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國外傳 治政安民王者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重生>> 狼行三國 >>狼行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外傳 治政安民王者基

外傳 治政安民王者基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05日  作者:諸葛不要太亮  分類: 重生爭霸種田穿越 | 諸葛不要太亮 | 狼行三國 


討逆將軍燕侯劉毅出兵擊敗公孫瓚,在初平元年這一年算得上是一個大事件,與之相對袁紹也拿下了鄴城,曹操則在陳留屯田蓄養實力,孫堅就任長沙太守,袁術經略淮南,劉表安定荊襄……漢末諸侯們都沒有停下自己發展的腳步,漢室衰微,真正的亂世與群雄爭霸的局面逐漸到來。

大漢幽州刺史部下轄十郡,代郡與并州接壤處于最西,其東為上谷郡,上谷往南是涿郡,往東為廣陽郡,再往東依次為漁陽,右北平,遼西郡,玄菟郡,遼東郡與樂浪郡,最后的樂浪郡便是將高句麗包含在內的,這幾年隨著大漢的衰敗此郡已是名存實亡,其與遼東倒是關系密切。

拿下北平之后劉毅并沒有立刻回返并州,幽州對他而言乃是百廢待興,說起來他如今地跨并幽,但實際能夠控制的也只有六郡之地,為代郡,廣陽,上谷,涿郡,漁陽與右北平,按照幽州狹長的地形可將之簡稱為西六郡,公孫度此時正是遼東郡郡守,其實力覆蓋了遼西郡和玄菟郡,劉毅一番細思之后決定暫時與之和平相處,并遣書表達了善意。

倒不是朗生不想一鼓作氣,一來是受到連續作戰的制約,主力軍士卒已然比較疲憊,二來就是物資的損耗,如今并州之富位于大漢前列,此次秋收更是豐收,比之前年還有不少的增長。但幽州的情況就比較糟糕了,人禍加上戰禍,六郡之中大部欠收,很多縣鄉甚至絕收,因此擺在劉毅面前的就是一百多萬百姓的吃飯問題,與之相比遼東便為其次了。

再言幽州在漢末本就是苦寒之地,遼西遼東玄菟樂浪更是地廣人稀,是以就算劉毅可以拿下公孫度卻也極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在漢末評價一個諸侯的實力也并非就是地盤越大就越雄厚,百姓的數量,良田的數量和糧食的產量決定了軍隊的數量,這些才是關鍵。在劉毅眼中,此時不宜將地盤擴的太大,五指要緊捏成拳才會有足夠的力量。

后世看三國演義戰陣精彩,勇將謀臣雄主對決扣人心弦,穿越此世劉毅會告訴你,那些所有的精彩都是建立在繁瑣之極的政事之上的,沒有基礎什么也做不成,小說為了精彩自然只會挑選,那些細節不寫罷了。

比如官渡之戰發生在漢建安四年,公元二零零年,曹操擊敗袁紹占據了大漢北方的頂點,但直到建安十一年才能真正一統北方,這八年的時間曹孟德干什么去了?除了戰爭當然是發展民生,穩定社會次序。

小說可以省略這些不必要的細節,但劉毅要爭霸天下是實實在在的,也容不得他省略,此次整個幽州的秋收實際就是在劉毅的指揮下完成的,劉刺史掛了個名而已。朗生為此事是要深入的了解幽州各郡的實際情況,也要對各地官員的才能作出自己的判斷,方才可以因才而用。

如今說起治政,劉毅麾下當首推江東二張與簡雍,前番劉虞問起別駕治中之事,朗生就屬意與張纮與簡雍,但并州亦是秋收在即,簡憲和則要忙于各軍的后勤保障以及安縣的加固,因此朗生也只能親自上陣。此處便是戲志才和郭嘉最為佩服劉毅的地方,一軍一政相輔相成,而主公在二處都有著極高的才能,秋收之后劉虞便有言別駕治中朗生一人可為。

充沛的精力,過人的智商加上超強的學習能力和無數的實踐方才造就了今日的劉毅,在他親自總領之下幽州無論是秋收還是各地安定普查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朗生更是令白虎騎派出快馬與各郡縣之間接送官員,在北平舉行了第一次培訓大會,亦算是燕侯的創舉。

以縣為單位,縣令不來縣丞就要到,郡守不來主簿就要到,劉毅的文書之中是如此說的,但接到消息前來北平的還幾乎全是縣令,很少會有副職前來,至于郡守,也就代郡上谷廣陽三郡沒有換人,涿郡,漁陽與右北平原郡守則是撤職查辦,蓋因其與公孫瓚過從甚密。劉毅可以善待白馬將軍家人,但必要的清洗是不能沒有的,地方上亦不能留下后患。

