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歸田第二百四十七章 未曾想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無憂歸田 >>無憂歸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未曾想到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未曾想到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09日  作者:芭蕉夜喜雨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芭蕉夜喜雨 | 無憂歸田 

九月醉仙樓的主題是“飯”。

九月末醉仙樓新店開張之時,飯主題已是做了快一個月了。憑著每天不一樣的飯食,蒸飯、煮飯、悶熱、炒飯、竹筒飯、菜包飯、蛋包飯、各色葉子包飯、日式壽司、瓦罐飯、糯米飯、各式粥品……

就粥品就可以一日一種,炒飯也能連著做一個月不重樣的。那種各色葉子包飯,是來往客商及出門遠行客人的最愛,買了之后,想吃的時候熱一熱就行了,而且飯里面已經伴了味道了,還有肉片和菜,又不用筷子也不臟手,打開包葉就能吃了,真真是便利得很。

這醉仙樓每天的飯食也讓云州百姓著實大開了一回眼界。

沒想到這每日吃的飯還能做出這么多種樣子呢,以前也就是加水鍋里煮一煮就吃了,哪想到還有這么多種做法呢,真是白吃了那么多年了。

來往食客每天都盼著來醉仙樓吃上一回不一樣的,以便回家也能照著做。九月里就是后庭還沒有開張,前堂的兩層樓也都擠滿了人。生意比起傅紫萱不來時好了幾倍不止,樂得謝掌柜叔侄倆每日都喜笑顏開的。

到醉仙樓后庭開張之日,醉仙樓又推出了當日的新一款飯“飯桶”。

光聽名字就讓人浮想聯翩,“飯桶”?這飯桶還能吃啊?什么時候罵人的飯桶都成了美食了?

沖著飯桶來的人把前堂后庭都擠暴了,當天光賣牌子就專門僻出一處,叫了五個伙計才賣得開。當天各色牌子就賣了上千張,最后收攤還是因為備貨不足的緣故,讓五個專賣牌子的伙計挨了不少罵。

連日趕路的趙坤都顧不上休息,看見醉仙樓的盛況,疲憊頓消。像夏日喝了冰鎮西瓜,像渴了幾日的旅人見了那清清的水源。

素來冷面冷臉,表情不外露的趙坤當日臉上笑意不斷。而周老爺子看著排了長長隊伍的盛況也是不由咋舌,這兩成的股子是不是收得有點多了?就半成也夠景兒衣食無憂了。

當天周老太爺請了云州的數十個好友。親自掏腰包買了上百塊貴賓牌送人。又邀了這些素日老友、商場伙伴進了后庭去用餐。這些人對于醉仙樓后庭的風景、擺設、用具贊嘆不已,這城里何時有了這樣一個幽靜、私密的用餐之所?

有如此美味的吃食,打開窗子又有如此美景可看,池塘里錦鋰跳躍。睡蓮不敗,連枯荷都美不勝收,涼風吹送,花香撲鼻。使人心曠神移,再不忍去……

而且沒有了來來往往的小廝伙計吵雜,以往就是坐在雅間也會聽到一些雜音。而且總是被各色人等來來回回的回事打斷。現在沒牌者不能進入。再沒有什么小妾使人來說病了痛了,家里又如何如何了。

總算能安安心心地吃上一回飯,也能談些私密事,再不怕隔墻有耳了,真真是個好去處。

而且最妙的是這個玻璃臺面,真真是妙極。

再不用一堆人杵在后面看自己的臉色夾菜了,再不用擔心因臉皮問題而吃不飽了。想吃什么轉上一轉。哈哈,手到擒來,妙啊。

當天來醉仙樓吃飯的人,每個人都恨不得把臺面拆了研究一番,顧不得形像,趴在桌上又是摸又是看的。嘖嘖稱贊,這是誰想出來的啊?是吃什么長大的啊?竟能想出這樣的法子,妙啊。

當天凡是來吃飯的人,還沒點菜,就向伙計訂下這樣的玻璃臺面及轉軸。

幸好傅紫萱早有準備,早早就找了一處玻璃加工坊簽了五五分成合作協議,又早料到這樣的情況,早早備了幾十塊臺面及轉軸等在那里。

玻璃臺面一米直徑的八十兩銀子,一米二的一百兩,一米五的一百五十兩。更大的要面議,還要看工匠能否做得出來。因掌握制作玻璃方子的人并不多,玻璃工坊也并不多,所以玻璃制品的價格都是極貴。

傅紫萱這次和趙坤下了大本錢,把前幾個月所賺的全投進去做了玻璃臺面了。全部在雅間的圓桌上都配了一張,而且不只是云州的醉仙樓,其他各處也紛紛訂制。不過云州醉仙樓所花費的成本不到一個月就把成本收回了,而且盈利還番番地漲。其它地方的酒樓倒是慢了一些。

