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第十三節 勇氣(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伐清 >>伐清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節 勇氣(下)

第十三節 勇氣(下)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10日  作者:灰熊貓  分類: 歷史 | 軍事 | 灰熊貓 | 伐清 

灰熊貓

,就愛讀書!

“就愛讀書”狄三喜的第一次沖鋒就擊穿了緬甸軍隊的戰線,他繞了一圈,回過頭發起第二次沖鋒,把試圖重新整隊的緬甸敗兵又沖垮了一次。.等到狄三喜第三次沖鋒的時候,他的身側響起了火銃聲,開始有緬兵零零星星地開始向明軍射擊,而鞏昌王的部下加入戰團的時候,也受到了緬軍火力的干擾。

兩百明軍騎兵一直追著緬甸的將官門砍。雖然緬甸軍隊和明軍一樣,也是用旗桿的高低來表達指揮官的身份高低,但第一次見到緬甸軍隊的軍旗后,明軍對陌生的異國戰旗不像對本國的那么熟悉,更分不清哪一個是緬甸的統帥,誰是緬甸統帥的親衛。因此明軍只能簡單地朝著距離他們最近、看上去最高的旗幟沖,并沒有給緬甸統帥扁牙簡造成最大的威脅。

隨著反復幾次突擊,明軍面前潰散的緬甸軍隊數量變得越來越多,而明軍的目標也因此越來越分散,等狄三喜他們開始分辨不清重要的目標后,他們也就把扁牙簡跟丟了,開始隨意地攻擊最靠近自己、看上去尚有組織性的敵軍。

在鄧名登陸的時候,三萬緬軍已經有數千人正在倉皇后退。從登陸的位置看不到具體的情況,鄧名只知道敵軍的中央方向都是滾滾的煙塵,遮蔽了他的視野,看不清明軍和緬甸軍隊交戰的具體情形。

“如果狄將軍正陷入苦戰,我們就應該去增援他們;如果緬甸軍隊還沒有被沖垮的話,再加上我們這一百五十名騎兵也未必就能打破僵局;而如果緬甸中軍已經被擊退了的話,有早先登錄的二百騎兵繼續追擊也差不多夠了,讓他們無法重整,不需要我再帶著三堵墻去追擊潰兵。”部下陸續登岸時,鄧名緊張地思考著自己的戰術對策,沒有人能夠精確地預見戰場的進程和走勢,所以戰前會議上不可能討論分三批投入的明軍騎兵該如何配合,只能憑指揮官來自行判斷。

呈南北走向排開的緬甸軍陣,明顯兩翼還保持著比較完好的秩序,明軍的騎兵數量實在太少了,所以中央緬軍的失利不會立刻蔓延到兩翼,明軍的前兩批騎兵也沒有力量去擾亂兩翼。

“我們應該攻擊南面還是北面?”鄧名在心里權衡著利弊。看起來南面的緬甸軍隊實力更雄厚一些,因為他們就是從下游方向開過來的。在明軍登陸的時候,緬甸的軍隊并不是平均分開,面向東面展開的扁牙簡把實力更強的部隊放在中軍和右翼,也就是南方,這既是為了讓士兵少走點路,保存一些體力,也是為了能夠在明軍盡數登陸后集中全部主力發起進攻——如果平均布置的話,緬甸統帥感覺占地區域就太大了,有些指揮不過來了。

“雖然看不清,但我假設狄將軍已經擊潰了緬甸的中軍,”如果鄧名的假設不成立的話,那他現在該做的就是撤退,所以鄧名根本不會花時間去琢磨萬一自己猜錯了這么辦:“假如我是緬甸統帥的話,我會去哪邊?”

“我應該會去南邊吧,這是逃回瓦城的方向,而且南邊有更多的軍隊,距離他們昨天的宿營地比較近。緬甸的統帥無論是發起反擊,還是想指揮撤退,還是要繼續堅守和我軍對峙,都應該立刻去南面指揮部隊——假如緬甸統帥已經被狄將軍抓住了,那擊潰南面的緬甸軍隊也很重要,不能讓他們有勇氣繼續堅守。”

如果狄三喜沖鋒的時候,剛好把緬甸統帥隔斷在北面,迫使他不得不去指揮自己的右翼,那就是鄧名運氣不好了,不過刨除運氣關系,緬甸統帥去南面的可能性還是大得多。

鄧名回過頭,對身后的三堵墻騎士們吩咐道:“老兵在前,新兵在后。”

一百五十名騎兵熟練地排成雙排沖鋒隊形,還有少量的游騎在軍陣的周圍游弋,或是呆在雙層軍陣之間充作預備。

這些騎士中只有五十人算是新兵,其他年輕一代的人都在三堵墻編制中參與過作戰,不過即使是鄧名口中的新兵,也只是相對三堵墻這個編制而言。作為明軍唯一的常備騎兵編制,三堵墻的選拔標準比步兵常備軍還要嚴格,更何況它還被川西視為鄧名的護衛隊,每一個加入的新兵也都需要在之前的征戰中有上佳的表現。被鄧名命令去后排的五十名新兵,只是因為還沒有在這個建制內作戰的經歷,被要求在后隊體會一下集團作戰的感覺,免得他們因為過于興奮而忘記了在川西的團隊訓練內容。

從萬縣開始就一直沖鋒陷陣的鄧名,自然而然地位于前排。冷兵器時代,勇氣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形容都不為過。鄧名早就已經發現,明軍在和他并肩作戰的時候總是表現得特別出色,戰斗力能翻幾番;即使是發揮最穩定的三堵墻部隊,也是在跟著鄧名沖鋒時顯得最無所畏懼。

“務求全勝!”