漁陽郡郡守于潛,右北平郡守向之都是劉虞的門生,而涿郡郡守則是劉毅從小玩到大的兄弟,也是皇甫嵩將軍之子皇甫林,這個當年與劉毅一般的紈绔此時已然成了一個出色的官員,原本在并州為雁門郡守,足見朗生對他的看重。涿郡與冀州接壤,又擔負安縣后勤,沒個自己人絕不能放心,且皇甫林的才干亦足以擔當,他也算并州調來的第一人。

六郡共有五十四縣,加上六名郡守,劉毅的第一期官員培訓班就有了六七十人,此次的目的是將并州先進的治政經驗傳遞下去,同時也將一系列行政方案和執政概念對幽州官員加以灌輸,說實話劉毅還是極為適合主持此類活動的,他天生的鼓動性也絕不僅僅只對軍中有用。

培訓的前期采用的是現場會的模式,眾人一處劉毅會就各縣的實際情況對各地官員發問,并詢問他們的解決方法。在此之前他當然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即使有著天耳協助他也工作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那段時日看的劉虞都大有感觸,有肖郎帶頭如此并州的繁榮亦應有之義。

一開始還有部分官員抱著欺上的態度或是隱瞞或是推諉,燕侯領軍百戰百勝,沒有人能在軍事問題上忽悠他,但具體到行政就未必如此了,以前的公孫將軍就很好欺瞞,之后的劉刺史亦很難深入了解地方情況。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以前那些無往不利的招數面對燕侯卻半點也不管用,對各縣的耕地,百姓民生,基礎建設等等,燕侯說出來無不是如數家珍,有些消息就連他們這些地方官都不甚清晰。

張縣令,定門縣有戶六千七百一十三,口四萬六千七百三十六人,耕牛兩百零七頭,今年秋收……各位,你們都是當地數萬百姓的父母官,事關民生之事怎能不清?此次你定門縣欠收,口糧缺口還有……若是計算不清豈不是要有千余百姓因此而餓死?真若如此,汝情何以堪?”州府大堂之上劉毅高坐,正對著右側一男子訴說著什么,那人則是一臉羞慚之色。

“各位與治政民生之處都算是毅的前輩,有些事原本不用多言,可有些縣府實在太過過分,縣令保一方之民生乃國之基礎之位,必不可缺此次諸事劉某前事不論,但下不為例,今年欠收的各縣到時會有公糧補齊,稅收方案會下發到各縣,此事切切不可輕之,倘若與此再有疏漏可再無人情能講了。”說完那個縣令,劉毅起身高聲言道,說道最后則頗具冷意。

幽州各縣的情況不能讓他滿意乃意料之中的事情,倘若換了在燕郡那幾個縣令劉毅會立刻撤換,但在幽州卻不可如此為之,人心不可動蕩。這些話光靠說是沒用的,他也會有著一系列的監督機制加以監控,尸位素餐無所作為之輩是不能在縣令的職位上待下去的,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一令無能亦累死萬民,且從長遠角度看后者的影響要更為深遠。

“燕侯,書中所言的救濟糧是否能夠按時到達,之前公孫將,公孫瓚也曾應諾,但稅收收了三年的卻從來沒有減免,當地百姓不敢罵他,我們這些縣官都是抬不起頭來,此次要再是如此,寧某情愿辭官不做。”聽了劉毅此言一眾官員心中具是一凜,朗生在千軍萬馬之中凝練出的氣勢猶如實質,就算刻意控制也是非凡,沉靜片刻卻有一人站起高聲道。

“嗯,這是邱平縣的寧縣令,你說的沒錯,此地多征了三年錢糧,百姓負擔頗重,今年又幾近絕收,日子不好過。救濟糧你可以放心,已經在路上了,只要沒有大的意外一定準時到達,寧縣令回去之后就能看見。也順便給百姓們帶個話,朝廷的承諾定會有效,欠他們的一定會還,否則讓他們不要罵你寧縣令,直接來罵我劉朗生。”劉毅聞言微微頷首道,公孫瓚橫征暴斂,不少縣鄉都交了好幾年的稅,這個后果卻要由他承擔。

“有君侯這句話平就放心了,書上還有言并州農事所會有專人前來,卻不知能否盡快到達。”寧平聞言沒有坐下而是繼續問道,燕侯的信譽一向極佳,且看他說話亦無太多的架子,寧平還是頗為關注各地訊息的,如今并州的畝產已然超過幽州近四成,雁門則更甚,身為一個縣令,對農田他是有著相當深厚的感情的,對農事所來人興趣十足。

“書中所言皆是肖某所言,只要有載定會辦到,否則各位亦可憑此指摘毅之不是。不過請各位記住,此次救濟用糧事關數十萬百姓的身家性命,倘若有人敢打主意劉某必按軍法處置,并州朔方的郡守縣令就是前車之鑒。”劉毅先是頷首笑道,他給每一位縣令都發了一本紀要,而隨后又是面容一肅,幽州的虧空靠燕郡補上,再有貪腐他殺之不足惜。

新書、、、、、、、、、、、


上一章  |  狼行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