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國外傳 陽謀行之無所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重生>> 狼行三國 >>狼行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外傳 陽謀行之無所避

外傳 陽謀行之無所避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05日  作者:諸葛不要太亮  分類: 重生爭霸種田穿越 | 諸葛不要太亮 | 狼行三國 
類別:其他小說作者:諸葛不要太亮書名:__

“子才所言亦是當務之急,看來咱們得在幽州書院做一番文章了。”稍稍一頓朗生又是言道,張虎的意思也很明確,說簡單一些就是大漢的主流輿論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先對付董卓而是靜觀其變此時已然成為眾人的共識,但光是他們確認還不夠,朝中軍中都需要統一認識,如此作為大漢言論最為昌明的幽州書院就會成為先鋒。

“幽州書院?主公所言極是。”戲志才稍稍沉吟便是接道,自從設立書院以來,為并幽二州輸送了不少的人才,且從效果上來看是極為令人滿意,那些學子們學以致用,對二州以及河東二郡的發展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與此同時更讓幽州書院之名深入人心,倘若能在此處統一認識,那么由書院發出的聲音就有足夠的資格成為當下的主流。

“那四位近來可要多往書院走上幾趟,尤其是奉孝,可有不少學子都以你為榜樣學之,奉孝一言足可抵旁人長篇大論了。”劉毅欣然道,作為幽州書院的客座教習,郭嘉是極受歡迎的,從一個白身寒門學子到如今身居九卿之位,這原本就是一個傳奇!況且鬼才的灑脫不羈和從容瀟灑都是學子們向往的氣質,劉毅此言可沒有半點的夸大。

“說到此處,嘉豈能與主公相比,既然主公有言,這段時日橫豎無事,便多走上幾回亦是不差。”郭嘉聞言一笑謙道,他的經歷固然勵志,但和燕侯相比就還要稍遜一籌了,每次劉毅前往書院,來的學子都能站在走廊里聽他講課,若論學識淵博在奉孝心中更是無人能勝得過主公,況且劉毅永遠都會有層出不窮的新鮮話語,令人出乎意料。

“奉孝謬贊,你我在這互相吹捧可不是君子所為。”劉毅莞爾道。

“以書院之言制朝中之論,此法可也,主公,牽制袁紹二將軍前往黑山可為其一,那北海太守孔融乃圣人之后,聲名著與四海,為人又是寬正方直,對漢室忠心耿耿,可為天下儒者之楷模!似此之人朝廷豈能不加重用?以忠之見,便是擔當一州刺史也毫不為過,相信一心讓賢的韓大人當也不會反對。”戲志才一笑之后又是目視劉毅言道。

“恩,志才此言可是不假,孔北海不但是圣人之后,更是忠君愛國人臣楷模,無論名聲地位,由孔太守擔當冀州刺史都足以相稱,韓刺史既然要讓賢,這賢才便在眼前。”劉毅聞言雙眼一亮,原來日前便有冀州刺史韓馥與天子上書,言道他才具不足,如今更是精力不濟,再占據刺史之位不過是尸位素餐,當要讓賢與有能之士才是,比如說渤海袁紹!

大漢興平元年,公元一九三年四月,朝廷頒下旨意,加曹操征西將軍青州刺史,袁紹則進位征東將軍,不過冀州刺史的人選卻是一直懸而未決,之前韓馥上表請辭,推薦袁本初接替其位,朝中對此還是比較認可的。畢竟袁家的名聲擺在那里,當年司空袁愧一家百余口還在諸侯討董之時為董卓所殺,在情在理這個推薦都不過分,但月前卻有士子聯名上書推舉另外一人。

此人為誰?恰是北海太守孔融,圣人之后又有大名聲與世間,加上不俗的儀表與文采,孔北海在士子之中還是有著極高的地位的,由他出任冀州刺史無論人望還是才具都很少有人會加以懷疑。也正是這個人選的出現,讓朝中大臣們也開始猶豫不決起來,而這個局面也正是劉毅所希望看見的。或者可以說是他一手造成了眼前的局面,袁紹實力的增長必須要收到限制。

發展自己,同朝中之人斗智的同時劉毅需要確定自己下一步打擊的目標,就算一時不能動武或者說缺少足夠的理由動武亦要加以限制,這個目標不是西都,恰恰就是袁紹,倘若劉毅能夠擊敗袁本初得到冀州之地,那么幽州,冀州,并州加上東都洛陽就能對曹操的兗州行成夾擊之勢!那么目前拉一個,打一個就是眾人商量出來的結果,拉的是曹,打得是袁。

這個打字并非一味是武力征討,也會包含各種形式的打擊,在朗生與幾位軍師的討論之中,袁紹擔任冀州刺史怕是很難逆轉,畢竟袁家四世三公在朝中還有著很深的積淀。可捧出孔融與之競爭至少可以延緩他上位的腳步拖慢其發展的時間,那么此消彼長之下形式對劉毅就會更為有利。

