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第三十二節 爭奪(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伐清 >>伐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節 爭奪(下)

第三十二節 爭奪(下)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05日  作者:灰熊貓  分類: 歷史 | 軍事 | 灰熊貓 | 伐清 
貼吧"style"display:none;"class"bdshare_tbds_toolsgetcodesbdshare"

共有1頁

回復貼:1

第六章忽聞岸上踏歌聲:

《》縱橫作者灰熊貓

地址:

爪機地址:

第六章忽聞...2013100518:00:003234

“拽住他。”柳偉沉著有力地喝道。在部下拉住負傷的射手后,柳偉搶過一把斧頭,二話不說,高舉起它向射手的右臂上掄去。斧刃剁在人的骨頭上,發出沉悶的噗噗聲,當那只手臂與人體還剩下最后一塊筋骨相連的時候,柳偉讓部下全力拉住那即將折斷的手臂,然后才狠狠地揮下了最后一斧。

“一、二、放!”柳偉發出了號令,幾個清兵同時松手,斷臂立刻竄入射擊孔,轉眼就消失不見。墻外面傳來一聲大叫,拖著斷臂的明軍剛才已經離開了梯子,雙腿蹬在重慶的墻壁上全力想把清軍拖進射擊孔,然后再給他套上一個繩圈,就能堵住這個火力點了。突然拉空讓這個明軍猝不及防,一下子失去了平衡。

不知道外面的明軍是不是能在危機關頭抓住墻壁,柳偉管不了那么多,吩咐周圍的手下以后就要這樣利用尸體,反擊那些想把清軍拉出墻外的明軍。

盡管明軍攻勢的猛烈遠遠超過他的想象,但李國英依舊不打算動用漢八旗參戰,如果耗盡了這些預備隊,他不但無法進行反擊,甚至會失去對戰局的控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各條戰線自行演化。

李國英感到,幸好威脅最大的也就是李來亨和袁宗第兩人,雖然劉體純原來的攻勢很猛,但今天清軍特別安排了針對他的防守,所以夷陵軍沒能取得好的戰績。不過劉體純在戰線的最南段,起到了牽制作用,把很多清軍吸引得遠離了通遠門;位于袁宗第和李來亨之間的賀珍,他的攻勢同樣被清軍擋住,賀珍手下的裝備和戰斗力不如劉體純,更不用說與李來亨和袁宗第相比;最差的是黨守素,他的裝備是明軍中最差的,沒有跟鄧名下過湖廣也沒有得到過補充。

這兩年來劉體純、李來亨占據了更好的地盤,就把原先的軍屯留給了黨守素、馬騰云他們。但是地盤、經濟上的改善,并不能立刻給黨守素他們帶來軍隊戰斗力上的飛躍。這次黨守素帶到重慶城下的軍隊,本質上還是一支四年前的夔東軍,相比袁宗第與鄧名初次相逢時并無什么不同。

因此金湯門的戰斗進行得相當平穩,黨守素的部隊一直試圖填平壕溝、逼近城墻,但遭到城垛上清軍的有力壓制,缺乏遠程武器的黨守素只能咬牙苦撐,對搬運工和交通線實行全程盾牌掩護。現在金湯門前的山路已經快被夔東軍士兵的血跡染遍,沒有盔甲護體、手持簡陋盾牌的戰兵和他們想保護的負重輔兵倒得遍地都是,重傷員只能自己緩緩爬回陣地,因為沒有人敢前出到開闊地來救援他們——被居高臨下的清軍無情地攻擊了一上午,那些沖出盾陣去救助同伴的人,也都一個不落地被擊倒在地。

“賊人,來攻城啊!”

從金湯門城樓上飄過來清軍的嘲笑聲。他們的射手站在墻垛旁,如同是在進行一場游戲,不停地嘲笑、謾罵著夔東兵。之前好多不堪其辱的明軍軍官帶頭沖鋒,可是不但沒有能突破壕溝,反倒被射倒在重慶城前。

遠處的黨守素怒發沖冠,幾乎快把自己的牙齒咬碎,但卻拿這些囂張的敵人無可奈何。今天上午他損失了很多英勇的部下,看起來也無法參與到總攻中去了。

得知定遠門告急后,李國英馬上派人去通遠門南面的金湯門抽調兵力。

當李國英的使者抵達后,金湯門立刻向川陜總督那里送去了援軍,守將認為把大量兵力放在黨守素面前是一種浪費。金湯門守將還向李國英報告,他們眼前的夔東軍已經停止了進攻,可以認為這里的戰事已經結束了。

得知明軍已經在定遠門的城墻拐角處登上了城池,兩軍士兵已經開始短兵相接,李國英心情沉重。現在明軍還沒有能夠擴大突破口,不過接下去的消耗會變得更加劇烈,李國英只能盼望在把明軍的血流盡以前,重慶清軍不要先流干自己的血。

幸好金湯門那邊的形勢不錯,位于李來亨和袁宗第中間的賀珍也表現得很差。據報告此人的部隊正在扒城墻——賀珍你連城頭都沒有登上,扒墻也沒有效率啊,這重慶的城墻都是山巖砌成的,沉重無比,李國英覺得賀珍一天也扒不下來兩塊石頭。既然對方有這份閑心,那就讓他扒去好了——難道你還能從墻里挖個大洞鉆過來不成?

