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第二十六節 兄弟(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伐清 >>伐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六節 兄弟(中)

第二十六節 兄弟(中)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29日  作者:灰熊貓  分類: 歷史 | 軍事 | 灰熊貓 | 伐清 

灰熊貓

,就愛讀書!

“就愛讀書”

無獨有偶,此時在廣東番禹,也有一群漁民正聚集在一起商議。.

新任廣東總督盧崇峻走馬上任以來,和平南王尚可喜一起負責執行禁海。盧崇峻屬于漢軍旗的鑲黃旗,對禁海一事極為盡心,再三重申廣東沿海地區的百姓必須一個不留地遷入內地,絕不給鄭軍任何滲透內地、招攬士兵的機會。

率領廣東綠營禁海的是廣東提督吳六奇,憑借向李成棟、尚可喜兩次出賣廣東的赫赫功績,吳六奇深得清廷器重。尚可喜下令進行廣州大屠殺時,吳六奇也帶著本部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在禁海令頒布后,吳六奇多次附和尚可喜,向清廷報告廣東乃是鄭軍活動的“重災區”,稱廣東的很多百姓不甘心被清廷統治,日夜盼望著鄭成功反攻。所以吳六奇認為廣東的禁海令必須加倍嚴厲地執行。不用盧崇峻多做督促,吳六奇就把禁海當做頭等大事來抓,派出麾下官兵日夜沿海巡邏,捕殺迫于生計而冒險出海的漁民,唯恐不能把他這些貧苦的廣東同鄉斬盡殺絕。

在全力抓捕殺害廣東漁民的同時,吳六奇還雙管齊下,出動大批綠營在海岸邊設立界石,并反復拉網搜捕,凡是越過界石一步的人一律殺無赦。作為一個潮州人,吳六奇在自己父母祖先的故鄉執行了最徹底的禁海令,甚至不滿足于黃梧建議的十五里禁海區,而是把沿海五十里內的父老鄉親殺了個一干二凈。

鐵面無私的吳六奇對故鄉不但不肯網開一面,甚至更加嚴酷無情,這不但讓尚可喜、盧崇峻都很滿意,北京清廷也因此大為贊賞他的忠誠,授予吳六奇少傅兼太子太傅的爵位。

今天聚集起來議事的這些漁民,為首的名叫周玉,在吳六奇的反復圍剿下,周玉感覺自己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

“這些日子,風聲是越來越緊了。”周玉的臉繃得緊緊的,沒有一絲笑容。他本家的兩個叔父都失手了,被巡邏的廣東水師官兵抓住,船上的漁民無論年紀大小一概不赦,人頭被挑在旗桿上送回衙門去請功。現在每次出海捕魚,簡直就是去鬼門關上闖一遭。

好多與會的人都抱著頭一言不發。有些人因為怕事暫停了出海,原以為只要避過了這陣子風頭,日子還是能夠過下去的。沒想到幾個月來風聲一天緊過一天,本來漁民就沒有多少儲蓄,就是天天出海都難保家里的老人、孩子不挨餓,何況現在呢!他們聚集在一起,最初想著的就是互相有個照應,交流一下官兵巡邏有沒有盲區,可以讓他們去死中求活。但這種地方越來越少了,而同伴卻在日益減少。

“王老大呢?”周玉沒有立刻說出他這些日子一直在盤算的念頭,而是想等人都聚齊以后再吐露。但他左等右等,好幾個年長的老漁民仍是一直沒有到場。

“王老大?不在了,昨天越界的時候被捉住了。”聽到周玉的問話后,一個坐在遠處的漁民壓低聲音答道。

人群里響起了一片嗡嗡聲,都是為王老大嘆息的聲音。這個老漁夫總會和大家分享他打探到的潛越封鎖線的途徑,因此在眾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另外幾個沒來的人,也都遇到了和王老大一般的下場。吳六奇在廣東沿海設立起密不透風的界石標志,凡是越過界限一步的漢人,綠營官兵都有義務把他們當場格殺。殺人不但不需要上報,而且如果綠營官兵手軟的話,還要與越界的漁民同罪。

在禁海令的早期,綠營士兵有時還會接受賄賂,有時也會對女漁民和小孩網開一面,畢竟很多綠營兵都是廣東老鄉。但吳六奇同罪的政策下達后,這些通融就統統消失了。那些冒著風險出海,想為家人尋一口食物的打漁女子,和她們的丈夫一起被殺死在海邊。為了震懾廣東的漢人不要觸犯清廷的律法,這些首級擺在界石上排成一串。

在吳六奇的家鄉潮州地區,封鎖線上的首級密密麻麻,有鮮血淋漓的,更多的則是白骨骷髏,任何新鮮的人頭很快就會被鳥獸吃得干干凈凈。

“沒有活路了。”來開會的人不會再增加了,周玉緩緩地開始了他的發言:“吳賊正把他用在潮州的手段推廣到全粵,等到那個時候,我們就都要餓死了。”

“周老大有什么辦法么?”有的人還沒有完全絕望,大聲詢問著周玉。

有人主張冒死逃亡:“我們去福建吧,那里也許沒禁海。”

“怎么可能不禁?朝廷說剃頭,那就是全天下的人都得剃,難道閩南那邊的人能不剃不成?”這種天真的想法立刻被眾人無情地推翻:“閩南那邊肯定也要禁,再說,我們老遠地去了,也不知道去哪里打漁。還有,家人怎么辦?全家都去福建的話,路上遇到巡海的官兵,那不是斷子絕孫了?”

