說明問題,最主要的還是數字,一對比問題就出來了。

一個企業的好與壞,效益如何全在數字上表現出來,比如一個礦山,去年費用支出十萬,銷售十二萬,利潤兩萬,今年還是老樣子,那就要讓這位說一下理由了,沒有理由就說明了這個單位的領導人是個守舊的人,不能善于立新,那他只是一個平庸的人,那就應該換掉了,要是費用大了收入沒有增加,那里面就有問題,應該進行關注了,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要是其它的數字沒有動,而利潤增長了那這個領導人就是作了一番努力的,動了腦子下了功夫。無論怎么說像原來的江南機器局的情況是不能出現的,年年虧損年年賠那是絕對不行的。

把那些表格發下去,各單位積極地進行填寫,他們很快就報上來了,那些數字都是裝在了各位領導們的腦子里的,自己干了多少事,那是不用別人說的,全在自己的腦子中,明年的工作也是有一定的規劃的,這些全中國挑選出來的精英們,是不會墨守成規的,他們都是在為增加產值在努力。

無論是軍工還是民用,他們都有自己的計劃,像汽車廠,他們今年的產量是三千輛,明年的計劃是五千輛,到下一年那就要突破一萬輛了。造船企業今年生產是兩萬噸,明年就是三萬噸或者是三萬多噸了。

防城的幾大巨頭李振華、盛宣懷、唐炯、趙虹燕、朱保三、王欣和雅琦等人他們在仔細地研究那些統計報表,生產上的是企業報表,那么像江寧機器制造分公司和上海機器制造分公司是財產清理登記表,最后面的就是一個利潤匯總表了,今年的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三個億的銀元,利潤部分已經達到了五千多萬銀元,此時防城的利潤收入已經達到清朝的年收入近三分之一了,清政府的年收入也就是七千多萬兩。

明年的產值將要超過四億銀元,因為我們明年又增加了一個黃金行業那就是內河航運,還有一些像水電的開發,江寧和上海的那兩個機器廠等。

他們幾個人尤其是盛宣懷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防城利潤收入,會達到一個世界上最大國家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國家要是沒有那些貪官污吏們在當中貪污,上面沒有那些人的極度揮霍,再加上那些滿清子弟們的吃白食,那整個大清的收入何止是幾千萬啊,而這些銀子又能生產出多少產值和利潤啊。

小說來自重生,若您發現章節更新太慢或有錯,請告知管理員,您將會獲得獎勵是一部優秀的小說。會員轉載到本站只是為了宣傳和讓更多讀者欣賞,如果作者不同意請告之。為了讓作者能提供更好的作品,請廣大讀者有錢的買VIP;沒錢的就多多宣傳本書,也算是對作者大大的一種支持!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