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歸田第二百七十七章 除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無憂歸田 >>無憂歸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七章 除舊

第二百七十七章 除舊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02日  作者:芭蕉夜喜雨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芭蕉夜喜雨 | 無憂歸田 

陳氏看兩拔人都已是能上手了,在旁邊又看了一會,就極放心地轉到廚房看寒霜領著其他丫頭捏蘭花根及餃子了。binhuo

而傅紫萱和紫嫣兩人則更喜歡坐在外面看炒米花和炒花生仁。里面捏餃子和蘭花根還不到炸的時候,沒得吃,還是外頭好,坐在灶前能一邊烤火,還一邊抓米花及花生吃。

這炸餃與吃的餃子外形上差不多,但比吃的餃子大了兩三倍,裹的內餡也不同。

里面包的餡料是甜的,主要是花生碎和芝麻。而且為了送禮好看,也不像餃子那樣兩手一合就行,要捏好看的包邊。然后再往油鍋里炸,一直炸到餃子膨脹浮起,并兩邊焦黃才撈起控油。。

蘭花根倒是簡單,把面團搓成尾指般長短,揪下來放油鍋里炸就是。有些喜歡吃甜的,還要在熬的白糧里裹上一圈。

因家里要送的禮很多,若每一家送上幾斤,估計兩大袋精面粉都不太夠。所幸做得品種比較多。除了米酥,還要做一些花生酥。

花生酥跟米酥的做法是一樣的,只是里面沒有了暴的米花,全都是花生仁做的。而且為了花生更好的粘在一起,用的白糖也比米酥要多。

所以一般人家極少做花生酥,一是費的花生多,二是費的糖多,三是牙口不好的老人也咬不太動。還是米酥更酥脆一些。

往年傅家也是不做花生酥的,收了稻種之后,種一些花生也都是為了拿去賣,給家里添些進項的。這花生價格挺高,一般人家不太舍得把花生留下給孩子當零食。

就是嘴饞的孩子想吃上一回水煮花生都是不能的。家里的幾個弟妹今年托了傅紫萱的福狠是吃了一回鹽水煮花生。那會兩個小的都恨不得拿來當飯食,玉園收花生那會,兩個小的衣兜里總是揣著鼓鼓的煮花生。美滋滋地到處顯擺著吃。

整整用了兩個時辰,炸餃和蘭花根都炸好后,花生仁和米花也都爆好了。

陳氏又帶著眾人轉移到廚房內,按比例調好米花和花生的比例。先在大鍋里熬了糖。然后再下調好比例的花生和米花。

小火,并在鍋內不停地攪拌,使花生和米花充分地與糖粘連,攪拌均勻后。再把它們起了,放到一米左右大小的大平竹蓖里。再用粗圓的搟面杖把它壓平壓實,等將涼未涼時,再用刀切成小菱形。待涼時收至器皿里密封放好就成了。

因家里做得多,一直做了五鍋才算是好了。

做米酥和花生酥時,紫辰幾人也恰到好處地跑進來。嘻嘻哈哈地趁著米酥和花生酥還熱時。就揪起一團放掌心里捏成各種模樣。或圓或方或各種四不像。

陳氏如今因家里境況好了,也不拘著他們,也不罵他們浪費了,笑瞇瞇地任他們玩去。

這米酥趁熱的時候最是好吃,陳氏切了好大一盤讓紫陽送到書房給君子涯和傅天河嘗鮮。老劉氏和老傅頭一大早則往傅天海家住去了。傅天海作為長子,家里更是要備著這些,而且出嫁的姑娘女婿回來。也要送這些做為年禮的。所以他們家做的只怕只多不少。

二十九日,吃過早食,傅紫萱就帶著弟妹們忙開了,她們家的對聯都沒貼呢。別家都早幾天就貼上了,她們家還是最后的。

君子涯也跟個老小孩一樣,興沖沖地與紫陽紫越等人刷米糊張貼對聯,兩只手掌都被紅紙染得通紅。

君子涯看起來很喜歡傅紫萱的幾個弟妹,不僅把隨身多年的玉佩送給了紫嫣,昨晚及今早還親自提點了一番紫越紫辰的武功。

君子涯又被陳氏安排住在紫陽三兄弟那一進院里,三兄弟對君子涯都帶著感激,這個人不僅救了他們家大姐,也間接地改變了他們家。對君子涯很是恭敬。今天一大早就到君子涯的房門外候著他起床了。

如今老小子君子涯就充當著人梯抱著紫辰夠得高高的,張貼對聯。幾個人亂糟糟地在大門外鬧成一片,每人的衣服上都沾了不少米糊及紅印。

傅天河原是喝斥了他們幾句,說他們沒大沒小。被君子涯說了一句無礙后,也就偃旗息鼓了,幾個孩子平日里也都是懂事的,過年鬧就鬧一些吧。

傅天河瞧著他們熱鬧也搬了張長條案,在院中寫起對聯來。如今家里大了,房多門也多,還有各處衣箱柜子都要張貼小福字,需要張貼的地方不少,多寫些總不會浪費了。

另一邊傅紫萱則領著紫嫣在旁邊幫忙,又是刷糊又是遞對聯的,紫嫣還在一旁咋咋呼呼的,又是左又是右,又是高了又是低的了,仰著脖子兀自叫得歡快。一家子喜氣洋洋的年味十足……

