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正衰公大唐暴力門神工資,看書前看看資料^ ^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正衰公 >>大唐正衰公最新章節列表 >> 大唐暴力門神工資,看書前看看資料^ ^

大唐暴力門神工資,看書前看看資料^ ^


更新時間:2013年03月24日  作者:正衰公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正衰公 | 大唐正衰公 
·大唐暴力門神工資,看書前看看資料

我們看來,古代的高官們似乎要啥有啥,俸食萬貫。事實上,歷朝代都有著自己的一套官員薪資制度,越接近現代,制度越是完善。

如何去計算古代的工資,需要有一個衡量標準。由于各朝代的貨幣有很大不同,于是大米這種主要的食物便成了最可以依賴的標準——中國古代官俸經常直接以大米來衡量,而不是真金白銀。

唐初強盛時期,四五文錢一斗米,這種物價在貞觀到高宗初即位時都保持著。按五文錢算,10斗為一石,唐朝一石約是59公斤,以如今一般的米價1.75元來算,那么唐貞觀時一錢約等于如今4.13元人民幣的購買力——相當于省會城市一碗蘭州拉面的價格。

下面結合《新唐書》中所述的唐初官俸,以1錢折合4元人民幣來核算一下當時各種官職的工資:

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雜用一千二百。折合月薪44000,年薪52萬以上人民幣

二品月俸六千五百,食料一千五百,雜用一千。折合月薪36000,年薪42萬以上人民幣

三品月俸五千一百,雜用九百。月薪24000,折合年薪28萬以上人民幣

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雜用七百。折合月薪16800,年薪20萬以上人民幣

五品月俸三千,食料、雜用六百。折合月薪14400,年薪17萬以上人民幣

六品月俸二千,食料、雜用四百。折合月薪9600,年薪12萬以上人民幣

七品月俸一千七百五十,食料、雜用三百五十。折合月薪8200,年薪10萬以上人民幣

八品月俸一千三百,食料三百,雜用二百五十。折合月薪7400,年薪8.8萬以上人民幣

九品月俸一千五十,食料二百五十,雜用二百。折合月薪6000,年薪7萬以上人民幣

拿大家都熟悉的名臣魏征來說,雖然他在電視劇里是主角,但史實上的他,拿的并不是頂尖的工資。貞觀元年魏征任尚書右丞,屬四品從職,年薪不算太高,不到20萬。第二年被升任秘書監,為從三品官職(知名詩人賀知章也官至此職),月薪在20~28萬之間,和如今公司的總監之類主管人員待遇相當。貞觀七年,魏征代王珪為侍中,是正三品官,這才算到了28萬以上年薪待遇。

在貞觀之前,也就是李淵剛入長安時,沿襲隋朝制度,給百官的俸祿是按米來算的,比如一品七百石,從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折合如今的大米價,約是14.4萬、12.3萬、10.3萬,顯然這錢是不多的,但除了錢之外,另外還有給田的:一品十二頃,二品十頃,三品九頃,親王、國公、縣公之類的,給的更多,活脫脫的地主啊。這樣算起來,把田租出去,收租的錢也不是少數。

在貞觀之后,唐玄宗創造了唐朝第二個盛世,開元年間物價上漲,一斗米一般10錢,折合人民幣約20塊錢,和如今的米價挺接近,嘿嘿。雖然工資條看上去票子多了,但折合成如今的人民幣購買力,其實和唐初相差并不會太多,倒是從數額中可以看出等級區別越來越明顯。

一品月薪三萬一千,年底米七百斛。折合月薪62000,年薪74.4萬7萬人民幣

二品月薪二萬四千,年底米五百斛。折合月薪48000,年薪57.6萬5萬人民幣

三品月薪萬七千,年底米四百斛。折合月薪34000,年薪40.84萬人民幣

四品月薪萬一千五百六十七,年底米三百斛。折合月薪23134,年薪27.7萬3萬人民幣

五品月薪九千二百,年底米二百斛。折合月薪18400,年薪22萬2萬人民幣

六品月薪五千三百,年底米百斛。折合月薪10600,年薪13萬1萬人民幣

七品月薪四千一百,年底米七十斛。折合月薪8200,年薪9.8萬7000人民幣

八品月薪二千四百七十五,年底米六十七斛。折合月薪4950,年薪6萬6700人民幣

九品月薪千九百一十七,年底米五十二斛。折合月薪3800,年薪4.56萬5200

雖然這么規定,但是寵臣重臣的待遇卻絕對不止這些,比如幽州節度使安祿山、宰相楊國忠、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等重臣,所給都在百萬以上。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兩京九品以上的官兒,月薪漲20。兵亂時,權臣們所領到的錢,要比開元時規定的高出數倍。

原創八卦門神的收入——暴力簡化計算初唐公務員工資

春節貼門神是傳統習俗之一,最遲元代以后,兩位上古門神神荼、郁壘的人氣,被更加世俗化的叔寶、敬德逐漸分走不少。

俺這里擺出一副偽學術面孔來考證的,當然不是民間傳說中二位門神收到的香火錢,而是他們的原型——隋唐時期的秦瓊、尉遲敬德二位猛將,在給李世民打工時期的工資收入。

嗯,新春開門大吉,買二送一,順帶再算算曾經夢斬涇河老龍的半仙之體……那個貞觀名相魏征的工資,公開公正透明地公示出來計算古人的工資,并折算成現代人有直觀概念的人民幣收入,是一件有趣的工作。現在比較流行的計算轉換方法,大體是要分三步:

第一:建立公式。根據學者們的研究結果,列出那個時代(本文為初唐)官爵職位與收入的對應關系,也就是當多大的官封多大爵位,能夠領到多少錢糧。這是最麻煩的,也是一直到今天學者們都還爭論不休的。俺這篇小文主要參考了四本書:

《唐代財政史稿》李錦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95年7月第一版

《唐代官制》張國剛著三秦出版社87年4月第一版

《中國俸祿制度史》黃惠賢陳鋒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96年10月第一版

《漢唐封爵制度》楊光輝著學苑出版社02年1月第二版

其他參考文獻,網絡上如有現成地址會隨文放出。再次說明,因為唐代公務員收入情況本身就很復雜,留下的原始史料又實在太少,有些論題,這些學術著作之間也在爭論,所以本文不敢保證計算取值結果全面準確。為簡明起見,差不多的分歧就全一概無視了,因此叫做暴力簡化,暴力簡化……

第二:考證研究對象在當時所任的官爵職位,代入公式,求得收入結果。

第三:把收入結果轉換成現代貨幣(人民幣)。俺是以米價為基準轉換的,也就是把唐人的收入全按初唐平均價格折成大米(注意是去殼后的大米,不是稻谷),再根據現在的米價(約1.5元/市斤,)換算成人民幣。

在進行讓人眼花繚亂的繁瑣考證計算之前,有兩個概念需要先行設定一下。

第一,在古代特別是初唐時代,什么樣的人可以叫“公務員”?

第二,當時的“公務員工資”都包括哪些收入?

第一個問題……它是一個沒事找事的偽問題

現在的“公務員”,按照我國公務員法的規定,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把這個現代人員身份生搬硬套到古代,肯定要有很多對不上的地方,暴力簡化的話,我們只能這樣約定:凡是主要收入(包括土地、實物、貨幣、人力役使)由國家財政提供的人員,一概被歸為“公務員”。

在初唐時代,一個“公務員”身上最多會套上四層官職標簽,分別叫做(甲)封爵、(乙)散官、(丙)勛官和(丁)職事官。[《唐代官制》]

第二個問題,俺們約定凡是由國家提供給公務員的收入,都被馬馬虎虎地劃為“工資”。綜合主要參考資料,工資總收入A祿米(年薪、基本工資)B土地職田(收租子啦)C月俸(獎金)D力課(雜七雜八的補貼)[《中國俸祿制度史》173-199頁]

下面結合實例來具體分析,首先第一步,來建公式,即列出什么樣的官職能得到什么樣的收入。

矜持滴鐵牛一下……

工資1:爵爺們的食實封

工資2:暈死人不償命—官制和工資兩個系統交叉對應

工資3:公務員年薪是大米

工資4:窮財政下的三產小金庫

工資5:折現的月薪

工資6:力課(雜七雜八的補貼)

工資7:秦門神的總收入和工資公式

工資8:年薪千萬的尉遲恭和步步升職的魏征

工資9:初唐的農民收入和普通人生活水準

布匹和糧食之間的交換價格,歷代都很不穩定,這書里給出的價格,應該是取了有唐三百年的平均值。但是俺們要算的貞觀年間的糧食價格,恰恰離平均值很遠,大部分時間都徘徊在低糧價的區間。所以俺覺得《財政史》上不同種類的糧食之間(粟與稻、大米和小米)的換算比例是可用的,不同種類的織物之間(布、絹、綿)的換算比例也可用,但是糧食和織物之間的換算比例,一會兒再詳細考察下吧。

《財政史》435頁:麻一斤綿一兩布五尺絹四尺

446頁:租粟2石折稻三斛(石),折米1石2斗(官方定價)。1石10斗,1丈10尺,1匹絹寬1.8尺長40尺

書上還給出了一個換算的實例(887頁)。根據這些,俺自己一步步換算如下:

貞觀年間,每個男丁每年要交大米1石2斗(租)+絹2.3匹(庸調)

已知貞觀四年斗米3-4錢,貞觀八、九年斗米4-5錢,貞觀十五年斗米2錢,高宗永徽五年斗米4錢,麟德三年斗米5錢……[注2]馬周的奏折上說貞觀元年斗米絹一匹,五六年后匹絹十余石粟,從上面得知貞觀年間糧價長期低位運行,那么為簡易起見,設定平均值1匹絹=10石粟6石米

所以貞觀年間每個男丁每年上交大米總數=1.2石2.36石15石大米

另外,俺們從《財政史》887頁里得知,唐代那些“食實封”的米蟲們,在挑選自己的“封戶”時,都是拼命挑那些男丁多的家庭,據說至少是“三丁以上”。考慮到貞觀年間米蟲們大概不至于太放肆,俺們就算是三丁吧,那么秦門神的“七百戶食實封”一年所得收入就是:

15石3丁700戶31500石(米)

把大米換算成人民幣的工作,留到最后統一再來做,以期達到震撼效果

太的工資了,衰公查找了半天資料才收刮來的,目地希望各位不要以為衰公瞎編亂造,大唐高級員工福利優厚牛叉吧?好的話頂頂!當然票票也別刻薄了,衰公每天查資料碼字不容易,看官們別刻薄手中免費的票票,衰公大老遠跑來網吧啾啾自己點擊,感謝各位批評和支持衰公的人,你們的肺腑之言是對衰公的幫助!衰公會盡快回家保持兩更!


上一章  |  大唐正衰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