隊伍排列完畢后,鄧名把馬刀豎起來,讓刀背靠在自己的右側胸甲和肩甲上,環顧著身旁的眾人。明軍只有三百多人,而他們的敵人超過三萬,如果不全力以赴地攻擊敵人,如果不能爭取到大獲全勝,那么下場就是全軍覆滅。船只都回去接步兵了,要是讓緬軍獲得喘息機會,明軍騎兵想逃跑都沒有船可用。

“全勝!”三堵墻的騎兵們都用沉著有力的聲音回答著保國公,沒有人不知道此戰的兇險,他們身處異域,在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和百倍于己的敵兵作戰,對方還有大象這種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武器——是不是還有其他什么緬甸人擁有但是明軍一無所知的秘密武器呢?誰也不能預知。而且與自己并肩作戰的也不是熟悉的同秀才戰友,沒有強大的川西水師掩護,江另一岸準備過江支援的也是陌生的滇軍,知根知底的川軍還在后方沒有趕到戰場。

不過保國公這樣的金枝玉葉都在第一排帶頭沖鋒,那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鄧名昂首挺胸,看向前方,根據最新的訓練,三堵墻的進攻節奏不再由指揮官來掌握,而是由喇叭手來控制。每個百人的騎兵隊(連)都會有四個喇叭手,一百五十人中就有六個,他們位于兩排騎兵的中央。

喇叭聲響起,根據三堵墻騎士的一致要求,沖鋒號吸收了很多陜西、河南民謠的元素,還有不少是從喜慶時節演奏的曲目中選取的段落,再加上一些對人有激勵效果的音調,組合成了明軍的沖鋒號——沖鋒已經是一件足夠危險的事情了,沖鋒號里有些輕松的元素,能夠讓本來就很緊張的騎士們稍微放松一些心情。

和部下們一起,鄧名在馬背上挺直身體,保持著馬刀靠肩的姿態,整齊地向緬甸的南方重兵集團跑去。

對面的緬軍看上去也有一萬幾千人的樣子,依舊是鄧名所部的百倍,而且他們的防備好像也更加嚴密,在注意到鄧名這隊人以后,緬甸軍隊那邊立刻出現了一陣旗號翻動,其中的軍官都互相大聲提醒警告著。

正如鄧名所料,扁牙簡此時就在緬軍的右翼中,失去了自己的將旗后,扁牙簡也就失去了對全軍的掌控,不過他也因此幸運地擺脫了明軍的追擊。

“大人,您有何命令?”

右翼的緬甸將領把剛剛脫險的扁牙簡團團圍在中央,大聲地問道。看到將旗消失不見后,右翼的緬甸將領同樣驚慌失措,不過明軍只有一、二百人而已。上萬緬軍當然不會在這么少量的敵人面前自行撤退,畢竟他們也還沒有遭到明軍的直接攻擊。

被圍在中央的扁牙簡、還有那些跟著統帥一起從中軍逃過來的將領比右翼的同僚們還要驚慌,他們終于意識到戰爭并不像兵書上寫的那么簡單,而且他們祖輩講述的故事無論多么驚險,都有大量讓人感到愉快的情節,而當這些家業的繼承人站在這個崗位上時,才意識到到戰場上的恐懼會有多么重。

“大人,有何命令?”剛把指揮權交給統帥的右翼將領們再次問道。

“撤兵。”扁牙簡根本不像鄧名想象的那樣嘗試反擊,他在恢復了行事權利后,不假思索地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他發現明軍的力量遠較自己強大,即使對方只有一二百人,他短期內也沒有再進行野戰的勇氣了,現在扁牙簡只想著如何退回瓦城堅守城池:“讓大象斷后。”

中央成千上萬的潰兵,扁牙簡不信對方一二百騎兵就能追殺得過來,因此不需要去增援,而左翼的幾千緬兵遠比入侵者熟悉本國土地,扁牙簡更認為沒有支援的必要。

“大人,又有賊寇沖過來了。”一個傳令兵跌跌撞撞地闖進人團,向統帥和將領們大叫起來。

雖然距離還很遠,但緬甸軍隊能夠看清這又是一支新的百人規模的明軍騎兵,他們正筆直地朝著扁牙簡新的統帥部開過來。

“火銃手,上!把這幫賊人都打肉醬!”扁牙簡像是被燒紅的烙鐵燙了一下,跳起來大叫道。


上一章  |  伐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