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第一強兵 >>三國第一強兵最新章節列表 >> 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

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08日  作者:鱸州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鱸州魚 | 三國第一強兵 
››


目錄:

鱸州魚

網站:

劉虞走了,程昱等人也無顏駐留,表面上,他只是來觀禮的,但實際上,他也有相應的訴求。(一住本站跟著我一起來讀money錢ren人moneyren有錢人,記住本站,你就是有錢人。)程昱此行,主要是來討還曹仁和戲志才的尸身的。

以王羽的豪氣,不至于拿曹、戲二人的尸身做什么章,但若程昱給他太明顯的借口,他也不介意順勢給曹操添點堵。

劉虞一敗涂地,程昱自然沒道理繼續折騰。其他人的情況也都差不多,除了荊襄來使伊籍,算是無欲無求之外,其余的圍觀眾,都有著迫不得已要偃旗息鼓的理由。

很快,軍營北門就恢復了平靜,除了遠遠警戒著的親衛之外,其他人都離開了,只剩下了向王羽怒目而視的麹義。

“王將軍,某雖然一直與你為敵,卻也敬你是個英雄,今日你設下圈套,誆吾主入彀倒也罷了,爭雄天下,斗智斗勇,也無可厚非。但你一計不成,又要行反間之計,不嫌畫蛇添足嗎?須知,若是此計不成,弄巧成拙,反會成為天下笑柄,某竊為將軍不值啊。”

王羽和劉虞對話的時候,麹義一直沉默不語,等到眾人都離開,他才寒著臉開口,擺出了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勢。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麹將軍去了幽州,別的沒見長進,這嘴皮子功夫,的確今非昔比,一日千里了,佩服,佩服。”麹義擺冷臉,王羽既沒有好言相勸的意思,也沒有震之以威,反而反唇相譏上了。

“與王將軍比口才心計,麹某自是甘拜下風,這刮目相看之言,實不敢當。王將軍既然有話。不妨直說,何必打這些機鋒,沒的讓人看輕?”麹義扭頭看向一旁,語氣和聲音都硬邦邦的,像是河邊的石頭,任河水如何反復沖刷,都不肯動搖分毫。

顯然,他是在暗示王羽,離間亦或籠絡。都全無用處。

王羽微微一笑,不以為意的擺擺手,示意對方不必緊張:“麹將軍不必擺出如臨大敵的架勢,事情沒那么嚴重,實際上。將只是有幾事不明,想當面向你請問罷了。”

“哦?”麹義臉上的神情終于有了些松動,再次轉頭看向王羽,眼中疑惑之色大起。

王羽攤攤手,無奈道:“麹將軍莫非信不過將的為人?仍然以為我要拿話來誆你?”

麹義搖搖頭,很認真的說道:“將軍神機妙算,鬼神莫測。麹某不過一介莽夫,在將軍面前,豈有不謹言慎行之理?”

“這樣啊。”王羽用手指在額頭上點了點,笑道:“公平起見。不如這樣,將問你三個問題,你也可以問將一個問題,雙方都需如實回答。如何?”

麹義思忖片刻,終于還是點頭應了下來。

“將很好奇。龍湊之戰后,你應該是受了傷,隱藏在民間,將派人四下尋訪,卻一直沒找到線索。但你也應該知道,將只是愛才心切,并非有什么惡意。劉使君在冀州的活動,應該是很隱秘的,不可能大規模的搜索。因此,某種意義上而言,你是主動在回避將,然后投效幽州的?”

麹義坦然答道:“不錯。”

王羽皺皺眉,緊接著又問:“今日之事,你被劉使君當做了誘餌。雖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之說,可如今畢竟是亂世,將就算動了手,頂多也只是多點惡名,給劉使君一個不參與會盟的正當理由,僅次而已。而你要賠上的卻是自己的性命,將知道麹將軍你一向置身死于度外,可這樣的犧牲,值得嗎?你就這么心甘情愿?”

“正是。”麹義的回答依然那么簡短,沒有半點猶豫。

王羽眉頭皺得更緊,沉聲問道:“你在西涼時,一直率部與羌胡作戰,廝殺十數年,與胡人仇深似海。而劉使君在幽州,對胡人采取的是懷柔綏靖之策,將來戰事一起,說不定你就要與胡人并肩作戰,你也心甘情愿?”

“……不錯。”這一次,麹義很是遲疑了片刻,才做出回應。

“何故?”這些問題,確實困擾了王羽很久。

一個麹義不值得他多做困擾,但麹義明知青州勢大,對劉虞的作風也不是一無所知,卻仍然死心塌地,這個事實,的確令得王羽很費解。他很想知道,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誤會或規律。

麹義可能無法可想了,但搞清楚這件事,對今后招攬其他名將想必是有些幫助的。

“將軍施政,與某理念不合。”

“青州新政?哪一條?抑制豪強么?”王羽很意外,麹義的家世他調查過,破落的豪強而已,說是寒門也沒什么錯,不應該對青州新政有抵觸情緒才對吧?

