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國愿天再給二十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重生>> 狼行三國 >>狼行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愿天再給二十年

愿天再給二十年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04日  作者:諸葛不要太亮  分類: 重生爭霸種田穿越 | 諸葛不要太亮 | 狼行三國 
類別:其他小說作者:諸葛不要太亮書名:__

就在劉信與江心洲之上與老將軍戰得如火如荼之時,千里之外山林之中的青圖縣城亦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并不是戰斗而是成了一個偌大的工地,工兵營、倭奴,包括郝昭抽調的兩千名士卒都在為加強城防而忙碌著。點小說,..o郝昭知道對方是不會給他太多時間啊,他要盡肯能利用縣城爭取最長的時間,以利于張將軍大軍而來擊破敵軍。

縣城的正前方集中了工兵營兄弟一半的力量,他們人人手中一把類似于鉞又與大斧豎起來比較像的工具,正在不斷把原本平整的地面給挖的坑坑洼洼,那件工具似乎在挖掘上特別的好用省力,不過多時縣城正面的開闊地上就是滿目瘡痍了。也許這些不足一尺的小坑并不能對敵軍士卒造成太大的傷害,可只要將他們的速度降下來就能由守軍箭手對敵人進行更大的殺傷,這一點二者之間可是配合極好的。

“再往前挖三十丈,小杜,帶人往左一些,張司馬你看如何”正門的土墻之上工兵營統領蒯善正在扯著嗓子大喊了,喊完還不忘記對身邊之人問道,此人姓張,乃是軍中弓箭手的統領司馬。

“可以的話再挖遠十丈,我們這批弓弩是新近從北平器具所運來的,比之從前還要能遠上十幾丈,準頭也更好。”張司馬答道,工兵營的兄弟忙碌的時候他也不能閑著,一來視察陣地找到最好的出手地點以利于之后的排兵布陣,二來與工兵的配合也是戰斗前的慣常。

隨著大批的倭奴涌入大漢,這五年來各個礦山的開采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鐵器的鑄造水平亦在器具所的精研之下有了很多的進步,有了這些作為基礎就能給漢軍提供更多精致的裝備,增強他們的戰力,也是劉毅提倡“科技強軍”的基礎,如今大漢的百萬大軍基本上已經全部按照兵種的不同配發了制式裝備,此亦是強軍的體現。

拿虎衛軍最普通的一個士卒做比方,他會擁有三套單布軍服與兩套棉服,此時的棉服與后世不同,填充物并非棉花而是木棉,雖然通過西域使團的努力帶回了棉花種子,五年來種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可限于產量的關系它更多是作為一種奢侈品出現的,軍中唯有郎將以上才能配發一件填充棉花的棉服,價格亦是極為的昂貴。

布鞋兩雙、皮靴一雙,此外還有綁腿、繃帶、傷藥等等,后面的這些一般都是戰時配發,一切都在士卒們的背包之內。打背包也是劉毅這幾年引入到軍中的一個概念,要求士卒人人都要過關,而如此一來對于加強軍隊的奔襲與野外適應能力都有著巨大的作用,背包內一些簡單的傷藥也能減少某些特定情況下的非戰斗減員,可以說在這一次較無壓力的整軍之中,劉毅是將他能想到的細節盡數做到了。

接下來就是兵刃與護具,在征求了很多的意見以及結合無數次大戰的經驗以及多次實踐之后,士卒們的標配武器被定為“丈二槍”“三尺刀”和“七寸匕”,丈二槍長一丈兩寸,全重七斤三兩,三尺刀乃是腰刀,重四斤十一兩,此外還要加上一把匕首,弓弩手則是以“開元弓“替代“丈二槍”,刀盾手也是與之類似。

此時在縣城之中的忙碌的士卒們僅僅身穿軍服,一旦進入戰時狀態他們便會披上戰甲,普通士卒為半身皮甲,就是這一件小小的皮甲其中卻蘊含了器具所無數工匠的心血,尤其是兩年前獲得陛下親自贊賞的甲深工匠蕭統,正是他將來自西域的工藝與大漢的手工相結合加上精研的硝化工藝才有了士卒們身上堅韌而又輕便的半身皮甲。

普通士卒的皮甲重四斤三兩,堅韌度較之從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假如說原來的皮甲普通的弓箭手在七十步之內就能造成傷害的話,那么這種皮甲則至少要往前靠近二十五步這些數字絕不是揣測或者大概,而是器具所與軍械處一次次實驗得出來的結論,開元皇帝對數據與細節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想要在此處弄虛作假絕不可能。

所有裝備一處再加上戰時攜帶的食水,一個普通士卒的作戰全重為二十七斤十三兩,而在漢軍的所有主力軍中他們日常的負重訓練最起碼都是三十五斤,虎衛軍前一段加量更是達到了四十五斤,唯有平時苦練成果才能展現在戰事之中,這一點張合是最清楚的。