定遠門來報告的傳令兵還送來了一桿撓槍,李國英掂了掂這支特制的武器,發現槍桿的質量不錯,相當的結實,怪不得能夠用來拉人、抓墻;而槍頭上的鐵制鷹爪更是讓李國英感到憂慮,這個槍頭的制造工藝并不算太難,但用料可不少,比一般的鐵槍頭還要多。

更重要的是,李國英和袁宗第在忠縣作戰的時候,對方并沒有拿出這樣的武器來,只要觀察一下這支撓槍,稍有經驗的人就知道它并不適合野戰;但撓槍用來攻城卻是不錯,無論是抓城頭,還是勾守兵,或是用來掏射擊孔,都是相當好用的武器——在李國英看來,好的武器就是威力大、見效快,立刻能讓人失去戰斗力。在野戰交鋒時,撓槍因為沒有向前的開刃使得它無法和長槍相提并論,但攻城時的回拉卻使它具有比一般的刀槍大得多的威力;而且撓槍還有威懾效果,據定遠門那邊的報告,在這種鐵鉤子的威脅下,清軍的軍官和老兵都不敢往城墻邊和射擊孔旁湊近,導致明軍找到機會登上了城墻。

定遠門的傷亡報告不小,但并沒有讓李國英感到不能接受,看起來撓槍造成的傷害還是比不上李來亨的強弓硬弩。但看著同伴被活活疼死,看著人臉和四肢被從身體上撕下去,這種視覺沖擊遠比看到一個同伴被弩箭釘死在墻上要強烈得多。

李國英揮舞了一下手中的撓槍,發現這個武器還不太好掌握,據傳令兵報告,明軍能憑借這個東西在墻壁上竄上跳下,用鐵鉤子鉤人也是一拉一個準。這就意味著袁宗第有足夠的財力為他的部下打造一種特別的兵器,專門用在城墻爭奪戰上,而且這種武器還不是一種簡陋的制品,它的用料和耗工都不在精良的刀槍之下。

占領了一段城墻后,袁宗第的部下就開始拆城墻。靖國公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知道戰場瞬息萬變,隨時都可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他穩扎穩打,確保任何獲得的戰場優勢都能被保持下去。

在下令拆墻的同時,袁宗第還不忘記教導他身邊的軍官們,讓他們一邊望著戰場,一邊聽自己講課:“以前闖王攻城的時候,首功不是給第一個登上城墻的人,而是給第一個拆城墻的人。為什么呢?因為登上城墻的人可能惦記著庫房里的東西,會不顧一切地沖下去,如果他被打死了,那他對大軍也就沒有作用了。如果城墻被敵軍反擊奪回去,那一切都要從頭再來。而拆城墻,哪怕只拆了一個墻垛,下次這段城墻就會少一個屏障;就算只拆了一塊磚,那都比紋絲不動好。闖王設立這樣的規矩,就是為了讓登城的人不要冒進,而是替全軍著想,愿意為大軍掃清障礙。”

今天只是全面進攻的第一天,袁宗第認為李國英手中應該還有一定的實力,至少他還沒有看到漢八旗出現,所以袁宗第不但始終在手里保留著大量的預備隊,而且制定了步步為營的進攻計劃。今天袁宗第只要能把這一段城墻的墻垛都拆了,把射擊孔都塞上就算達到目的,那樣明天再次進攻的時候,這段城墻和土圍子也就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了。而如果明軍能夠把磚都扒了(拆了城墻上面的石磚后,自上而下地扒城墻的表面就很容易),把這段重慶城墻徹底變成一道土墻的話,那守軍的優勢也就喪失得差不多了——雖然地道不好挖,但袁宗第知道土墻還是可以炸一下的。

在明軍拆了十幾個城垛后,突然城墻上發出緊急的信號,袁宗第見狀急忙派人去問,得知手下發現了敵軍的援軍,而且舉著五顏六色的旗幟。

現在明軍中對八旗沒有太多心理障礙的就是李定國、鄭成功和鄧名,他們都在幾年內擊敗過八旗部隊;其次就是李來亨,他跟著鄧名在南京伏擊過八旗部隊。袁宗第的部下則大為緊張,一看到這些彩旗就急忙報警,然后緊張地開始備戰。

反倒是他們的主帥哈哈大笑,袁宗第得知八旗終于出現后,喜不自禁地對周圍人說道:“李國英根本不知道我軍的決心和兵力,就急匆匆地派出了八旗,這仗他已經輸了。好了,三天之內我們就能奪取城門,五天就能拿下重慶。”

送到鄧名手中的報告,正好記錄到這里。這是一個給夔東軍運糧的押送軍官,正好在袁宗第大發感慨的時候去讓袁宗第簽收,軍官聽到了這番話后匯報給敘州和成都當局,最后寫在一份送給鄧名的報告上。

看了這份報告后,鄧名也覺得重慶的戰局正向著有利于明軍的方向發展,可是他抬起頭來,卻見到趙天霸的眉頭緊鎖,不由得問道:“趙兄有何看法?”

“當年在保寧,李國英就曾經讓綠營兵化妝成八旗兵,”趙天霸回憶起西營的慘痛往事:“蜀王看到了,以為李國英手里已經徹底沒有兵了,就放松了戒備。”

最最正宗的更新貼

難道以后可以搶更了?

收起回復:支持你201310520:10:回復SSSJSSH:謝謝201310520:13:201310520:19:回復魔術兇兆:謝謝201310520:21:剛才我操作的時候沒注意看,sorry,已經糾正了。201310520:53

還有1條回復,

共有1頁

回復貼:1

還沒有百度帳號?后查看最近玩過的游戲吧友熱玩游戲排行

熱度:598762

熱度:565090

熱度:494916

熱度:312290

熱度:113450

熱度:92074

熱度:46032

熱度:40708

熱度:34376

熱度:32012


上一章  |  伐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