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軍閥(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新秩序 >>大唐新秩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軍閥(二)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軍閥(二)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15日  作者:八寶飯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八寶飯 | 大唐新秩序 

早在李誠中入主幽州之際,原營州官吏便開始了對整個盧龍轄境的文卷資料整理工作。在原節度府官吏的幫助下,新任盧龍節度判官馮道(周敬容帶來的敕令中又加封御史中丞)總攬該項政務,直到三月下旬,才有了大致的眉目。

不是營州官吏們無能,而是卷宗太過混亂,不同年份、不同事項的文卷堆積在一起,光是清理分類就讓人痛不欲生”“。盧龍節度府二三十年前的卷宗還整齊一些,但近二十年來,李匡威、李匡籌、劉仁恭、劉守光、李誠中相繼上臺,又經歷過對河東、對魏博、對宣武的連番大戰,如今的文卷相當凌亂不齊,急需重新整理。、

李誠中來自后世,又倚重馮道等文官,所以對文卷檔案相當重視,在他的極力督促下,實際控制范圍內的各州都紛紛將舊有的檔案報了上來,以供節度府查閱。

但是馮道所得出來的結論卻讓李誠中氣沮,該結論認為:舊有的檔案卷宗已經不堪使用,需要重新對各州進行土地和丁口普查,重新辦理入籍。

好吧,李誠中很無語,要想搞好內政,首先必須對家底有所了解,雖然李誠中很無奈,但這項工作還真的必須認真完成。好在原營州文武們曾經于兩年前搞過一次營州普查工作,一切都循規蹈矩,所以在馮道的主持下,由原營州官吏為主、原節度府官吏為輔的近百個清查小組被很快派了出去。

這次的盧龍普查工作共計動員幽州官吏二百余人、地方官吏五百余人,軍官三百余人、軍士兩千余人!整個盧龍治下所有的日常事務都幾乎停頓下來,盡數投入到普查之中。好在春耕剛剛結束,官吏們正是賦閑之際,否則根本無法完成。

同時。李誠中調動近萬軍士開赴與義武、成德、魏博和宣武各軍控制線交界之處,嚴密監視各軍動態,全力為大普查保駕護航。

首先傳回來最新普查結果的是營州,這也在李誠中和馮道的預料之內。按照營州都督府長史書房的官制體系,當地的官吏是最有效率的,而且他們之前便有著深厚的普查功底,所以完成得非常出色,四月中旬便將結果回報節度府。

接下來是幽州,這里是盧龍的核心控制區域,經歷戰事也比較少。官府機構和民間百姓受到的破壞也不嚴重,但盡管如此,他們的結果也花費了一個月直到四月底。

到了五月下旬,河北大地已經進入暑期之時,遭受戰亂最嚴重的滄州才堪堪完成了普查工作。

整個普查工作從三月底開始,一直到五月底,共計耗時兩個月,與李誠中穿越前的時代相比,其實并不算慢。這得益于人口的稀少和相對固定,以及古代官府權責的慣性自古以來,調查和統計人口田畝,一直就是古代官府最重要的職能。

最新的普查結果匯聚到一起。經過嚴密的測算,最終結果將直接影響李誠中的治策。所謂“治策”,其實就是官制和軍制的改革。

按照盧龍軍區劃,原來的盧龍節度府共轄幽州、檀州、薊州、平州、營州、順州、儒州、新州、武州、媯州、涿州、莫州、瀛州13州35縣。同時包括原義昌軍滄州、德州、景州。在節度府卷宗上也是這么登記的,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順州就在幽州城東潞縣一帶,也就是后世的順義。儒州則在媯州東南,也就是后世的延慶,新州在媯州永興,即后世的涿鹿,武州位于媯州文德,即后世宣化,涿州即范陽,即后世涿縣,而景州則在滄州弓高一帶,如今早已更名棣州,但在檔案卷宗上仍舊稱呼景州。

順州、儒州、涿州、新州、武州、景州都是下州,按制由媯州、幽州和棣州管轄,但實際上這幾個州早就沒有了官府,一應事務都由媯州、幽州、棣州代管,其刺史、兵馬使等官職也成為了一種封官的手段。比如原儒州兵馬使紀文允,他并不到儒州就任,其兵馬使官職只不過是掛名而已。

對于這些有名無實的州郡,李誠中唯一的念想就是直接取締,義昌軍這個藩鎮之名也被無視了。

另外深州、冀州是劉仁恭后來從成德軍手上搶來的,現在也仍舊控制在手里的只有深州,冀州、德州和棣州則分別被魏博和宣武占領。

如今真正歸節度府管轄的州郡包括:幽州、檀州、薊州、平州、營州、媯州、莫州、瀛州、深州、滄州10州48縣。

統計下來的數字讓李誠中大吃一驚,他沒想到下轄的州郡能有這么多人。之所以讓他吃驚,其實只不過他的要求中提出來的是“人口和田畝普查”,而非“丁口和田畝普查”,一字之差,天壤之別。也正是因為這一字之差,才讓轄下各州耗費了足足兩個月時光。