以上是普通士卒的數據,再看看此時坐鎮青圖指揮的郝昭,他的戰甲就有三套,守城戰多半都是步戰,因此輕便又不失堅韌的鎖鏈甲就是最好的選擇,方才攻城之時一名校尉中了周泰之箭也只是輕傷稍稍包扎之后并不影響戰力就是明證至于那日與凌統交手之時郝昭的全身護甲都是精鐵糅合皮革所制,全重三十一斤十五兩,而在劉毅討伐黃巾之時,大將的全身鎧甲是絕不會有低于四十五斤的,而前者的防御力還要超過后者,這便是科技在軍隊戰斗力中的體現了。

不過最好的冶煉技術練出的精鐵并非裝備在戰斗士卒的手中,而恰恰就是工兵營手里的這些工兵鍬,一開始有些將領還不太理解,可在征南之戰工兵的威力徹底發揮出來之后就沒有一人再會置疑,那種精鐵的產量本來就少,用在工兵營身上可謂是好鋼用在刀刃上了。

除了工兵營這個最為亮眼的新式配置之外,各個主力軍也都擁有自己的騾馬隊,幽州馬場數年來與烏桓匈奴的溝通不斷加深,取長補短之下不但馬匹騾子的產量大大提升相對的負重耐久能力亦是得到了提升,還是以虎衛軍為例,他的騾馬隊便擁有八百匹黑騾,還有善于走山路以及崎嶇小道的驢子四百匹,當然這些數字是要超過一般主力軍標配的,對于軍中“富豪”張雋乂而言當然也算不得什么。

是以虎衛軍說起來全軍上下六萬士卒,但那只是平時的數字,一到戰時加上隨軍的民夫隊與倭奴隊這個數字就會在八萬上下,各式各樣的大車獨輪車三千多具,騾馬兩千余匹,絕對是浩浩蕩蕩。在此次完成整訓所有裝備配發到位之后開元皇帝曾經有過感慨,此時的一支主力軍就能勝過他當年決戰奔狼的所有兵力,裝備更是不用去說。

這一切來源于大漢正在不斷興盛發展的各種產業與科技,也離不開民間富足與商業的貢獻,正是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富足大漢作為基礎,張合的虎衛軍才包括其余漢軍才會擁有如此齊整的裝備,很多主將亦有不少的感嘆,看看現在再看看過去,那時真是叫花子。

如此繁復數量巨大的裝備之后隱藏的也是可觀的商機,此時大漢有專門的兵工廠,不過那些多半是作為科研之用,在劉毅看來現在就采取專門的兵工廠為全軍提供裝備并不合適,因此大多數還是采取與民間商家合作的方式,至于如何選擇便與后世招標之法類似了。

整軍之后漢軍所有的制式軍服全是來自蜀中秦家,論關系數背景他們與陛下之間遠不如甄家、趙家、糜家甚至是衛家,而能拿下這一大筆生意靠的就是軍服的質量與極高的性價比,劉毅在此表現出了極大的公允,想要賺錢可以,拿出過硬的理由來,否則你就是我的兄弟也沒有人情可講,這次不行就要努力開進,下一次換裝依舊通過招標,只要你的東西可以勝過別家就無需憂愁其它的方面。

“民強才能國富,國富才有軍興”。這是劉毅當年在武院開幕之時的一句話,從目前來看他的確也做到了這一點,還在不斷的發展下去。不過這五年開元皇帝沒有參加任何一場戰役,可比起之前的戎馬倥傯卻是更加的勞累,國富民強百業俱興的現狀不是沒有代價的,劉毅亦不得不說過去的六年他就是大漢最為忙碌的男人而沒有之一,五更上朝兩更方睡,沒有一天的日子不是被排滿了日程。

但只要能看見大漢在自己的手中日漸興旺,那種滿足感與成就感就會讓他忘記一切的疲勞,這還只是穩定的發展了五六年,如今自己四十有三,在今世可以稱老但放在后世卻還是可以說年富力強,再給他二十年,他又能將大漢推倒什么樣的高度了劉毅對此也是十分的期待,尤其是只要拿下眼前的大戰那么大漢江山就真正的完整了。

對劉毅而言赤壁之戰這一場事關統一的大戰卻比之身在京中要輕松的太多,他一入軍營就會舒適興奮的習慣也沒有因為這幾年的政事纏身而改變,坐鎮襄陽掌控全局的開元皇帝有時都會感覺眼下的一統之戰都算得上是一種休閑了,手下一眾謀臣將才的齊心合力讓他根本不需要再在戰局之中花費更多的精力,而是會將更多的思考用在大漢統一之后的諸事上。


上一章  |  狼行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