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國見招拆招各逞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重生>> 狼行三國 >>狼行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見招拆招各逞勇

見招拆招各逞勇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04日  作者:諸葛不要太亮  分類: 重生爭霸種田穿越 | 諸葛不要太亮 | 狼行三國 


利用蘊縣兩側的小丘潘璋已經布置了一個弓弩手的陣地,自己還頗為滿意對于地形的利用,燕云軍雜亂的陣型更給他增添了不少的信心,倘若他是這隊漢軍的主將怎么樣也要讓士卒休整一陣,還要等到天光徹底暗淡下去方才發動攻擊,至少可以降低在箭矢下的損失,看來今日在此他注定要給這位敵軍統領上一課。

潘璋想的很好,也的確有所依據,兵法云“奔襲三百里,必撅上將軍。”可要是換了老將黃蓋或是程普在此就一定不會這么想,不但不會輕敵他們還會更為謹慎。燕云軍名揚天下,他的一營之首怎么會不懂戰場常識而露出明顯的破綻?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李典在此戰中是冒了一定風險的,奔襲之后立刻發動攻擊不算錯,漢軍的操練一向強度極大,且在體力損失很大之后一旦歇下來反而會增加疲勞。最關鍵的是張遼立定決心之后他的進軍就不會有絲毫的拖延,敵軍一旦決水數萬同胞的姓名堪輿,李典必須用最快的速度來消除隱患,此中冒上一些風險得大于失。

待漢軍的沖擊進入兩座小丘夾角之時潘璋就立刻覺察出了不對,他們就像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布置一般向兩側散去,那一定是繞道來襲擊弓弩手的陣地。而且在此時他們方才的疲勞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動作變得極為迅猛有力,讓人一下子反應不及,在弓弩手開始放箭阻擊之時潘璋也看出了燕云軍那種散亂陣型的好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敵方亂箭帶給自己的殺傷。雖然也不斷有士卒中箭其損失卻遠遠小于預估,這哪里是什么雜亂無章的陣型?明明是經過精心研究的。

“快,兩側步軍出擊阻止敵軍。”很快潘璋就下達了命令,從戰場形勢來看這的確是眼下最為正確的做法,劣勢之下還能冷靜的做出判斷立刻應對,潘璋的為將潛質也由此可見。不過此時他的內心是頗為惱火的,更是帶著慚愧,原來自己以為對方將領無能恰恰是其故意做出來迷惑自己的,而他偏偏就上了當,敵軍并沒有付出多少的代價就靠近了自己的弓弩手陣地,頭一回合交鋒他失去了先機。

“嗯,反應還挺快,不過來不及了,吹號,全力突擊!”看見敵軍的動向李典微微點頭夸贊了一下對方將領的表現,隨即卻是斷然道。很快在漢軍后方便響起了一陣響亮的軍號,而聽見這陣軍號,漢軍原本就迅速的動作更為加快了。

旗語、軍號都是將領指揮軍隊的有效手段,假如百人之內還能靠嗓門的話但一旦是千人萬人再大的嗓門也堅持不下來,原本前者是使用最多的手法,但在漢軍這數年的整編集訓中,后者的運用則是越來越為廣泛。和旗語相比,軍號最大的好處就在各級將校只需要耳朵聽就能知道統領的意圖,亦能讓他們更好的在戰場上集中精力。為此漢軍是經過了長期的訓練的,且對號聲也有著精密的編排,一把號角在手,主將足足可以下達二十八條不同的攻防指令,大大增加了指揮的效率。

在燕云軍沖擊士卒的耳中,后方傳來的一陣號聲的含義便是不惜一切代價盡快擊破眼前敵軍,換言之很簡單,“大家拼命!”這一戰的意義在出發前李典就和士卒們說的清清楚楚,漢軍之中同袍之義向來是最被看重的,此時士卒們豈能不盡全力?當然這軍號之中亦不乏器具所的功勞,正是他們的研究和改進才讓漢軍現在使用的銅制軍號更加響亮,即使千軍萬馬人喊馬嘶也難蓋其聲。

潘璋并不知道漢軍那陣響亮的軍號代表著什么樣的含義,不過從兩軍接觸之后燕云軍士卒廝殺之時的那種狀態上也能看出一二,那完全是一種不顧己身只求殺敵的打法,也可以說是瘋狂。假如僅僅一個人這樣倒也罷了,可數千人都是如此且這數千人還都是沙場百戰經驗豐富的老兵,那種場面就極為令人震撼了。

這種瘋狂指的是燕云軍士卒展現出來的決心與士氣,而絕非僅僅是與敵同歸于盡的自殺式攻擊,他們的不顧己身是建立在苦苦操練加上豐富經驗的基礎上的,看上去在廝殺之中他們的破綻極大,可當你想要真正與之兩敗俱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對方的動作比你更加有效更加快捷,往往拼掉性命換來的確只是對方的傷勢。在其中燕云軍的戰陣經驗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不是意志堅強就能彌補的。

