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家族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河東聞喜裴氏家族。這個世族的發祥地,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
“裴氏家族”探源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
而盛極,五代以后,余芳猶存,在上下二千年間,豪杰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余人。在上下兩千余年間,先后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計其數。還多次與皇室聯姻,出過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
自漢、魏,歷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華大地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僅隋唐二代活躍于政治舞臺上的名臣就不下數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秀、裴楷、裴蘊、裴矩、裴他、裴讓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斐樞等;軍事家有裴行儉、裴茂、裴潛、裴叔業、裴邃、裴駿、裴衍、裴寬、裴果、裴文舉、裴鏡民、裴濟等;法學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隋代名臣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學家。據《隋書》記載,裴政在斷獄時,“用法寬平,無有冤濫”,深得民心。又因敢于直言進諫,多所匡正,享譽朝堂內外。隋文帝繼位后,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開皇律》。裴政博采魏、晉、齊、梁等南北朝時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處,廢除了前世的梟首、鞭笞等酷刑,把刑訊時慣用的大棒、毒杖、車輻壓踝等酷刑全部革除,并規定民有冤屈,縣不受理時,可依次上訴郡、州、省,仍不理者,可直接向刑部申訴。《開皇律》無論從內容到形式,比歷代任何律令都顯得格外開明,是一部劃時代的古代刑典,為后世立法奠定了規范格式。明代大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評價道:“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也”,足見其影響深遠。
隋朝文林郎裴世清,是個九品小官,正史甚至沒有給他立傳,但他卻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代表國家,率領訪日友好使團出訪日本的外交大臣。隋大業三年(607年),日本國派遣使者小野妹子訪隋,次年3月到達長安。裴世清受隋煬帝詔命,率隋朝使團一行13人回訪日本,并晉見了日本天皇,獻上了文物及國書。他攜帶的這份國書在日本的《日本書記》太籍中被保存下來,成為永久的歷史見證,為發展中日睦鄰友好關系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名臣裴矩(547——627年),是供職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為政廉謹,頗負清名。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尚書左丞、史部尚書等職。隋煬帝時,裴矩受命赴張掖(今甘肅)主管與西域各國開展貿易之事。在與各國商人接觸中,他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大量寶貴資料,編撰成《西域圖記》3卷。書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紹了西域44國的國情,還繪制了許多地圖,標出了從敦煌到達地中海的3條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為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
唐開國元勛裴寂,在隋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亂之際,高瞻遠矚,順天順人,鼎助李淵起兵晉陽,建立了李唐王朝。
唐宰相裴耀卿(681——743年),致力于整頓漕運,保證了南糧北調的水道暢通,解決了唐王朝沿續了幾十年的關口糧荒問題,開元年間傳為佳話。
一代賢相裴度,更是世代傳頌,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與唐初的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論。他從青年時代便胸懷壯志,正氣凜然。其一生的最大功績就是竭盡畢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藩鎮割據勢力,特別是在平定淮西藩鎮吳元濟叛亂中,立場堅定,力挽狂瀾,功績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統一,出現了“元和中興”的政治局面。淮西之亂平定之后,唐憲宗封裴度為上國柱并晉國公。后來由于奸臣構陷,裴度三起三落,幾度入相,幾度出藩。裴度為相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詩文大家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撰寫詩文頌揚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跡,甚至被編成傳奇小說,在民間廣為流傳。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明明是59位宰相,何來六十位呢?原來,裴柏村對面的村子阜底村,是南宋名相趙鼎故里。趙鼎因推薦岳飛,反對投降,主張抗金,最后絕食而亡。兩村近在咫尺,幾乎連為一村,故有此說。
在各個學術領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閃耀古今,不勝枚舉。
西晉地圖學家裴秀(224—271年),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創造性地制定出“制圖六體”的原則,即分率(比例尺)、準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為地圖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所著《禹貢地域圖》18篇,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地圖學說的專著。他被譽為“中國制圖學之父”。
南北朝時期的“史學三裴”——裴松之、裴馬因、裴子野,皆以治史享有盛譽。裴松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65卷、博采群書,史料翔實,流傳千古,開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稱贊他“裴世期為不朽矣!”他的兒子裴馬因為司馬遷《史記》作注,寫成《史記集解》80卷,流傳于世。他的孫子、裴馬因之子裴子野撰寫編年體《宋略》20卷,其敘事、評論都超出了沈約所著《宋史》水平。二著均影響非凡,永垂后世。
唐代小說家裴钅刑著《傳奇》一書,首先提出的“傳奇”這個專有名詞,以后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小說文體,且愈來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愛。
裴氏家族千余年來,將相接武,代有偉人,確實是中外歷史上的一大奇觀。所以,在我國的歷史劇中,表現裴家的戲劇就有好幾個,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恒遇仙記》、《白蛇傳》等,演的都是與裴家有關的事。名劇《白蛇傳》里的法海,是唐初政治家、書法家裴休的兒子。歷史上的法海,本來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說出世后,法海便成為反面人物了,這也算是一奇。
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兩千余年來,裴氏家族的興隆與輝煌,引發著人們的深思。
追溯裴氏家族經久興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總結了三條,即聯姻、世襲與自強不息。裴氏家族歷史上共出過附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蔭襲95人。由聯姻、世襲所結成的封建裙帶關系,這無疑是促成裴氏人物顯露頭角的優越條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對于公侯將相數以千計的裴氏家族來說,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們重視教育,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并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風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進入宗祠大門,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
當然這些只是資料,衰公把程妖精描寫成天不怕地不怕敢和李世民作對作為鋪墊,衰公十分感謝書友們提出過多胡鬧的事實,確實,衰公身為一名新手有許多不足地方,感謝各位大大們的提醒,本書致力于悠閑娛樂,如果衰公把天子描寫成傳統一樣整天板著臉,動不動砍人抄家之類又有何意思不是?各位書友看多了大神們深奧文學,轉過頭回來看看衰公娛樂休閑般不是更有意味嗎?正所謂年少無知,一代天之驕子明皇李世民如果連渡人之量氣魄也沒有,哪里來的大唐盛世哪里來的萬國朝邦盛會?衰公正是看準李世民的仁厚每天查閱資料,希望各位喜歡輕松愉快的爽文,當然豬腳的老婆妻妾也不會少,后續章節陸續蹦跶出現之中,衰公致力打造歷史長篇娛樂小說,特此感謝每位投票票支持衰公的人,你們的肯定是衰公的動力源泉,如若本書任何一章節低于5000字衰公馬上修煉葵花寶典!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