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修煉守則第二十四章 講故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包子修煉守則 >>包子修煉守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講故事

第二十四章 講故事


更新時間:2013年03月24日  作者:圓不破  分類: 古代言情 | 架空歷史 | 圓不破 | 包子修煉守則 

白瑞寧本來心里有點什么東西呼之欲出,聽了夏芷娟的話后頓時恍然大悟。難怪她總覺得怪怪的,想來不是白瑞怡不認得林淵,而是她有意如此吸引林淵的注意,否則她們本就是來找林家幫忙的,豈會連林淵是誰這點基本的情報都不知道?想到林淵對白瑞怡大感興趣的模樣,看來白瑞怡是賭對了。

陳媽媽也反應過來,二姑娘雖是皇后娘娘屬意的人,但畢竟婚事沒有指成,再想走皇后娘娘的路子便有些不方便,如此才來直接找上小國舅爺,要是小國舅爺發話要娶二姑娘,那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夏芷娟點頭道:恐怕皇后娘娘那邊已在為林淵物色其他人選,徐也沒料到自己丟掉的機會還得自己親手撿回來吧。不過這事她們想得太過簡單了,那浪蕩子花名在外,豈會因招惹了哪個姑娘就要娶回家去?說完覺得林家畢竟是陳媽媽的舊主,現在說人家少爺是浪蕩子未免有些不合適,當即不再提這事,這事如果真能成,咱們家老爺也會因此受益,但不管怎樣,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咱們還得自己想轍才是。

聽到這,白瑞寧站定身子,媽,你先去歇一會吧,我來的時候看見外頭有賣茶果的,我去買幾個回來。

夏芷娟也不阻攔,順便與知客僧備些齋飯回來吧。

白瑞寧應了聲便帶緣兒出來,由荷包中拿出一些散銀交給她,你去找知客僧備齋飯,備好了就端回去,我去買茶果,一會回來。

緣兒的目光里帶著明顯的疑問,欲言又止地看著她,白瑞寧倒也老實,直言道:你剛剛也聽見我娘說了,她是不會去找莫如意的,就算找了也未必能成,所以不如我先去看看,就算說不通,也能順便打聽一下瑞家的情況。

緣兒更糾結了,那我陪姑娘一起去?

回去晚了我娘要起疑的,到時候你就說我去買東西了。白瑞寧雖然自己就是個包子,但緣兒的戰斗力比她還低,遇上事不僅不能幫她反而還要她去解救,明顯不適合出入有莫如意在場的兇地。[]

打發走了緣兒,白瑞寧倒也真繞到寺外去買了一包茶果,省得一會回去不好交代,這才依著林淵所說,轉到西配殿之后的西院去。

白瑞寧記得林淵說那地方叫摩羅堂,可放眼望去,西院里的小獨院比比皆是,白瑞寧找了一圈,最后叫住一個小沙彌,向他問路。

那小沙彌便為她指明道路,左轉右轉地走出老遠,一點兒前殿的吵雜聲都聽不見了,這才見到一處高地上立著一扇門戶,上寫摩羅堂三字。

因為寧國寺反復修擴,又多在原有建筑上改建,所以除了核心地帶的幾大主殿外,寺里其他地方的地形十分復雜,像這樣建在高處的,沒準原來是誰家堆的一處高亭,或者是挖池塘清出的廢土堆積而成,后來就在上面直接建了禪房,倒也十分有特色。

由于這里位處偏僻,白瑞寧也不怕有人見著,爬上十來級石階后,并不拍門,鬼鬼祟祟地趴在門縫上朝里使勁看。

知已知彼,才百戰百勝啊!林淵說莫如意心情好,萬一是他觀察失誤呢?所以有必要親自觀察一下!

好在院門的門縫夠寬,白瑞寧也一眼就見著了人——一個側對她坐在院中的光頭!

那和尚身材微豐,五十多歲的模樣,頷下蓄著短須,已夾雜了一些花白,穿著寺里常見的土色僧袍,不像有級別的,此時他正低頭看著一本書,看得極細,眼見一本書已經看完了大半,那和尚卻不再繼續翻閱,輕嘆一聲,將書合上。

如何?

一道聲音自白瑞寧的視線死角傳來,她連忙趴到另一扇門板上,朝另一邊張望。

和尚的對面坐著一人,暗繡銀錢的白色衣袍在陽光下泛出柔和的流光,袖口處繡制的暗色橫紋與條紋發帶隱隱呼應,絕無差錯的端正坐姿,如松如竹的挺直腰線,就連披散下來的發尾都修飾得齊齊整整,不帶一點凌亂。(就到)

他真受傷了嗎?白瑞寧似乎聽到自己心里有嘆息的聲音,看來之前想象他快死了什么的,果然只是美好的想象啊!