剛開始荊南軍士卒尚能憑借以逸待勞的優勢和對方有來有往,畢竟奔襲一百二十里加上連續作戰即使燕云軍的戰力也會有所折損,但隨著戰局的繼續,拼命突擊的燕云軍士卒就逐漸占據了上風,敵我之間的傷亡比率也開始增大,即使有著弓弩手的輔助荊南軍士卒也漸漸抵擋不住對方的沖擊了。也許戰力上的差距由于種種原因被拉近了很多,但對方的氣勢卻蓋過了他們,這在兩軍對壘中乃是最要命的因素,一旦一些意志不太堅定的士卒發生動搖立刻便是潰敗之勢!

潘璋很清楚這一點,此時兩處小丘的戰斗荊南軍的陣腳已經產生了松動,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大潰敗就是必然,短短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局面就發展到此,對于燕云軍的戰力他是不敢再有半點的輕視了。他的應對就是增兵,且是從側翼進行迂回,目前看來荊南軍唯一的優勢怕也只剩下對地形的熟悉了,且在心中他還有一個想法,眼下應該是燕云軍攻勢最兇猛的時候,只要撐過了這一段時間一長敵軍的體力消耗可是遠勝己方,燕云軍就算再如何強大也都是凡人。況且大都督來信之時還表示過會有援軍前來,就算沒有對方快應該也慢不到哪里去。

危機之時潘文珪的應對準確嗎?你若是去問李典他會回答分毫不差,尤其是對燕云軍攻勢的判斷,現在的確是他們最為兇猛的時候,倘若戰局一帆風順那種興奮就能在最大程度上緩解疲勞,可一旦受到敵軍強力阻擊戰局不利的話,奔襲帶來的疲勞就會成倍的體現出來,之后就會伴隨著戰力的下降。這乃是正常的規律,再強大的軍隊能做到也就是將這個過程盡量加長,因此一般在長途奔襲作戰之中攻擊一方都要力求速戰速決,否則他們本身也會處在危險的境地。

李典絕不會看不到這一點,應該說在奔襲的過程之中他就把可能遇見的敵情都細想了一遍,并針對種種情形擬定了應對之策。看見潘璋在兩翼增兵的同時漢軍之中又是一陣軍號響起,這一回兩千名燕云軍士卒飛速而出,自兩道小丘之間向著對方中路殺去,與之前相比再沒有擺出什么示敵以弱的陣勢,而是完完全全的追求極速,要不顧一切的先行殺入蘊縣再說,至少也要將這里的敵軍主力全部纏住。決堤放水是需要很多人力的,只要阻止了這一點那怕最壞的情況出現,自己和兩營士卒在這里全軍覆沒李典都不在乎,向張遼請命之時他就下定了決心。

身在曹營之時李典就有著不下樂進的果決,戰斗開始之前你可以詳細籌劃面面俱到,但在戰場上是容不得任何猶豫的,行動一定要堅定。李典如此潘璋也是一般,雖然之前由于經驗上的欠缺和那一點輕敵之意讓他在初始的交手中失去了一些先機,但論及戰斗意志與果決他亦是可圈可點,看著燕云軍使出中路突進這一手,且兩翼的弓弩手受到牽制而難以發揮威力,他立刻就帶著親兵迎了上來。

主將親自出戰無疑是一件極有風險的事情,但自劉毅始漢軍眾大將一逢大戰卻往往屢見不鮮,蓋因此舉對于士氣的提升是極大的。承認了自己失誤的同時潘璋心中的信念卻更加堅定,他一定要擋住燕云軍的沖擊勢頭,只要撐過這一陣敵方的戰力就必定會下降,哪怕判斷失誤為此丟掉性命他也在所不惜了。

“這小子還真難纏,荊南軍亦有良將,江安,吩咐兄弟們點起火把隨我上去擊潰敵軍。”看著荊南軍正面迎敵的氣勢,李典將手中的千里鏡往隨軍參謀手中一塞便下達了命令,整整衣裝拿起雙戟他也要親自出戰了,敵軍可以耗下去他卻耗不起,哪怕多一刻的時間張遼那里就會多上幾分危險。

“將軍不可,此戰將軍乃我軍主將,還是讓定前往,必定拿下蘊縣。”此時出言的卻是燕云軍第六軍校尉鄭定,此等沖鋒陷陣之事豈能讓主將為之?

“時不我待,不能阻止對方決堤我數萬同袍將陷于險地,今夜必要將之拿下,我帶四曲士卒先上,你千萬不可輕動,我怕敵軍尚有伏兵與暗處,一切聽號令行事,此乃軍令無須多言,倘我有損汝便帶之。”一番不容爭辯的嚴詞之后李典便手持雙戟帶著士卒奮勇而上!鄭定亦只能目送同袍身影。

新書、、、、、、、、、、、


上一章  |  狼行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