那么以曹操的眼光及二荀程昱等人之智會看不破劉毅的手腕?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賈詡一句話說得好,他看出來又能如何?除非眼下,曹孟德不想發展自己的勢力,至于他和袁紹聯手對付劉毅可能性也并不大,朗生不是董卓,天子在他手中假以時日還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就好比兗州刺史這個職位就是曹操目前最為需要的,就算看破他們也拒絕不了利益。

賈詡無疑是一個設謀的高手,且最善陽謀讓人避無可避,再加有戲志才郭嘉張虎為之查遺補漏那手段就會更加圓潤,劉毅對之是深有感觸的。袁紹曹操是他眼下最大的敵手,孫策的勢力值得扶持,徐州陶謙可用之為援。他要坐與晉陽便掌握天下大勢,這會比征戰沙場更令人沉醉其中。

孔融之事是在明面上對袁紹加以牽制,賈文和的手筆當然也不會如此簡單,此刻黃巾白帆的五萬人馬在撤離濟南之后正在向冀州黑山一帶靠攏,袁本初對此兵源志在必得,因白帆麾下已然是黃巾軍最大的精銳!但他不知道的是之所以濟南這般難打,便是劉毅在暗中幫助白帆,甚至前往黑山尋求接應亦是朗生給他指出的最后一條路,看起來白帆還是遵照而行的。

對劉毅郭嘉當日留下的一手,賈詡是大家贊賞,也許白帆的五萬黃巾對燕侯而言還不是什么太大的幫助,可對袁紹卻是至關重要,倘若被他得到手中,怕是袁本初將會很快對徐州動手了,至于理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沒有了幽州公孫瓚,青州又瓜分完畢,袁紹也只有向南這一條路。

冀州清河清平之交的瀘縣,此刻白帆的大軍正在此地駐扎,從濟南敗退之后他便率軍來此,希望可以和黑山張燕的人馬接應上。當日在青州之時無論袁紹還是曹操都派過人對他勸降,也許下了不少優厚的條件。但最終白帆還是選擇了相信劉毅,雖然冠軍侯沒有對他許下任何的承諾,可觀張燕,張牛角,管亥楊定等人的遭遇就知道劉毅的為人絕對和傳說別無二至。

尤其是清平防御戰的過程,讓白帆對劉毅的軍事才能和眼光更是心服口服,書信之中冠軍侯教給他的守城戰法無一不發揮奇效,對袁紹軍攻擊方式的判定有若親見,這仗打的時間越長白帆心中就越是驚嘆。難怪黃巾軍一直都畏劉郎如虎,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他也十分相信劉毅的判斷,那就是他最終守不住濟南,而想要保住自己就必須當斷則斷,全力退往黑山。

撤退途中,袁紹自然不會讓白帆輕易退走,他是親自率領大軍加以追擊,可正是因為白帆聽從劉毅之法在濟南還有余力之時便選擇撤退,不但贏得了先機還打破了袁紹原本的部署,這才被黃巾軍奮力沖開缺口一路向北而去,當然在顏良文丑高覽等大將的追擊之下損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經過近一月時間,從濟南帶出來的軍糧等物資也即將告罄,形勢越發的嚴峻起來。

“大帥,大帥,燕侯派人來了……”帥帳之中暫做休息的黃巾眾將都是面色嚴肅,軍糧緊一點也只夠吃上兩天了,可距離黑山余脈卻還有三四天路程,黃巾士卒好不容易才能支撐到這里,一旦缺糧士氣就會立刻崩塌,加上追兵在后他們很可能永遠也無法到達黑山!一片安靜之中卻是有人來報。

“哦,燕侯派人?快請,等等,是誰?”聽見劉毅之名,此刻在黃巾眾將面上出現的并不是畏懼而是驚喜,還有人松了一口氣,終于來人了。他們怕肖郎是不爭的事實,但對之一諾千金卻也是最為相信的,當真的要投誠之時劉毅就成了最好的選擇,這邊白帆急忙言道,還不忘加上一句。

“大帥,正是前番來到濟南之人,還有張燕將軍身邊親衛。”傳訊士卒急忙答道,對上次來濟南傳訊之人他的印象頗為深刻,倒不是因為對方的長相,而是過人的身手和不俗的氣勢,此番前來他們還和當日一模一樣。

“快請快請,以禮相待。”白帆心中一喜言道,前番此人前來就給他穩守濟南帶來了方略,若無其相助今日還不知如何,有時候白帆自己心中都會覺得奇怪,為何對于劉毅他就會如此信任?難道僅僅因為燕侯一言九鼎?就沒有一點別的因素?也許有時候最可怕的敵人才更值得信任。

之前白帆心中一直還有些忐忑,被袁紹大軍圍在濟南黃巾軍的消息還是比較閉塞的,只是在突圍之時他才聽人說起燕侯劉毅親領十萬大軍前往司隸討伐國賊,那么他還能給自己的突圍人馬以接應嗎?聽見有人前來,不但是上次那人更有張燕親衛,看來劉毅并沒有忘記自己。


上一章  |  狼行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