人口和丁口是兩個概念,所謂丁口,即男丁和女口,專指向成年男女也就是繳納稅賦、服役的人,按照盧龍節度府的規定,丁口即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男女。按照慣例,普查工作也就普查這類人而已。

李誠中之前是不懂這個區別的,去年營州丁口普查的時候,統計上來的數字是四十七萬,而這一次人口普查時,這個數字便成了五十八萬其中十一萬是十五歲以下、六十歲以上的人口。當然,六十歲以上的很少,加起來不到一萬,在這個時代,想活到六十以上真心不容易。

李誠中對忽然增加的人口大感興趣,他想看看自己到底管多少人。

幽州本為盧龍第一大州,但如今已經被遷徙了大量人口的營州超過,包括經濟也早就被撇了下去。盡管如此,幽州的人口也達到了四十萬,其中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丁口為三十二萬。

接下來是排名第三的平州,總人口二十八萬出頭,平州雖小,但緊鄰營州,這兩年逃難到此躲避戰禍的百姓非常多,尤其是滄州人,幾乎一半都向北逃到了平州。

薊州十九萬余、媯州十七萬余、檀州十三萬余、滄州近十一萬、莫州近九萬、瀛洲七萬余、深州六萬余。

以上共計二百一十萬人,其中,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丁口為一百六十七萬,十五歲以下四十萬人,六十歲以上三萬人。

“二百一十萬人,還真是不少啊……唔,其實還是少……”李誠中一開始覺得挺多,比三、四年前開創白狼山時代的兩千人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隨后他又想到后世京城兩千多萬人口這個概念,頓覺又太少了一些。

馮道點了點頭:“確實少了許多。”他心里的概念和李誠中又不一樣,雖然也覺得少,但他比較的是卷宗里宣宗時代的丁口數,因之道:“咱們好好休養,爭取二十年內恢復到當年的三百萬丁口水平。”

“可道,你說咱們大唐如今有多少人?”李誠中開始遙想這個歷史問題。

馮道沉吟片刻,猶豫道:“盧龍為天下重鎮,若是算人的話,為二百一十萬,按照宣宗大中年間河北道的比例,約占六成,如此,則今日河北道或有三百五十萬人;大中年間,河北道丁口據天下十有其一,則如今大唐當為三千五百萬人……”說著,馮道又搖了搖頭:“這都是五十年前的比例了,現在誰又說得準呢?戰亂太甚,無可估量啊……”

李誠中的思緒又飛到了后世,隱約記得后世上高中的時候,歷史老師曾經在講到五代史的時候,隨口說過,大宋建立之初,人口不到一千萬,不禁黯然神傷。當然,這個數字只是宋朝統治境內的人口數,不包括大遼占據幽燕之地的人口數,或許當時幽燕能有五百萬人。也就是說,如果馮道的推測不太離譜的話,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中國會因持續的戰亂減少兩千萬人。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是“減少”,而非“死亡”!

李誠中心事略為沉重了片刻,隨即他將這些負面情緒拋諸腦后,又開始了計算。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丁口有一百六十七萬,那么能夠征募來當兵的能有多少呢?三十取一的話,就是五萬五千六百人,但實際上行么?

李誠中決定讓節度府重新統計上報,只算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的丁口數,他實在不敢想象,五十多歲的老人持槍上陣會是什么樣子。

節度府再次忙碌起來,三天之后,新的數字報到了李誠中手上,盧龍轄內各州十五歲至五十歲的丁口數為一百五十六萬,只比原先少十一萬。

看到這個數字,李誠中不禁再次感嘆,能夠活過五十歲也不容易啊!

現在的數字就比較容易推算了,按照平時三十比一來征募的話,盧龍軍能夠組建五萬兩千人的常備軍;按照戰時二十比一來征募,軍隊數量為七萬八千人;如果在緊急狀態下以十取一的比例征募,盧龍軍能夠達到十五萬五千人!

極端情況下,這個數字還能翻一倍!李誠中記得那位高中歷史老師曾經談過戰國時代秦軍的組建規模六十萬人,那是一個幾乎相當于五比一的驚人比例,這個數字也同時表明,秦國的舉國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強的,甚至趕超后來的新中國!

有了這個數字,李誠中開始搭建新的盧龍軍政體系。(……

無彈窗


上一章  |  大唐新秩序目錄  |  下一章