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隔日是八月十四,傅紫萱可算是睡了一個好覺。冰火!中文起來后頓覺神清氣爽。
帶著幾個小的去食廳吃朝食。幾個小的從昨日就開始放八月節的假了,長山書院放了四天假,到八月十七才復課。
這八月節是除了年節外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是舉家團聚的日子。
前日下學后城里的學子就陸續被家人接回去了。彥華、學承昨天都留下來吃紫梅的酒席。
那兩個小子好像更樂意跟村里的同齡人玩在一塊,絲毫沒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在村里人緣極好。他倆又極講義氣,家里給的零花錢又多,經常和紫辰吆五喝六地帶著一大群小子去村里的貨棧買東西請大家吃。于是幾乎村子里的小娃們都樂意跟在他們的屁股后面。這兩個人每次休沐也都不愛往城里跑,更愿意窩在鄉下。
只不過,古氏昨天派來古媽媽來吃酒席,把彥華接回去了。那小子看學承留了下來,死活不肯走,最后還是傅紫萱等人好說歹說才把那小子勸走的。走時還眼淚汪汪,一步三回頭的。
而學承則和他奶奶趙陳氏及她姐雪研留了下來。
老太太是多年不在鄉里過八月節了,想得慌,也想看看傅家莊的放天燈。而學承自從聽了村里小子們說八月節放天燈如何如何后,便也惦念上了。
于是,傅家便把他們一家都邀請來家過中秋,趙老爺子和趙劉氏還要明日一早才到,畢竟那府里也有一大堆事務要處理。
吃朝食的時候,傅紫萱發現老劉氏、陳氏等人都不知干嘛去了。問了丫頭說是吃過早飯就到村里去了。
傅紫萱和幾個孩子納悶得很。今天不是還好多月餅糕點要做出來嗎?傅紫萱以為陳氏一早會在廚房那里忙碌呢。
問了幾個人,才知道老劉氏和陳氏帶了趙老太太到村子里摘樹葉去了。
原來是老太太早起時幫著做糕點的時候,跟大伙聊天,說到以前小時候吃過的一種糯米粑。甚是懷念。說是都幾十年沒吃過了。
老劉氏一聽坐不住了。這糯米粑雖不是八月節應景的糕點,但做著也極簡單,家里又有現成的餡料,便興沖沖地出門摘樹葉去了。趙老太太好像也找到了兒時的回憶,也興奮無比地跟著陳氏和老劉氏的后頭去了。
傅紫萱問了紫陽等人才知道是什么東西。原來是端午時村里蒸的那種用糯米粉做的點心。
用的是那種長得像桃形的樹葉,不大,比成人的巴掌要小一些。而且要摘枝上不嫩不老的樹葉才行,太嫩的,不好裹糯米粑,太老。味太苦澀。只有那種不老不嫩的才行,又能裹得住,粑里還帶著樹葉的清香。
這糯米粑。其實就是用糯米磨成細粉做成的,要磨得細細的,還要篩好幾遍。然后用涼水和了,再揪小團下來,用手攤薄。里面裹著綠豆沙、紅豆沙、花生碎、杏仁碎等物,然后在手里團得圓圓的,最后再用巴掌大的樹葉子把它包了。
這糯米粑跟嬰兒拳頭一般大小,一般成年人能一口或兩口一個,女娃子兩三口也能把它吃完了。
這樹葉子為了好剝下來,是要刷油的。待糯米粑蒸熟后。用手輕輕一剝就剝開了,也可以一邊剝一邊吃。
這種糯米粑有點像幽州等地的艾草粑和青團子。做法并不難,傅紫萱回來的兩個端午都是吃了的。
只是還要看各家經濟情況。有些沒有裹餡,就是純的糯米團子。而大多數人家餡里并沒有那么花哨。
這糯米也貴,磨成細糯米粉就更費事費錢,還要綠豆沙、紅豆沙、花生、糖、還有油等物,著實費錢。傅家也就是傅紫萱回來了。才做了那么兩次吃,往年家里也并不大做這個。
這會聽了趙老太太記起兒時的記憶。又懷念不已,婆媳倆也就不管應不應景什么的了,帶著人就滿村子摘嫩樹葉去了。
傅紫萱等人聽完也很是意動,叫上丫頭拿了一些小竹籃子就找了出去。
一路上碰上了好多娃子,都是來尋紫辰和學承來玩的。不過這會兩人正惦記著要摘了嫩樹葉回家做好吃的呢,哪有空與他們滿村亂竄。
小娃們也不走,一路跟著,說知道哪里的嫩樹葉多。有些娃子又說知道她們在哪,還有些娃子說他們會爬樹……
于是,不多時傅紫萱等人身后就跟了一長竄孫猴。
傅紫萱她們找到陳氏等人時,這幾個人正仰頭站在樹下,看著家里的下人攀上樹去摘樹葉子,跟著的夏雪及趙府的兩個丫頭手里拿的框子里都快裝滿了。
“你們怎么來了?”陳氏看著這一長竄人很是奇怪。
那趙學承就先嚷嚷起來:“我也去摘!我會爬樹!”
