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和葉文華的婚事熱熱鬧鬧地過去了。binhuo
只隔天楊家又把傅家一大家子叫了過去。兩家如今也是正經的親家了,有什么好事都愛叫著一起,兩家平時也都互相幫襯著。
就是楊孔氏一直在城里的錦繡坊忙碌,家都回不得,傅天河夫妻一直感到內疚。
不過楊老太太和楊盛都沒說什么,還說讓她過了年還去,說是只要傅家用得著她就去幫忙打點。再說家里現在也有長媳了。
傅紫萱隨著家人到了楊家時,又見到了文華。以前她只見過葉文華兩面,覺得這姑娘活潑開朗,又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還沒有要攀高枝的想頭,愿意從城里嫁到這鄉下來,傅紫萱對她的印象極好。
這嫁過來才頭一天,再看她已是與舊日大不相同。
整個人紅光滿面,臉上帶著新嫁娘的幾許羞澀,也帶了幾許心愿得逞的滿足笑意,偶爾抬頭看向楊忠的眼神里都柔得能掐出水來。
這葉文華在沒嫁過來之前,因她和楊忠之間頗費了一番波折,兩人這是好不容易才走到一起。她在楊老太太和楊孔氏面前自然是為自己爭取過的。
楊老太太和楊孔氏也很喜歡她爽朗不扭捏的個性,如今看她跟在楊老太太和楊孔氏身邊端茶遞水,婆婆太婆婆臉上都帶著笑,想來對她還不錯。
這葉氏文華原先父母雙亡,寄居在伯父家,她伯父伯母憐她也沒虧待過她,她身邊也是有好幾個丫頭伺候的。這回嫁到鄉下來,看她身邊只帶了一個丫頭隨身服侍,其他陪嫁的丫頭婆子聽說都打發到陪嫁的莊子上了。
看來她是下定決心要和楊忠在鄉下過苦日子的,看她自己也樂在其中的樣子。傅紫萱也為她的得償所愿感到高興。
如今她只和楊忠住在書院里,所幸書院里給先生們留的房舍也足夠,只是要是帶太多丫頭下人來就不夠住了。原先葉家是說要幫著他們家在城里買套房子的,只是楊家并不同意。
楊盛和楊老太太已是決定要把家安在傅家莊了。楊老太太原先在大宅門里呆了大半輩子,又隨著楊盛四處流轉,才到了敬縣。生活一開始很是困頓,在小玉莊佃了田,起了泥坯房居住,這會全家搬來傅家莊,老太太也是真心喜歡上了這個地方。準備在傅家莊起房子了。
楊盛跟傅族長商量后,也選了宅基地,待翻過年就要起新房子了。這會楊忠小夫妻倆也只是暫住幾個月罷了。
另一邊傅紫松昨天也從城里回來了。他未來的大舅子娶親。他自然是要回來幫襯的。花廳里兩對年輕的人兒站在一處,甜甜蜜蜜地讓人看得都覺得賞心悅目地很。
日子過得飛快,楊忠和葉文華的婚事辦完之后,年的腳步也越發近了。
俗話說: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灌燒酒;年三十。貼對兒。
臘月二十三,陳氏一大清早就帶著丫頭們起來忙碌。
書院那邊,從今日起就正式放年假了。一直要到正月二十才復課。
這時代交通不便,冬日路上難行,有些人家要回鄉祭祖過年訪親什么的,路上要走好多天,所以過年各書院放的假都比較長。有些北方的書院放的年假更是長。那邊天氣嚴寒,大雪封路。很多書院都是要過完整個正月才開始復課。
長山書院的學子還是附近的學子占的人數多些,雖然城里的學子越來越多,但因傅家莊的孩子不收束脩,傅家莊出嫁女子所生子女附學又只收半價,附近來就讀的孩子也多有優惠,所以總的來說,人數上城里學子還是趕不上附近幾個村子的學子。
所以傅天河也并沒有放太長的假期,放假前也都詢問過學子們,正月二十都是能來復課的。
而二十三祭灶官,自古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說,所以這臘八二十三一大早,傅天河也早早起來幫著忙活。
相傳這一天是灶王要升天的日子,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來代替舊的。
畫像上繪著一座宮殿,上書“廣德宮”,中間為灶王像,左右像下有五個小孩捧銅錢元寶,寓意五子登科,招財進寶。灶王龕兩邊還要貼上對聯,一般是“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這樣的五字短聯。