轉過天就是除夕了。

一天清早,天才蒙蒙亮,陳氏就起了。

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不僅要在家里祭拜,還要往祠堂祭拜。不僅要煮上兩大鍋白白的大米飯裝在碗里塑形做供飯,還要準備上供用的各種吃食,雞鴨魚肉、糕餅點心等等。

傅天河也把幾個孩子早早叫了起來。傅紫萱很是喜歡傅天河和陳氏到屋外叫起,有很濃的家的感覺。

以前住老屋的時候,傅天河和陳氏也只是在院子里喊一嗓子:“萱兒,該起了。”傅紫萱就一咕嚕爬起來,有時候她早早就醒了,也賴在床上等著他們叫起。說不上什么心情,就是喜歡這樣的感覺。

如今傅紫萱和陳氏夫妻不住一個院子里了,傅天河也覺得她們姐妹倆大了,不再過來叫她們姐妹倆了,不過陳氏還是偶爾會親自過來叫起。

紫嫣特別賴床,每次陳氏都要叫上好幾遍才起,有時候陳氏就干脆進了她的房里,掀起她的被子拍她的屁股捏她的鼻子她才能爬得起來。

有時候那小妮子為了多睡一會,每天晚上都要抱上自己的小枕頭到傅紫萱的床上跟傅紫萱擠一張床,因為她知道陳氏不會來掀傅紫萱的被子。小妮子鬼精鬼精的。

除夕這天是年末的最后一天,它的供奉比八月十五那天還要隆重,就是家里再窮的人家也要湊個十樣來供給祖先的。

自己吃得不好,也必是要讓祖先知道家里從沒忘了他們這些先人的,這便是孝道。

雞是一定要有的,這敬縣不管是什么祭祀,一只整雞是必定要奉上供桌的。八月十五那天沒魚可以,但是除夕這天的供桌上,必是要有魚的。

然后就是一條五花肉。今年村里利用冬閑田養上了鴨鵝,好些人家也定是會供上鴨鵝的,還有傅家莊家家都養的鵪鶉。這便是五樣肉菜了。

再添上五個熱菜就成了,不一定都是肉菜,素菜豆腐也是成的,畢竟已有了五大肉菜了。

五個熱菜湊不上,湊上糕點共十樣也是成的。

就傅家自家做的米酥花生酥,炸餃蘭花根都四樣了,再添上瓜子炒貨,十樣都不止了。

這天的供奉照樣是由陳氏挑著,家里的小孩或捧或提,傅天河則拎著水酒炮竹紙衣等物走在前面。

君子涯也極感興趣,想看看這敬縣不一樣的年俗,一大清早就爬起來把自己收拾好,與傅天河走在前面。傅天河一路與他解釋著這敬縣的風俗傳統,君子涯也不時問上一兩句。

傅紫萱瞧著他兩人的背影,嘴角一直揚著,心情很好地跟著他二人身后。

祠堂里早早就有人過來了,來早的來晚的,只要進了祠堂大院都要笑著迎上來相互施禮,打聲招呼并拜年。

村里一百多戶傅姓族人,這大院也越修越大,今年村里又有了閑錢,這祠堂各處也修葺了一遍,瞧著就跟新的一樣,大院也往外擴了擴。

不多時,整個族人,沒一戶落下的,隨著長長的炮竹聲響,各家男眷帶著家里的男娃涌進了放著靈牌的內堂,名家女眷則領著女娃跪在大堂里。

隨著族長聲起,三叩九拜。

“拜……”“起!”“拜……”“起!”

冬日的青石板冷得很,還好冬日的棉褲夠厚,也幸好,沒有什么拖拖拉拉的,不然這兩條膝蓋真不是一二般的受罪。

傅紫萱壞壞地抬頭望天,這要是除夕下雨可怎么辦?

“下雨下雪,都會支了柱子拉上厚氈布的。祠堂的倉庫里存了好幾捆厚氈布呢,足夠把這大院全遮起來的。”

紫嫣在傅紫萱的耳邊說道。她才知道自己不自覺地就把話說了出來。

傅紫萱點了點頭,想起楊忠成親那日,向祠堂借的厚氈布。嗯,果真是不怕風吹雨淋的。就是沒有厚氈布,照古人如此重視孝道禮儀規矩,估計就是下刀子也得供著,也得又跪又拜的。

君子涯先是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后來臉上就越發暗淡。傅紫萱瞧著心里生疼。

在起了之后,就走到他旁邊抱住了他的胳膊,默默地安慰著他。

君子涯回過神望著傅紫萱笑了笑,拍了拍傅紫萱的頭,心里慰貼無比。幸好啊,還有這個徒兒在身邊。很快又與傅氏族人有說有笑起來。

這章不知為什么要審核,這是第二遍了,再審核就明天看吧。我沒寫肉啊,不知哪里有敏感的詞,我真是暈了


上一章  |  無憂歸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