說著跑到一棵樹下,撩了衣袍夾在腰間,就要登了鞋往上爬。
陳氏和老劉氏忙把他拉住了:“哎喲,這哪里用得著你們了?摔了可怎么好?”
倒是趙老太太看著孫子樂呵呵道:“沒事,我們在底下看著呢。再者這樹也不高,就是摔了也沒事。小孩子又皮實,摔一下他都不會喊疼。讓他爬著練練手腳也好。”
傅紫萱只知道趙老爺子是個開通的,沒想到這趙老太太也不是個迂的,很對傅紫萱的脾氣。
陳氏還在那里勸:“用不著他們,這會都摘得差不多了,這兩籃子也夠用了。”
趙學承可不管三七是不是二十一還是二十八的,很快就甩了鞋,襪子都甩掉了,抱著樹桿就一蠕一蠕,手往上攀一點,腳就往上進一點,底下有些男娃還一哄而上幫他抬著屁股。引得他更是熱血沸騰,手腳飛快。
傅紫萱和紫嫣、雪妍等人看了,在下面哈哈大笑。趙老太太等人也是忍俊不禁。
紫辰這會哪還忍得住?他本就在鄉間長大的,沒道理城里來的娃子都竄上樹了,他還在底下看著。
也甩了鞋,三下五除二就攀了上去。兩個人還較上勁了,一邊爬一邊看對方,看誰攀得高。引得底下的小娃娃們更是拍手起哄。不多時就個個都忍不住了,也都擇了樹猴一樣竄了上去。
沒東西裝的,就用衣擺兜著,一邊用手攀著樹枝,一手去摘,衣擺一角便只能用牙咬著。
不多時有一些爬不上樹的更小的娃子就從家里拿東西來裝了,還把各家的家長也都帶來了。
這下,就不是給傅家摘了。小娃們都嘴饞,看見別家要做這個糯米粑,自然也是鬧著哄著自家父母也要做的。
如今傅家村家家戶戶都有余錢了,腰包也鼓了,小娃們一個暑假又乖得很,不鬧事不打架,還往山里采草藥掙錢,難得開一次口,大人們怎么著也是要滿足一二的。
于是,整個傅家莊便齊齊出動了,家家戶戶都拎著小竹框子出來摘樹葉。
傅紫萱家里要做很多,家里人多,又要做了送人,便足足摘了四竹框才回去。
因著下午就要做好分送出去,傅紫萱等人一回到家就洗干凈手,忙活開了。
傅紫萱把幾個娃子喝住,每人都派了活。這種事必要親身參與了,印象才會深刻,將來有一天長大了,離開故鄉了,才會記得牢,記得故土。
紫辰、學承是個跳脫的,讓他們包糯米粑,總是這里露一點,那里露一點,不然就是餡料放太多,包不住。
兩人一看兜不住了,倒也有些聰明勁,又下手揪了一小團糯米團在手里,把它攤薄了蓋在原來捏好的上面,然后再把它們捏在一起,又使勁在手里搓了把它們團在一起。
包是能包住了,不過卻把里面的餡料都弄到外面來了。本來是白白的糯米粑,讓他們弄得紅不紅,綠不綠的,還有好些花生碎露在皮外面。
而且讓他們這么蓋來蓋去,補來補去的,那糯米粑大得跟包子一樣。兩人還放在掌心里互相取笑,你看不上我的,我嫌棄你的。
大伙眼瞅著他二人,笑到幾近脫力,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陳氏一看兩人就是來搗亂的,本想哄了他們出去,這兩人還不干了。如今被他們弄出樂趣來了,哪里肯出去。
傅紫萱看他們喜歡動手,便讓他們去給樹葉子刷油。
怕他們干活不仔細還特地告訴他們,若刷得不勻,有哪處漏刷了,糯米粑便會粘在樹葉子上,到時吃的時候,樹葉就剝不下來。到時樹葉剝不下來的就讓他們把粑連同樹葉都一起吃了,若是送了人,讓別人笑話,也都說是他們干的活。
兩人這才上心了。不過因了這么多人包,就派了他二人刷油,又要求速度,又要求哪一處都要刷到,著實讓他二人手忙腳亂,刷油還不如包粑的人快,急得兩個人滿頭汗。
為了不吃那些剝不開樹葉的粑,兩人可是在樹葉子刷了厚厚一層油,看那樣子都恨不得把樹葉子浸在油盆里再撈上來了。那可是炒菜的油啊,把老劉氏心疼得直抽抽。
人多,三家人又湊在一起,家里的丫頭婆子也都來幫忙,趙老太太也親自動手。
很快各種糕餅,糯米粑便陸續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