又有詩云“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所以祭灶神的貢品與其它祭祀不同。不需雞鴨魚肉,也不要牛羊三牲,只需清茶糖瓜就成。
為了讓灶王爺爺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幾句,家家戶戶定是要供奉糖瓜等糖類來甜他的嘴的。除了供給灶王外,還要給他的坐騎備上清水、料豆和秣草。
不知是不是這灶王一年到頭在廚房里吃盡了好吃的,升天這天要換一換清淡的口味,所以才跟旁的祭祀要大魚大肉,牛羊三牲不同。傅紫萱也只是跟幾個弟妹說起灶王的傳說才這么笑著嘀咕兩句。
這天除了在灶王龕前焚香祭拜之外,還要在黃昏時分于庭前空地燒麻秸與松枝,再焚燒紙馬及舊年的灶王像,然后再全家一起磕頭,送灶王升天。
這黃昏時叩拜倒沒有男女之分,為了表示對灶王爺的敬意,還要全家老小一起叩拜。
臘月二十三這天也被稱做小年,進入這一天年就正式拉開了序幕。
二十四,掃房日。這日要除舊迎新,全家都不能落下。往日里陳氏還縱著傅紫萱,讓她想什么時候起就睡到什么時候,這日卻早早叫丫頭把她叫起準備除舊。
除了傅紫萱和紫嫣之外,傅天河和紫陽三兄弟也被陳氏指使得團團轉。雖說有丫頭下人們幫忙,但除舊迎新是人人必須的,所以人人參與。
傅家現在已是住進了大宅,再不是之前的和傅天湖一起只中間砌一堵墻合起來的房子了,打掃起來哪是那么容易的?就是全家丫頭下人們都全部動手,還連著打掃了兩天才算完。
學堂放假后,傅天河就帶著紫陽紫越寫起對聯來。
除了自家要用的外,傅天海傅天湖兩家也是要寫的,往年還有村里一些鄉親也自動上門來求。這買紅紙自己寫和直接買對聯那價格可不一樣。
雖然傅家莊村民這一年都得了不少進項,可誰也不愿多花些錢在買對聯上面,這自己寫才更有誠意。
再說各家也都有小孩在學堂里念書了,大門口的對聯寫不了,柴門廂房的小對聯倒都是可以讓自家小孩練練手的。就是寫的不好,也沒有人取笑,只大門上貼一副好的就成。
傅天河寫了半日,因上門求的人太多,索性捧了紅紙去學堂找楊盛兩人一起寫,反正家里的事也不需他操心。除了找楊盛之外,兩人還找了村里幾個念書念得好字也寫得好的孩子,也讓他們來練練手。
這些孩子被先生肯定,心里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大冬天里挽著袖準備大干一番。
大的長的對聯,及門扉上的方正對聯他們寫不了,就寫內院的對聯,及寫一些貼雞圈鴨圈豬圈的小幅對聯及小幅的“福”字,這些要的量更多呢。
一時之間,師生聯手,書院只沉寂了一天復又熱鬧了起來。很快傅家莊家家戶戶的對聯就都有了。
而沒被先生指定寫對聯的孩子也興沖沖地圍到學堂里看,在旁忙幫些小忙。只要先生們寫好一張,就興沖沖地拿去分發,再伙同那家的小子一起張貼。一時之間,傅家莊里倒是有了濃濃的年味。
而傅家經過除塵之后,陳氏又馬不停蹄地趕著去清點倉庫里的年貨,還讓寒冰跟在身后,一邊清點一邊記錄。
因年前物價都上漲得厲害,所以陳氏早早就叫傅紫萱帶著人從城里采購回來了。她心里也有數,不過又怕這段時間吃掉了,所以急火火地趕著盤查。
所幸傅紫萱所購數量都很多,就是過年期間天天來人,天天吃上幾桌,備的各種年貨也都能吃到來年二三月份的。再者玉園及水田又都養著魚蝦及家禽,冬閑田里也種了蔬菜,現采也都是行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傅紫萱就命人陸續起了一些大些的魚到集市上賣了。越是往后,集市上要的量就越多,價格也越來越高,往常最貴的鯛魚也就是十五文左右,現在都賣到三十文一斤了。
比豬肉都貴了好些。平常豬肉也就二十文左右,雖是年下,但因為過年殺豬的多,豬肉的價格倒是沒怎么漲,也就在二十五文左右。
傅家莊趕在年前,冬閑田里種了菜的也摘了好些蔬菜往集上賣,賣得很是紅火。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普通人家,都是十幾斤十幾斤的買。擔著菜往集上賣的鄉親,都不用在寒風中站多久,一到集市,才放下擔子,不稍一會,就賣光光了。
惹得種菜的鄉親們嘴都合不攏,哪里計較大冬天里還要趕著集賣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