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軍事第八十五章達摩克里斯之劍上
第八十五章達摩克里斯之劍上
大友義鎮不光彩的死了,沒有光榮的死在戰場上,而是輾轉反側的痛苦的死在病床上,這讓政衡確實覺得無話可說。當政衡知道大友義鎮死訊的時候已經是九月十六日,大友義鎮已經死了三天時間,滲透得猶如篩子的府內城,僅僅瞞住了自家的家臣,反倒是政衡知曉了大友義鎮的真實情況,這是一件何其悲哀的事情。
人因欲望產生沖突,孰善孰惡難以區分,即使區分清楚也無意義。任何一方都有責任,又都值得同情。政衡和大友義鎮并沒有直接的沖突和仇恨,雙方的爭斗不過是私心作祟,兩人都被各自的私欲和貪婪所驅使,不過在政衡的眼中,大友義鎮成了他統一天下的障礙,為了大義自然要搬開。
現在大友義鎮提前死了,還沒有和政衡真正的面對面,王對王,就死在了傷痛之中,實在是讓政衡感到唏噓不已。按照常理,自然要趕盡殺絕,斬草除根。
不過政衡顯然已經沒有這方面的欲望,他知道大友義鎮一死,再加上戶次道雪敗光了大友家僅剩的勇氣,大友家已經退出了爭霸。
事已至此,大友家的實力根本無法和政衡抗衡。
貪生怕死、屈膝投降之人,很容易對付。但是那些不貪生怕死之輩,遵循武士精神為美德的真正的武士,就不同了,大友家還有一些忠心耿耿的家臣。
政衡逡巡了數圈后,仰望天空,說道:“官兵衛,奈多夫人似已決定投降。”連大友義鎮之死都一清二楚,奈多父女的密談自是有些端倪流出。
黑田官兵衛應道:“是的,從她的舉動來看,她并不想要讓外城的大友家臣知道大友義鎮已死的噩耗,反倒是和她的父親暗自溝通。在下認為,她現在精神恍惚,只要答應了她的要求,府內城不攻自破。”
政衡沒有多說,停頓了少許,道:“你說留還是不留?”
黑田官兵衛絕頂聰明之人,自然清楚政衡口中的人到底是誰,大友義鎮的獨子。
留不留都有利有弊,如果留著自然會變成那些忠心于大友家的旗幟,不留自是斬草除根,不過想要徹底征服大友家的遺臣的心怕是一件長久之事。
黑田官兵衛沉吟片刻,道:“主公,我看還是留吧!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大友家失敗指日可待,不過誰都沒有說出口,只要給個臺階,紛紛都會自動走下來。就算是留著,也能夠時時刻刻監視著。”
政衡沉默了片刻,方才說道:“我和義鎮公并無私仇,全都出自公義,天下人盼著安定的生活,一統天下才是最大的大義,如此不可禍及家人。義鎮公病故,他的孩子年幼無知,正處向學之齡,可托付給公家之人學習文學和歌,長大后世上就會多了一名文化人。”
黑田官兵衛心頭一凜,他應道:“是,主公,臣即可前往府內城。”
政衡卻是搖搖頭,道:“此事我會交于他們,不過前日大村純忠到來拜見之事,你也在場,自是知道切支丹之事事關重大,現在切支丹領袖托雷斯神父派遣了安德烈教士前來,你先和他會面,看看他們的來意。”
停頓了少許時間,政衡再次說道:“南蠻之人外貌和我等大不相同,據聞是從遙遠的國度而來,這些人源源不斷的抵達東方,自是有不少海圖和輿圖,若是能夠從他們的口中探聽出倭國之外的情況,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要開拓海外,需要堅固的大船、明確的海圖以及勇于開拓的精英。現在,大船、火炮、海圖、精英全都需要培養,這是一件曠日持久的工程,以后將會由你負責。”
軍中謠言四起,其中最象模象樣的謠言就是政衡親征九州之目的并非只是小小的大友家,而是將目光望向了東方大陸,政衡自是知道黑田官兵衛在其中的作用。不過政衡也知道黑田官兵衛在其中頂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年輕的家臣們期望能夠開疆拓土,期望能夠奪取更大的戰功,一旦倭國戰事停頓,他們顯然不會停下腳步,奪取朝鮮,以朝鮮為橋頭堡遠征大陸自然會被提出議程。
特別是在現在大陸之上狼煙四起,兵禍連連的情況下,倭國的野心家們只要稍稍煽動一下就會形成巨大的海浪,誰敢阻擋全都要被沖垮。更何況伊達家是一個年輕的家族,家督政衡年方三十,他的家臣們俱都是三十上下最精力旺盛的人,人如果不發泄出去,就會憋在心內,不是對外,就會對內。
如果對著大陸發泄,最終將會被和諧大神和諧掉,那么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南下,逆行南蠻人的道路逆行而上,將“亞洲歸亞洲人,亞洲事亞洲干”貫徹到底。
黑田官兵衛聽得政衡的命令,眼前一亮。
其實對于他來說,首要的就是忠心于伊達家,在他看來一旦一統倭國之后,百余年來積蓄下來的怨氣如果不發泄出去的話,剛剛一統倭國的伊達家就會再度土崩瓦解。明知道這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夠開疆拓土發泄怨氣,也能夠傷害自己,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設想。只要達成了預期目標,奪取了大片土地,領導這一切的伊達家和政衡全都會擁有巨大的威望,誰想要推翻他們的統治誰就是在和開疆拓土的既得利益者們為敵,如此一來伊達家統治倭國將會變得實至名歸,能夠延續數百年基業。可是如果失敗,將會前功盡棄,伊達家和政衡都將被這場浩劫埋單,原本一統的局面就會分崩離析,重回戰國時代,政衡和他的家人孩子甚至有可能會被野心家們斬盡殺絕。
這就是一個“度”的問題,而這個“度”太難把握了。
和諧之神如同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政衡唯有轉向,借著黑田官兵衛的口將他的想法傳播出去。政衡的想法雖好,不過明國卻有人記掛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