再看莫如意雖與和尚同樣坐在石凳上,他所坐的石凳卻墊著錦墊,石桌上亦鋪著同色的錦巾,連帶著桌上茶壺茶碗等物,一看就是他自帶的裝備。

他到底是多有潔癖?白瑞寧還記著挨了打那回,只是碰了他的衣服,他馬上脫下來給丟了,后來她一直在后悔,其實應該碰他褲子的。

可是真的?院中莫如意又問了一句。

那和尚的神情卻是極為復雜,輕輕撫著那書的封面,萬分感慨,書中所載,老衲大半聞所未聞,寫下此書者,必是上窺天機、驚世之才!

白瑞寧馬上明白了那和尚在看什么,因為莫如意也曾經如此點評過一本書。

看得出,那和尚對這書極為不舍,小心翼翼地撫了好一會,這才將書置至桌面之上,搖頭道:書中所載過于博大精深,老衲學識微末,如何能斷真偽?

莫如意立時擰了兩道長眉,連大師也分辨不出,難道這書竟真的精深至此,世上無人可辨?

和尚雙手合十,宣了聲佛號,莫施主,勿怪老衲多言。

莫如意斜睨著他,說吧。

和尚道:你如此急于辨明此書真偽,可是為了一試書中之秘?

莫如意轉回眼來,盯著桌上的那本《葬經》,久久未語。

和尚兩道蠶眉微微蹙起,此書盡寫世人身后之事,禍福吉兇,皆可由先人造就,你有些想法無可厚非,可……尊堂過世多年,難不成……

莫如意神情動也不動地靜待下文,和尚臉色疾變猛然起身,你竟真想驚動先人遺骸么!

莫如意極輕地笑了一下,這才抬頭,看著和尚道:大師常教導我戒嗔戒躁,看來我倒比大師做得更好。

你……和尚看著他一時無言,緩緩吐了口氣,復又坐下,阿彌陀佛。

這又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莫如意笑道:遷陰宅也屬常見,大師何故如此失態?

和尚看著他,面色沉重,你當真只是遷移陰宅?我剛剛見這書中記有一處大兇大吉之地,名為三煞羅垣地,須以葬入者骨之精髓養此兇地,可保后人青云直上,卻又可使后人命犯三煞……你所中意的,必是這處!

什么三煞羅垣,什么以髓養兇,聽得白瑞寧心頭寒氣直冒,聽這老和尚的意思,莫如意居然是想把自己母親的遺骸葬到這樣的兇地之中么?都說古人極重身后之事,可莫如意為了自己的前途竟要用母親遺骨去滋養兇地,此等心腸,真是聞所未聞!

何需如此?老和尚的聲音沉了一些,面帶不忍,阿離,何必如此執著?

莫如意眼皮也不抬一下,淡淡地道:前人已去,若能再為后人做些什么,也算盡了最后一份心意。

老和尚再次沉默下來,約么過了一炷香之久,才緩緩開口,我與你說個故事吧。

白瑞寧在外頭早撐不住了,干脆蹲在門口偷看兼偷聽,莫如意雖然沒回答,卻是沒有一點不耐,還伸手給那老和尚跟前的茶碗倒了茶。

老和尚看著他的舉動輕輕地搖了搖頭,沒有動那茶碗,微不可察地嘆了一聲。

有一個愚人,有一天去朋友家作客,主人請他吃飯,他覺得菜淡,沒有味道。

主人就在菜里加了一些鹽,愚人吃了,覺得味道不錯,于是拼命地在菜里加鹽。

愚人想,菜的味道之所以不錯,是因為加了鹽的緣故,只加了一點,菜就變得如此可口,如果加得更多,豈不是味道更好?可笑的是到最后,愚人吃到的是那只有咸味的鹽,吃的口干舌痛,而菜的本身是什么味道,他已經全然不知了。

和尚說完,低宣佛號,就連毫無慧根的白瑞寧都若有所思,莫如意的目光卻始終未離那本《葬經》,神色一如既往地冷靜清明,我也給大師講一個故事吧。

從前有兄弟二人,他們受了父親的遺命從村子到城里去,可這個村子十分閉塞,從沒有人到過城里,而他們面對的是許多曲折不知通向何處的小路。

哥哥試了幾條路,覺得走不出去,就放棄了,回到村子里繼續生活,弟弟只選了一條路,踏上那條路他就沒再停過。

他遇山攀山、遇水涉水、遇猛獸與之搏斗、歷盡萬難,終于走出了村子,當他走出去的時候他才發現,他選擇的路與通向城里的路相差很遠,但他終于走出來并且找到了去城里的路,因為他不斷地告訴自己,走錯的路,也是路,只要堅持下去,那條路終會通往他想到達的地方!

聽著莫如意的故事,和尚神色漸漸凝重,他站起身來輕踱幾步,須知天地無極,許多人營碌一生,卻不知自己躋身于蝸觸之上,放眼所見,心中所念,無非是蝸牛的另一觸角罷了,蝸觸之爭,再爭再奪,所得不及方寸,猶不知天地之闊!

莫如意嘲嘲一笑,蝸觸之爭固然可笑,可若連近在咫尺的另一觸角都看不見、都不去爭奪,又怎能再進一步知天地之闊?凡事皆有起點,起點渺小,終點未必。況且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如此淺顯的道理,大師竟然不懂?


上一章  |  包子修煉守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