當天只要來醉仙樓吃過一回的人,就再也離不開這個醉仙樓了。

后來連四方來往客商都知道醉仙樓響當當的名號,來云州不去醉仙樓就不算來過云州。來醉仙樓的人每次還總會大小食盒地又吃又拿地,就是那個可以旋轉的餐臺都被人恨不得拆下來隨船帶回去。

后來傅紫萱看到商機覺得有利可圖,專門談下一間將要倒閉關門的鐵匠鋪子,出圖紙與他五五分成,專做餐臺的鐵制轉軸。外來的客商玻璃臺面可能帶不回去,帶幾個轉軸回去還是可以的。

最開始幾個月是五兩銀子一個,每天都能賣上幾十個。后來慢慢傳開后,就降為二兩銀子一個,每天還都能賣上幾十個的,每月光賣這個轉軸就能養活醉仙樓幾十號員工,還有剩的。

話又說回來,只說開張那日,當天的“飯桶”可是供不應求。

木匠做的幾百個飯桶都不夠用了,就是伙計及時回收,廚房里的洗碗工就是不停歇的洗也不夠用的。而且還有不少人要花錢買回去的。用荷葉把飯打包起來都不肯,非要連著木桶帶走。

當天只好限量賣,一桌只限買一個飯桶,再多沒有了。客人抱怨不已,開張次日來者更多了,相當一部分是沖著飯桶來的。

其實飯桶里的飯也只不過是另一種炒飯罷了,用各種調料和醬油把米攪拌勻了,又把米在鍋里炒了,才開始加水煮。炒的時候加了各種調味品,加了肉絲、玉米、青豆、雞蛋、蝦仁、胡蘿卜丁、甘藍丁、還有魚仔等等十幾種料,如彩虹一般各種顏色。

為了保溫,裝在帶蓋的小木桶里,木桶大小都是一樣的,里面能裝五六個人的量,每人能盛一小碗。后廚按每桌人數往木桶里裝米飯。

傅紫萱可不想因小失大,這飯光吃一碗就能飽,都不用點其他菜了,就是飯再貴又能賣多少錢呢?還不是靠菜式賺錢?

后來不管是當地的食客還是停船靠岸的過路商賈,吃完飯桶,都要往回再帶一桶的。不下船的太太小姐也能在船上喜滋滋地吃上一小碗。后來弄得整個魏朝都紛紛效仿,裝飯都不用瓷盆了,紛紛上木桶,漸成風尚。

開張當日,醉仙樓一掃當地墊底之勢,一躍成當地新貴。

當天醉仙樓不管是前堂還是后庭人滿為患,外頭還有不少排隊的。平時也就是中午和晚間吃飯的時候,有人用餐,這一天竟是每個時辰都有人在用餐。只要有人離座就會有人補上,差點搶破頭。

連見過世面的周老太爺都不免咋舌。

相熟不相熟的見了面都會問一句:“知道那醉仙樓嗎?”

而酒樓一條街其他酒樓因為得知醉仙樓現有周府在罩著,也沒人敢上前去搗亂,連派了幾趟探子過去取經,沒想到左等右等都不見人回來,屁股都粘在椅子上起不來了。

當天一直忙到亥時,才得空歇了。

趙坤雖然也住在小院,只是兩人都累得沒時間交流,只揮了揮手,就各自回房倒頭睡了。

如此忙過開張的頭三天,兩人才有空坐下來盤點一二。

翻了一下帳本,發現三種牌子賣出眾多,每日都銷上千張。就是貴賓牌三天都賣了將近一千張了。而一張貴賓牌是一百兩銀。這牌子雖說是透支的以后的收入,不過這數目也夠讓人瞪目結舌了。

可能是此處南北交匯,南來北往的商賈眾多,生意人總要拉攏人,不管是找合作伙伴,還是找靠山,送禮都是必須的。送這種牌子既體面又不俗還不引人耳目,不用擔心送的禮物不得人心。

這世上無非就是兩件事,吃飯和穿衣。

而吃飯又最大,你可以沒衣服穿,但你不能不吃飯。你要是對禮物不滿意,你還能把牌退了,兌了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是?

所以不管是本地的客商還是外地來的,幾乎都把醉仙樓的牌子當成送禮佳品,這倒是傅紫萱不曾想到的,這可是意外之喜。照這個勢頭,只怕此處的醉仙樓將一躍成為二十五家醉仙樓之首。

趙坤對此處醉仙樓也極為樂觀。

和傅紫萱約好,敬縣的醉仙樓就交給傅紫萱了,他可能一年里要大半時間坐鎮此處了。而且此處位置不錯,往南往北都極為便利,他到各處巡視也便當地很。

傅紫萱也應了下來。

后庭里當初招伙計時,傅紫萱還從云莊里招了些年輕的姑娘小伙充做服務人員,地方大了,后廚也不夠人,也從云莊招了一些后廚人手,又從人牙處買了十幾個人調教。

此處加大了,比別處的兩三間醉仙樓還要大,只一個管事一個掌柜怕是不行。傅紫萱手頭并沒有這樣的人選。


上一章  |  無憂歸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