“出不了海,全家都得餓死,一樣是斷子絕孫!”被駁倒的那個人不服氣的說道:“在這里被抓到砍了腦袋,家人最后也都得餓死,還是斷子絕孫。還不如去福建,至少吳賊管不到那里。”

但說這話的人,內心深處也知道自己這是在做夢,別的地方沒有吳六奇,并不是就沒有綠營,漁民們需要補充淡水和食物,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福建,只會死得更快。

“你們聽說過成都的三太子嗎?”在大家陷入了沉默后,周玉突然問道。

與會的人紛紛點頭,許多消息不靈通的人也都聽說了高郵湖一戰,以及其他無數關于鄧名的傳聞。禁海令之后,很多漁民都盼著晉王李定國再次打來廣東,或是三太子能夠如神兵天降一般地出現在廣東。

“那好,我給你們引見一個人。”如果沒有三太子的傳聞,周玉本打算帶著親朋繼續東躲下去,看看能不能堅持到吳六奇暴斃,或是朝廷突然大發慈悲取消了禁令。但貴為天子的順治皇帝都能被明軍打死在高郵湖,這對周玉這樣的漁民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和暗示。

一個陌生人走了出來。這個人皮膚黝黑,赤著腳,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乍一看就感覺是個畢生奔波于海上的普通漁夫。唯一和周玉這些人不同的是,這個陌生人滿嘴的閩南口音,不是和閩南語近似的潮州話,而是徹底的閩音。

“這是烈皇的二太子,”周玉替這個陌生人當起了翻譯,二太子每說一句,周玉就翻譯一句:“千歲的真實姓名是朱二龍,成都的三太子朱三龍就是千歲的親弟弟。千歲打算帶著我們起事,光復廣東,然后和三太子、延平郡王兵合一處,奪回寶座。”

據周玉所說,二太子和三太子是一奶同胞,也都是一個棍棒師傅教出來的,兄弟倆無論智謀、拳腳,其實都相差不大,甚至朱二龍作為兄長還要強上那么幾分。

聽周玉說完后,漁民們都直愣愣地看著朱二龍,不少人眼中除了敬意之外,更有欣喜和崇拜。不少人這時已經想到,既然弟弟能夠闖出那么大的動靜,哥哥肯定也差不了;鄧名連皇帝都宰了,那在他哥面前,盧崇峻和吳六奇又算得了什么?至于尚可喜,他再厲害也厲害不過皇上啊,不然不就該他做皇上,而順治來給他當平南王了嗎?

“二太子說了,等他老人家坐上了皇位,就給大家每人發五十條船,那時大家就不用出海打漁了,每天坐在家里收租子就行了,”周玉趁熱打鐵道:“要是立下大功,二太子給他發一百條船,就是沉了五十條還有五十條吶。”

“五十條船!”一個大漢率先站起來響應號召:“橫豎也是死,還不如拼個富貴。”

這個大漢走上前來,沖著朱二龍鄭重跪倒,發誓效忠:“皇上,要是我……要是臣將來有異心,就翻船淹死在海里,子子孫孫永世不能上岸!”

有了帶頭人,其他的漁民也都爭先恐后地跑上來,向朱二龍獻上他們淳樸的忠誠。在眾人都發誓完畢后,周玉站在端坐著的朱二龍身旁,讓大家火速回去,號召各自的親朋好友,拿起家伙來保護二太子、未來的皇帝,一起去干掉吳六奇手下的那幫鷹爪牙。

李榮是周玉的好友,兩人的交情是在與驚濤駭浪搏斗中積累出來的,散會后,李榮又驚又喜地對周玉說道:“大哥是怎么找到二太子的?這回我們可算是有活路了。”

“兄弟啊……”面對至親的好友,周玉小聲地吐露了實情,告訴對方這其實就是一個逃難來的福建漁民,被自己豎起來當做旗幟用:“本來想先和你商議的,但你這些天不是偷偷出海去了嗎?”

“這個……”李榮感到一腔的熱血被澆熄了,既然不是真的朱二龍,那他的本事就未必能和成都的朱三龍相提并論了。

“那又怎樣?”周玉對好朋友的擔憂不以為然:“至少我們這些日子能光明正大地出海打漁去了,還能手殺官兵。我寧可被亂刀砍死,也不想餓死。”


上一章  |  伐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