“正是。將軍抑制豪強,或許是出于善意,想借此將青州上下擰成一股勁,以增強國力,消除內部隱憂,正如武皇帝當年曾經做過的那樣。”

麹義的回答,讓王羽更加疑惑了,很明顯,此人并非真的莽夫,他對治政也頗有些心得和見解。可越是這樣,王羽就越奇怪,既然知道自己的用心,為什么還會排斥自己呢?

“用意好,并不代表就行得通。千百年來,士庶之別便始終如一,貿然更改之,無異于動搖國,是以當年以武皇帝之雄才大略,抑制豪強之策依然無疾而終,王莽急功近利,更是激得天下大亂,如是種種,都證明了,將軍此策是行不通的。”

王羽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麹義的疑慮,但他侃侃而談的內容,卻也大大的出乎了王羽的預料。

王羽奇道:“那你認為,如今天下大亂,原因在誰?天子?宦官?外戚?亦或豪強?”

“兼而有之。”麹義正色道:“先帝荒淫,天下皆知;十常侍之惡,天人共鑒;何進無謀,野心卻大,最終引狼入室,這才有了董卓亂政;豪強兼并土地。使得百姓無所依,流民四起,終釀大亂。”

遇上個什么都明白的,王羽有些迷糊了,什么都懂,還抵觸青州新政,這種思維方式,是怎么產生的?

“既然如此,想要避免重蹈覆轍。變法不就是勢在必行的嗎?”

“出了問題就推翻原有政略?王君侯,不得不說,您的智勇雖然當世無雙,但在政略方面,畢竟還是太過天真了。”麹義大搖其頭。對王羽的說法不屑一顧。

“大漢的政策,是在商周、春秋列國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經過了無數歲月的驗證,豈是說改就能改的?抑制了舊豪強,難道新的功勛之臣不會成為新豪強嗎?到時,君侯又當如何自處?”

“更何況。縱要改,也得有所憑依吧?君侯若行暴秦之政,終究逃不過兩世而終的命運,到時候。天下豈不是又要經歷一次動蕩?除了暴秦之策外,天下間還有比大漢朝更全面,更優秀的政略嗎?不存在!”

“劉使君在幽州,施行的是兼顧各方的政策。表面上無所作為,卻深合黃老無為而治的精要。朝初期的景之治,不就是這么來的嗎?至于對胡人的政策,只要胡人愿意奉朝廷正闕,聽從號令,自然可以一視同仁,這才是真正的持重之政啊!”

王羽聽得目瞪口呆。

他當然不是被麹義的說法給說服了,只是沒想到,麹義不但精通政略,而且還是個堅定的頑固派。

這種人他在后世見得很多,一有人說國內有什么不妥,需要改進的地方。頑固派就會大聲斥責,并舉例外國欠缺之處,表示世上就沒有完美的體制,一切不足都是理所應當的,一切需要改進的地方,都不存在。

特別是涉及到特權方面的問題是,那些人的說法,和麹義簡直同出一轍。人類始終要有優劣,所以特權的存在就是必然的,所以,就不能在這方面稍做改進,甚至連談論都最好不要談論。

有了這樣的認知,王羽心中最后一絲籠絡麹義的心思也沒了。

這種頑固派,是不可能被說服的,因為這是立場問題。如劉虞那種政客還好說,只要逼他到了窮途末路,他自然知道識時務者為俊杰。但麹義這種又倔又犟的,恐怕到死也不會改悔。

就算破落了,變成寒門了,他始終還是把自己當成了高高在上的士族。與后世那些與特權階層沾個邊,就誓死維護的頑固派是何等的相似。

不是政策不好,就是執行的人多少有些問題,只要讓這些人意識到問題所在,再換個明君上位,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這就是麹義的政治理念了,天真而可笑。

不過,通過麹義的回答,王羽也算是知道了,在人心這一點上,當今之世和后世也沒多大不同,今后招攬名將時,考慮的要更加周全才是。

道不同不相為謀,王羽不愿意繼續浪費時間在對方身上。他點點頭,算是交代一聲,正轉身欲走,忽聽麹義揚聲說道:“將軍莫要忘了,您還欠某一個問題呢。”

“你問。”王羽腳步一緩,頭也不回的答道。

“將軍今日設下的局,奧妙到底在何處?將軍怎能料定,我家主公一定會選擇以箭術較量?做好事先準備的?”

“麹義,你自詡聰明,卻連這么簡單的事都看不明白嗎?”王羽意味深長的笑了起來。

“將軍的意思是……”

“很簡單,我青州人才濟濟,不管較量的是個人武藝,還是兵法與韜略,都遠在你幽州之上,是全面壓制!較量什么,結果都不會有區別。貴上機關算盡,但他可以憑借的,除了路途遙遠,土地貧瘠之外,也只有草原上的援兵了。”

王羽冷然一笑:“不提日前與匈奴那一戰,今天的結果,你也看見了,你覺得貴上憑借的這些東西,除了制造麻煩之外,還有什么其他用處嗎?麹義,你不妨親眼見證一下,接下來的幾年,到底是朝氣蓬勃的青州更勝一籌,還是暮氣沉沉的幽州能將和衷共濟進行到底。”

說罷,王羽毫不停留,率眾往中軍而去,只留下麹義呆立原地,久久無言。

鱸州魚推薦:


上一章  |  三國第一強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